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人民币贷款增加5483亿元,同比多增423亿元,环比大降36%。10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19.92万亿元,同比增长12.6%。10月份社会融资规模为6627亿元,大幅低于预期的8875亿元,且比上月少4728亿元,比去年同期少2018亿元。
相对较少的信贷规模增长和近期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加剧了市场对经济前景的担忧。“考虑到央行在9月和10月投放了7695亿中期借贷便利(MLF),这意味着央行释放的流动性并未有效传导到商业银行的贷款投放上。”国信证券研报指出。
流动性未有效传递至信贷
数据显示,10月人民币贷款增加5483亿元,同比多增423亿元,环比大降36%。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158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9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195亿元;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389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7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232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171亿元。1至10月,人民币贷款增加8.23万亿元。
10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112.47万亿元,同比增长9.5%,增速比上月末高0.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5.0个百分点。当月人民币存款减少1866亿元,同比少减2161亿元。
“10月信贷数据总体仍然偏弱,派生存款不足导致企业存款连续下滑,进而对M2增速形成拖累。考虑到央行在9月和10月投放了7695亿中期借贷便利(MLF),这意味着央行释放的流动性并未有效传导到商业银行的贷款投放上。”国信证券研报指出。
有业内人士表示,居民中长期贷款有所增加,或与央行自10月开始施行新的住房金融政策相关,新政策要求商业银行支持居民首套房的贷款需求,同时鼓励居民的改善型住房需求。
此外,企业的中长期贷款在全部新增贷款中的占比有所提升。对此,市场有不同的解读。有分析认为,这代表企业将拿到更多资金用来生产。
但一位商业银行人士对记者表示,由于对经济前景的担忧,银行风险偏好下降,更多银行愿意将资金贷给信用等级高的大型企业或基础建设项目,这些信贷大多数期限较长。也就是说,为数更多的中小微企业能够获得的有效资金支持并没有增多。
记者注意到,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在10月中旬召开的三季度金融数据的媒体通风会上已经提示,“随着经济总量增加和经济潜在增速放缓,未来货币信贷增速可能会趋于下降,对此应客观看待。”
货币政策陷入两难
“在软约束和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的背景下,货币政策的作用和传导也会受到影响,需要兼顾和应对的矛盾更多,既要促进经济平稳运行,也要防止过度‘放水’固化结构扭曲、推升通胀和债务水平。”央行在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这样表述。
这种两难处境,或许可以解释央行为何选择在9月和10月分别对大型、中型银行实施定向宽松,而不是全面降准或降息。
“当前经济结构的问题不是货币政策可以独立解决的,这也是央行一直强调结构性矛盾的主要原因。大规模放水更不可能解决这个问题,反而会给经济金融的发展带来恶性循环。”一位分析人士表示。
盛松成在上述场合同时表示,未来,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在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适度增长的同时,加强结构调整,引导货币信贷向经济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倾斜,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促进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