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改革迈入实质操作阶段。其中透明度最佳的一般政府债券,发行方式全部转换为自发自还模式。除预算报告中明确的5,000亿元人民币外,万亿元置换额度也将带来大规模增量。若仅靠市场本身,地方债“人情化”承销一时难改,只能等待发行规模的累积,打破银行托盘临界点触动市场化。
从债券市场和地方债规范发展角度来说,作为领导者和有着丰富国债发行经验的财政部,有必要出台更有力的手段,扼除银行等承销机构因对地方财政存款的渴求,而以下限承销的现象。
考虑到中央和地方政府天然的信用等级差别,建议可以地方债收益率曲线,取代标准国债曲线作为地方债发行的利率参考。同时,在条件具备时,考虑对特定期限的地方债进行续招标发行,扩大单支债券存量以提高其流动性。
上海一银行债券承销交易员称,对自发自还的地方债,“我们也想市场化啊,但能怎么办?地方政府那么强势,要存款就得按人家要求的(低利率)投。”
从财政部批准地方政府自行发债开始,不论是自发代还,还是自发自还,其利率定位基本与财政部要求的下限一致,即招标日前一至五个工作日相同待偿期标准国债的平均收益率。
横向看,信用债市场上的后起之秀--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目前发行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但甫启动时,也有过超AAA的强势发行人,要求大型银行作为承销商,必须以低利率发行的情况出现。
作为上述债务融资工具的主管部门,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一度出台定价估值标准,要求作为发行利率的参考,慢慢杜绝了承销商之间竞争而使发行利率失真的现象。当然,在走上正轨后,这一估值的作用已经渐退。
北京一大型券商分析师称,与财政部代理发行利率随行就市相比,此前自发地方债利率偏低,基本按财政部要求的下限定价。节省利息支出是原因之一,但攀比之心亦是重要推手。
他开玩笑举例说,同样期限地方债,假如“山东发了4.0%,广东发个4.1%会不舒服的。”
2009年起,国务院同意地方政府在批准额度内发行债券,2011年至2013年开始出现自行发行,但仍由财政部代办还本付息的试点。2014年在上海等10个地区开展了地方债自发自还试点,使发债主体和偿债主体一致化。
与几乎均以五日国债收益率均值的下限定价的自发自还地方债相比,看似落后的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债,中标利率经常会高出同期限国债20-30个基点(bp),反倒更加贴近市场化。
非市场化发行,刹车越早越好
对财政部来说,根据市场需求对国债招标进行调整已有先例。
2013年9月初国债期货重登舞台,在对交易时段进行国债招标,但官方公布发行结果却滞后,造成市场信息不对称的质疑声出现后,财政部迅速改进,将相关期限国债发行时间推迟至国债期货早盘交易结束,并及时公布结果。
业内人士认为,如果财政部不采取行动去改变,仅靠市场本身,地方债发行的非常态化还要经历一段时间。
“(地方债非市场化发行),会有个临界。先搞到银行挺不住再说,不破不立。”上海一保险公司交易员认为。
此前财政部明确表示,仅批复了1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额度。不过从地方债务巨大存量来看,未来置换规模扩大毋庸置疑。
因此,尽管地方债发行利率扭曲影响暂时不算明显,但为其长远健康发展考虑,财政部与其等待被动观望,不如主动寻求突破口,将地方债发行尽早规范。
以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到期收益率曲线中的五年期品种为例,地方债和国债利差近来主要集中在20-40个bp区间。更接近真实定位的地方债收益率曲线,不妨可以取代现有的同期限国债收益率前五日均值。
另外,地方债发行后如泥牛入海,流动性不足也是被市场冷落的原因之一。同为利率债主要供给者的国开行,其对单支债多次滚动增发,增加单债存量以提高流动性,可以作为地方债发行的借鉴。
2014年财政部核准了4,000亿元地方债发行规模,其中上海等10个地区试点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总规模为1,092亿元,占比不足三成。
据今年两会财政部报告,中国将建立一般债务和专项债务相结合的规范的地方债务举借机制。今年地方财政赤字5,000亿元,比上年增加1,000亿元,国务院同意发行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弥补。此外国务院还同意新增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000亿元,用于有一定收益的公用事业发展。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