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全民医保体系的初步建立,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有了基本保障。但由于我国基本医疗保障水平还比较低,服务网络尚不健全,大病费用过高、报销手续复杂等问题,仍然困扰着参保居民。为弥补这一公共服务短板,一些地区先行先试,向商业保险机构购买两类基本医保服务。
数据显示,至2012年底,全国已有129个市县在居民医疗保障体系中引入了商业服务。据不完全统计,依地方财政补贴保费力度不同,各地“大病险”封顶线8 万—40万元不等,报销比例60%—90%不等,部分地区对孤寡伤残特殊群体的费用结报率已达100%。“政商合办”的服务水平和保障水平,普遍高于“政 府自办”。
降低成本 倒逼改革
政府管理更高效
“买服务”实现的多赢格局,超出许多地方政府的预期。
首先,这种模式降低了行政成本,减轻了财政负担。政府自己办医保,人员、场所、数据开发等,所需投入不是小数目。而保险公司无论软硬件都有现成的“底子”, 所增只是边际成本。广东湛江市社保局相关负责人算过一笔账:从保险公司“买”,年均几百万元;社保部门自己做,至少1000万元以上。
其次是提升了基本医疗保障服务的可持续性。试点地区的公司、医院、医保局大多实施数据共享。此外,具有医学专业背景的“保险专员”从患者入院起就跟踪用药诊疗情况。“实时监控”和“现场管理”,有效地控制了挂床骗保、过度医疗等行为,减少了医保基金的“跑冒滴漏”。
还对公立医院改革产生了“倒逼”推力。在“江阴模式”中,政府充分开掘保险公司的风险管控能力,不仅授权公司监控医院的药物采购,还鼓励保险公司根据病人 数、发病率等历史数据,在住院总量、医保基金费用总量上,对医院分级别下指标,医保部门同时配套奖惩细则,鼓励“大医院治大病”、“基层医院收治普通患 者”。该做法一举四得:控制了医保工作费用成本,更多的结余基金被用于提高居民报销额度,遏制了以药养医,促进了乡镇医院专科诊室发展。
商业机构搭平台,还推动了基本医疗保障城乡统筹。得益于保险公司的服务网络优势,“晋江模式”不仅实现了基本医疗保障本地居民“城乡一体、均等享受”,还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社会医疗保障,享受同等待遇。
“政府向市场‘买服务’不是撂挑子,而是为实现更高层次的管理:把各部门从日常性事务工作中解脱出来,更专注于宏观层面政策的制定、规划指导、监督管理工作。”南开大学保险系主任江生忠说。
引入商业服务的试点地区,其基本医保服务制度普遍采取了“三角架构”——征、管、监分离:社保、卫生部门负责制定政策与监督检查,财政部门负责基金征缴、建 账,保险公司负责“站柜面”结报费用。互为支撑、互相监督的社会管理模式下,政府敢于放权到位,市场乐于服务到位,政策能够执行到位。
2012 年8月30日,国家发改委、卫生部、保监会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将商业保险机构纳入到了大病保险的参与者之中。 保监会陆续出台文件,对保险公司参与大病保险业务的资质、业务规范、服务标准等做出规定。保险业参与基本医疗保障服务,终于从“摸着石头过河”转为“大踏 步前进”。
但是,让商业保险公司真正成为政府开展基本医疗保障工作得力的“左膀右臂”,还得加“营养”,除“暗疾”。
一是地方政府需转变观念。保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许多地方政府坚持基本医疗、大病险“一手抓”,并不认同商业保险机构的专业优势。
二是亟需税收优惠政策支持。较之国外,目前我国对个人购买商业养老和健康保险的税收优惠政策尚为空白,团体养老保险也无法享受到企业所得税的优惠。
三是保险公司财务制度与地方医保资金管理制度还做不到“无缝对接”。大病保险基金运营多数由政府、企业共担经营风险。由于保险公司的当年利润必须上交至总公司,“大病基金”亏空时,会面临从保险总公司要不回“上年利润”的尴尬,基金盈亏调节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四是保险业要厘清基本医疗保障服务与商业保险服务的“利益边界”。各公司通过参与基本医疗保障服务,掌握了城乡居民的资料信息。家庭成员的年龄构成、收入状 况等,都是其开拓市场的宝贵资源。某些地方政府向参保公司承诺,在“约束期”后,保险公司可以在经办基本医疗保险的同时,开展商业保险服务。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