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财经>基金债券>  正文

全球债市突遭大幅抛售 各国央行或按紧急按钮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5/10/2015 16:59:19   来源:凤凰网

  正当你安稳的坐在电脑前关注自身股票走势的时候,是否意识到了自己已经在危机里走了一遭。

  对世界各国央行的主管们来说,世界上没有什么事可以比股票抛压更令他们担忧的,如果有,那就是股票崩盘失去控制。本周四,一场大屠杀席卷了全球债券市场,也刺激到了某人或某些人入场,而且是超大量的入场,来解救债券市场,再次拯救全世界。

全球债市突遭大幅抛售

  难道世界各国央行在当天早上按了紧急按钮吗?

  债券市场过去风险波动较小,近日却突然遭逢大幅抛售潮,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成为关注焦点。

  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Mario Draghi)自2012年开始向市场发出会尽其所能提振经济的信息,终于在今年3月开始执行每月购买600亿欧元债券的计划,预期将会实施至2016年9月。

  德国国债被视为全球风险最低的投资标的之一,理当成为投资者的首选标的,因欧洲央行在此段期间内将无条件收购,市场不怕会发生套牢情况。尽管如此,投资者忘了观察整体的基本面,如未来通膨数据、流动性等因素,一旦市场出现反转交易难度将会倍增。

  美联储主席耶伦(Janet Yellen)5月6日的一席话似乎再度给予全球投资者当头棒喝,市场犹如大梦初醒,债券市场抛压更扩散至亚洲市场,连带日本、印度及韩国的国债收益率全大涨,过去一周全球债市市值累积已蒸发4360亿美元。

  由德国开启的债市空袭警报,已快速连动到意大利等国并开始蔓延至亚洲,令该地区政府债券价格普遍暴跌。

  全球来看,收益率波动最大的政府债券之一是德国国债。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0.049%的低点,近期快速回升至0.65%。10年期日本国债收益率周四触及两个月高点0.42%,1月份时曾创纪录低点0.2%。韩国基准国债收益率升至2.54%,创三个月最高水平,而印度国债收益率飙升至8%,为去年12月以来的新高。

全球债市突遭大幅抛售

  德国十年期债券收益率的走势图

  债券收益率上升,即代表债券价格下跌。

  中国债市的情况是一个例外,其国债收益率正在下降。随着中国央行下调利率并鼓励国内银行进行信贷投放,基准10年期中国国债收益率已降至3.46%的两个月低点,而去年年底为3.8%。

  触发全球政府债券抛售潮的因素是,全球经济特别是欧洲经济出现好转迹象。经济好转可能推动利率上升,从而促使投资者缩减对长期政府债券的大举押注;长期政府债券的收益率最近处于最低水平。

  这可能预告全球通货紧缩压力沉重时期即将结束,恢复到通货膨胀倾向升温的日子。正式的通膨数据往往已是落后指标,而眼前真真实实的剧烈走势图,却常是基本面的最佳领先指标。

  TradingAnalysis美国股市技术分析师Todd Gordon 也指出相同趋势,但他同时警告这恐怕不利股市。

  对各国央行来讲,事情变得越发清晰的是,由于目前的债券市场几乎是一潭死水,大家似乎都站在一起,认为对于一场受控的下挫是没法去改变它的走势的。

  就连知名金融博客Zerohedge也急呼股票投资者们,股票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CNBC资深媒体人Stephen Sedgwick指出,没有任何单一原因造成德国国债受到严重抛售,但认为可能为下列10个主要因素所致:

  1. 市场过度安逸。投资人过于仰赖央行,深信央行会成为最终的买家。

  2. 固定收益ETF。债券ETF 助涨当时的牛市,市场反转却缺乏议价机制。

  3. 流动性。全球金融监管单位掏出“法宝”,成为市场后盾,失去市场中吸收冲击的缓冲。

  4. 债券天王格罗斯(Bill Gross)月前神准预言德国国债将翻空,可惜债市反转来得更为迅速。

  5. 技术面。16个月以来的长期均线支撑遭到突破。

  6. 通膨。油价反弹回升,对于欧元区通膨预期带来重要影响,通膨上升,收益率近0的债券不再受到青睐。

  7. 集体健忘症。欧元区经济数据表现回稳,再度提醒市场欧洲央行未来仍会缩手紧缩。

  8. 希腊。希腊仍处于违约风险之中,可能带来致命的感染风潮。

  9. 投资者选择多样性。发行企业债券的企业众多,投资者死守债券。

  10. 经济周期循环。

  全球主要债市现抛售大潮 六年牛市或到头

  在周四的东京市场早盘,日本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跳涨7个基点,至0.43%。自美联储主席耶伦本周三发表美国长期国债价格过高的言论之后,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急升,有望创出2月3日以来的最大涨幅。德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今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彭博社援引东海东京证券首席债券策略师佐野一彦的话称,继美国和德国国债收益率飙升之后,日本债券价格开始大幅下跌。

  进入5月,投资者大举抛售国债,全球国债收益率一路上行。全球主要经济体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在过去两周均录得较为明显的上涨。澳大利亚、美国、英国、加拿大、欧元区和日本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均上扬。欧元区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攀升最为明显,从0.08%上扬至0.51%。数据显示,全球债券市场自上周以来已经蒸发掉4300亿美元,因投资者揣测长达6年的牛市或将结束。

  上周,债王比尔·格罗斯也开始担心,股债双牛要到头了。新债王杰弗里·甘德拉齐认为,美联储首次加息那天就是投资者应该抽身的时候。借助负利率和QE等一系列经济措施,欧央行希望将国债收益率压低,但两位债王都质疑这些措施的有效性。有市场人士表示,市场此前过热,现在正在缓慢释放这些情绪。而在全球主要债市出现抛售大潮之际,耶伦警告称,美联储开始加息之后,债券收益率可能跃升至更高水平。

  驱动国债收益率上扬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油价上涨。油价上涨导致长期通胀预期上扬,这是驱动债券抛售的一个因素。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自1月跌至每桶近45美元的谷底以来,已经突破每桶68美元,迄今已累计上涨逾50%,这加速了全球债券市场的抛售。油价上涨的推动因素包括更强劲的需求、逼近纪录的对冲基金买盘、美元汇率走低。此外,希腊局势恶化也为债市走熊火上浇油。

  外媒:中国负债规模已达国内生产总值的282%

  中国所背负的巨额债务正在为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发展前景蒙上阴影。

  据彭博社报道,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负债规模已经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282%。尽管其他主要经济体国家的负债情况并没有比中国乐观多少,但中国信贷[2.05%]扩增速度之快已经引发了担忧。中国已经出台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刺激经济增长,与此同时这些措施还能避免债务规模过度膨胀。

  2007年金融海啸后,中国债务/GDP一路由158%攀升,目前已到282%,美国、德国、澳洲与加拿大等国紧随其后。

  中国负债/GDP一路攀升,美国、德国、澳洲与加拿大等国紧随其后。

  各国债务分解

  数据来源:彭博

  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国的负债规模要低于其他国家,这就给予了在经济发展愈发疲软时更多的空间出台财政刺激措施。但地方政府,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大规模举债,在偿债时遭遇风险。

  尽管中国银行[1.35%资金研报]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对于地方政府过度举债亮起红灯,但坏账规模的扩大已经是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对于非金融机构借贷者,尤其是房地产开发商,他们所背负的债务负担越来越重。上述现象使得市场对于出台的放松银根政策能否刺激信贷增加产生质疑。上个月,保定天威集团成为中国第一个在国内债券上违约的国有企业。

  有观点指出,中国普通消费者消费欲望和能力不断增长,使得他们对于银行信贷的需求也显著增加,这也是银行机构所乐于见到的。

  中国有大约三成贷款来自所谓的“影子银行”,后者目前是着力解决的金融顽疾。影子银行的存在,使得中国金融系统的透明性备受国际社会的指责。另一方面,国际借贷者一直觊觎中国市场,一旦人民币汇率下跌,其必将再次参与到中国信贷市场中来。根据国际清算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即使在2014年第四季度出现略微下降,但截止2014年底中国国内的未决索取权(outstanding claims)总价值仍高达1万亿美元,而这一指标在巴西和印度分别只有3080亿美元和1960亿美元。

  眼下已经有迹象显示,中国信贷市场的规模已经达到顶峰,而渣打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债务和GDP之间的比值正在趋于稳定。政策制定者面临的问题:去杠杆化过程是否会引发一场危机,又或如何实现经济的平稳着陆?

  让地方债务变成真正的债券,是中央对地方增量债务的管理办法,在多个公开场合,财政部部长楼继伟都曾表示,对于地方债务首先是要规范,使之变成真正的债券,然后显性化债务结构,实现公平合理的发债机制。

  数据显示,今年36个地方政府拥有5000亿元一般债券、1000亿元专项债券发行额度,加上财政部下达的1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额度,今年地方政府预计将发行总额高达1.6万亿元的债券。

  而这只是今年的数字,未来一旦债务置换成熟可行,那么庞大的地方债务将以此实现其身份置换。不过,对市场而言,减少了行政干预,承销机构对于中央的期许似乎并不买账,4月中旬,江苏省首批债券发放遇冷,这为地方债务置换带来了一些阻力,从目前地方债券的承销情况看,完全按照市场化路径认购或将成为一种常态。

  “财政部万亿债务置换主要是针对本金置换,目前地方政府获得的置换标准也主要用于偿还本金部分,至于利息部分会以其他形式,或以借新还旧等方式进行偿还。”有财税系统人士说。

  更多人士认为,地方债券发行遇冷,为财政部的债券置换提供了更多选择。

  打消乱发债隐忧

  “地方债发行延期恰也说明当前的债券市场已经开始理性化,地方债自借自还的机制正在形成,有利于地方政府的自我约束,也打消了一些人对《预算法》中放开地方债发行会造成乱发债现象的担忧,现在更多体现一个理性发债的选择。”一位财税系统人士说。

  1月1日,我国开始实行新预算法,和以往相比,新《预算法》谨慎地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但对于地方债券发行给予一系列严格限制。这种限制,对地方政府来说,更像是戴着镣铐跳舞。

  对此,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表示,《预算法》经过多年修改,最后对地方债的发行的约束主要原因还是担心完全放开地方债的发行机制后,可能会引起市场混乱,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政绩,可能会大肆发债从而造成债务危机。“但是从目前债券市场发行情况看,上述现象发生的可能性不大,市场的认购一定程度上对地方政府的发债热情和偿还能力做了约束。”

  据悉,目前地方债的规模比国家债务的规模大,国债将近10万亿元,地方债在审计署2013年6月审计的情况来看,按当时估计的政府需要代偿的比例估算,地方政府要偿还的债务责任在12万亿到13万亿元之间。从目前的统计结果看,有一定的增长,但是增长的速度比预估要低。

  此前,楼继伟表态说,相比其他国家,中国的债务占比比较低,中国总体债务规模可控。然而,从数量来看地方债务的发行量仍然较大。

  中诚信国际债券分析师李诗认为,财政部发文后,可以在一定程度刺激地方政府加快发债速度,不过地方政府债的顺利发行仍需要货币政策的配合,尽管央行否认直接购买新发地方债实施QE。“但预计央行未来仍可能采取购买银行资产或将地方债纳入再贷款质押范围等其他相关措施激励银行购买地方政府债,以提高地方债的配置需求,确保今年首批发行成功。”

  “财政部万亿债务置换主要是针对本金置换,目前地方政府获得的置换标准也主要用于偿还本金部分,至于利息部分会以其他形式,或以借新还旧等方式进行偿还。”上述财税系统人士说。

  5月份,四川省遂宁市成功争取到中央第一批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资金22.41亿元。遂宁市财税系统人士表示,该批资金重点用于偿还政府债务2015年到期本金,尤其是政府对企业的借款、工程欠款及BT回购款。

  本金置换

  两会期间,财政部发言人表示,拟让省级政府通过出售债券来为即将到期的1万亿元人民币债务安排再融资,目标是降低偿债成本,并通过将短期、高息的银行贷款置换为低息、长期的市政债券来延长到期期限。

  然而,这一计划并不被市场看好,因地方债务置换方案实施主要存在两大障碍:一是一万亿元的额度不足以覆盖地方政府到期债务,二是商业银行参与动力不足,因为债务置换要求商业银行将理财产品、银行贷款等期限短、利率高的债务置换成期限长、利率低的债务。

  值得注意的是,地方债的发行要走向市场化,发债主体信用评级和债券利率设定等因素必然要经受考验。

  不仅如此,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把社保基金债券投资范围扩展到地方政府债券,并将企业债和地方政府债券投资比例从10%提高到20%,然而这个比例,相比于今年将近1.6万亿元的地方债供给仍是杯水车薪。

  李诗认为,2015年债券的需求量非常大,一定程度上会提高企业债发行积极性,作为政府债券的承销商,银行预计仍然是债券的主要投资主体,在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防止地方政府债券遇冷,货币政策应该给予一定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