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证券报报道,生命人寿、安邦保险 举牌金地集团引发险资布局养老地产的遐想。实际上,保险公司“抢食”养老地产已成为公开的“秘密”。粗略统计,目前各险企计划投资养老地产的金额已超过2000亿元。
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表示,除上海外,江苏、浙江亦被确定为布局重点,已规划在南京、苏州、杭州、宁波等地获取项目用地,因地制宜地建设泰康之家连锁养老社区。泰康人寿计划未来5-8年在全国投资1000亿元,建设15-20个养老社区,先期构建拥有超过5万客户的连锁养老网络,长期达到20万客户规模。
合众人寿高层亦透露,未来10年,合众人寿计划在全国打造26个大型养老社区,规模在1000亿元左右,届时可容纳46万老人养老。
一些中小规模保险公司也在积极拿地,期望享有先发优势。比如,前海人寿3月末以4亿元拿下深圳一块养老设施用地,5月初又以近1.5亿元拿下西安一块商服用地。
尽管险资对养老地产的计划投资额已超过2000亿元,但实际投资额仅为零头。保监会官员在去年年底的一次公开论坛上透露,截至去年10月末,保险公司投资养老地产的实际投资额仅为50亿元。
梳理去年10月以来的投资动向,险资对养老地产的投入依然是计划投资额高企,实际投资额增长不多。诸多业内人士称,这是因为保险企业投资养老地产还处于探索阶段。险资投资养老地产必须长期持有并运营,这对其资金管理能力、产品设计和管理能力提出了考验。
陈东升认为,养老社区绝对不是暴利产业,是一个很低回报、很长周期的商业模式。他介绍,养老社区从拿地、建造到推向市场,大概是8到10年的周期,这个周期里是不赚钱的。但未来产业成熟后,会给保险公司带来长期、稳定的收益,但不是暴利,而类似于固定收益;平均下来,5.2%的收益是可以接受的。
按目前保监会政策,险资投资养老地产被限定在“只租不售”范围。这给一些保险公司带来了资金压力。合众人寿董事长戴皓认为,如果完全按照租赁模式,对于投资人来说投资大、收益低、周期长,很难调动社会资本投入的积极性。而消费者不喜欢租房,更偏好购买,居住在自己家里。因此,养老社区应“可租可售”。
据了解,目前险企储备的养老地产项目大多在一线城市郊区和二三线城市,拿地困难会是他们进军一线城市的一个门槛,而较高的收费标准也将考验投保人的接受能力,政府可以从营业税优惠、商业保险个税递延等方面予以支持。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