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财经>财经动态>  正文

《中国制造2025》方案落地 三板块重回风口吸金逾7亿元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5/20/2015 19:05:36   来源:证券日报

  经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值得关注的是,其中提出,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重点领域。受此利好影响,昨日秦川机床、佳士科技、锐奇股份、亚威股份、三丰智能、科远股份、机器人、科大智能、工大高新、博实股份等相关概念股纷纷冲至涨停。据《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统计显示,昨日,智能机器、海工装备和电力设备等三行业涨幅居前,分别为5.27%、3.45%和3.06%,合计资金净流入达7.4亿元。今日本文特对上述三行业及其相关个股进行分析解读,供投资者参考。

  智能机器 板块涨幅达5.27%

  自去年12月份“中国制造2025”被首次提出以来,机器人以及高档数控机床便成为该战略下最受关注的二级市场概念板块,随着昨日靴子落地,智能机器概念股更是整体大涨5.27% ,成为两市一大亮点。

  根据《中国制造2025》,机器人方面,围绕汽车、机械、电子、危险品制造、国防军工、化工、轻工等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以及医疗健康、家庭服务、教育娱乐等服务机器人应用需求,积极研发新产品,促进机器人标准化、模块化发展,扩大市场应用。突破机器人本体、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传感器与驱动器等关键零部件及系统集成设计制造等技术瓶颈。高档数控机床,开发一批精密、高速、高效、柔性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及集成制造系统。加快高档数控机床、增材制造等前沿技术和装备的研发。以提升可靠性、精度保持性为重点,开发高档数控系统、伺服电机、轴承、光栅等主要功能部件及关键应用软件,加快实现产业化。加强用户工艺验证能力建设。

  从受益股的市场表现来看,据《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统计显示,昨日相关个股中共有13只个股实现涨停,分别为秦川机床、佳士科技、锐奇股份、亚威股份、三丰智能、科远股份、机器人、科大智能、工大高新、博实股份、华丽家族、海伦哲、瑞凌股份。

  资金流向上,板块内共有24只个股昨日实现大单资金净流入,其中,秦川机床、亚威股份、上海机电、机器人、大族激光、康力电梯等个股大单资金净流入均超4000万元。

  投资策略上,爱建证券建议关注沈阳机床、蓝英装备、智云股份、新时达、华中数控、机器人、汇川技术等相关个股。

工业4.0主题基金

基金简称 近一月收益 手续费 操作
广发制造业精选 36.10% 4折 立即购买
博时创业成长 12.38% 4折 立即购买
前海开源工业革命4.0混合 0.80% 4折 立即购买
点此立即开户 | 手机也能开户买基金,点此立即下载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天天基金研究中心,截至日期:2015-05-19

  海工装备 盈利水平将逐步提高

  根据《中国制造2025》,在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领域,要大力发展深海探测、资源开发利用、海上作业保障装备及其关键系统和专用设备。推动深海空间站、大型浮式结构物的开发和工程化。形成海洋工程装备综合试验、检测与鉴定能力,提高海洋开发利用水平。突破豪华邮轮设计建造技术,全面提升液化天然气船等高技术船舶国际竞争力,掌握重点配套设备集成化、智能化、模块化设计制造核心技术。

  从受益股的市场表现来看,据《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统计显示,昨日相关个股中,江钻股份实现涨停,此外,广船国际(9.04%)、润邦股份(5.95%)、中国船舶(4.39% )、中海油服(3.62%)、中集集团(3.59%)、振华重工(3.54%)、亚星锚链(3.41%)等个股均有跑赢大盘表现。

  资金流向上,板块内共有11只个股昨日实现大单资金净流入,其中,海油工程、江钻股份、中国船舶、振华重工、润邦股份、中海油服、钢构工程、广船国际等个股大单资金净流入均超过1000万元。

  对于相关个股的投资机会,中信建投表示,历史业绩众多、进入海工行业已有十年到几十年的先驱者将会逐渐提高盈利水平、挺过行业下滑。重点看好中集集团、中国船舶、广船国际、中国重工等。

  电力设备 13只概念股集体涨停

  对于电力设备领域,《中国制造2025》提出,推动大型高效超净排放煤电机组产业化和示范应用,进一步提高超大容量水电机组、核电机组、重型燃气轮机制造水平。推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备、先进储能装置、智能电网用输变电及用户端设备发展。突破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高温超导材料等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制造及应用技术,形成产业化能力。

  从受益股的市场表现来看,据《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统计显示,昨日相关个股中共有13只个股实现涨停,分别为平高电气、智光电气、科士达、麦迪电气、百利电气、启源装备、中恒电气、摩恩电气、科大智能、特锐德、红相电力、科华恒盛、双杰电气。

  资金流向上,板块内共有38只个股昨日实现大单资金净流入,其中,特变电工、中国西电、平高电气、许继电气、国电南瑞、金风科技等个股大单资金净流入均超过亿元。

  对于相关概念股,齐鲁证券表示,能源互联网+方面,关注阳光电源、金风科技、科华恒盛、彩虹精化、中恒电气、长园集团、国电南瑞;新能源方面,建议关注彩虹精化、江苏旷达、爱康科技、特变电工、林洋电子、东方能源、金风科技、福能股份、天顺风能、泰胜风能等;特高压领域建议关注平高电气、大连电瓷、许继电气;核电方面,建议关注东方电气、上海电气等。

  “中国制造2025”出台 A股未来几年受关注的主题

  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业内人士表示,中国制造2025是夯实国内制造业基础、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后期从中央各部委到地方政府预计将陆续出台智能制造的扶持政策,而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互联网++的推进,“中国制造2025”将成为今年以至未来几年A股市场持续受关注的主题。

  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

  国务院日前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提出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其中,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是第一阶段目标。

  《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2035年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专家指出,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既是愿景,更是现实发展的迫切需要。当前,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战略,促使高端制造回流。与此同时,中低收入国家依靠资源、劳动力等优势,以更低成本承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转移,对我国形成“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一个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产业规模占整个世界制造业20%左右的份额,但创新力不足,仍处在“大而不强”的位置。对此,《中国制造2025》提出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强化工业基础能力等九项战略任务和重点,并明确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等五项重大工程。

  为确保完成目标任务,《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中小微企业政策、进一步扩大制造业对外开放、健全组织实施机制等8个方面的战略支撑和保障。

  业内人士对《投资快报》记者表示,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 劳动力供给减少、人工成本上升和新一代劳动力制造业就业意愿的下降,对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形成了巨大制约。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以保持第一大支出产业----制造业竞争力,是我国无法不选择的一个命题。

  受国务院下发《中国制造2025》的影响,A股市场上的2025概念股纷纷以大涨来喜迎。其中的如机器人、博实股份、海得控股、秦川机床、东士科技和华工科技等更是以涨停板这一“任性”来庆贺。

  市场人士向《投资快报》记者表示,“中国制造2025”将成为传统制造企业打造智能工厂的标杆。而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互联网+的推进,“中国制造2025”将成为今年以至未来几年A股市场持续受关注的主题。

  三主线布局投资

  目前,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传统制造业比重较大。过去,由于中国具有低成本竞争优势,这些问题被部分掩盖,但随着中国“高成本时代”的悄然到来,传统制造业的低成本竞争优势逐渐丧失。

  工信部副部长苏波认为,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关键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核心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他强调,“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而深度融合当中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就是要实现高端装备制造,包括生产体系的智能化。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制造业自动化程度提高将是大势所趋且十分迫切,以机器人、智能制造时代已悄然来临。”分析人士对《投资快报》记者表示。中国制造2025是夯实国内制造业基础、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后期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和不同厂商,从中央各部委到地方政府预计将陆续出台智能制造的扶持政策。

  中信建投机械行业首席分析师高晓春指出,发展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变的必然趋势,在此趋势下的投资机会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智能控制装置,即工业自动控制装置发展趋向于数字化、智能化;二是智能制造机器,即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及智能化成套装备;三是智能终端产品,即能够融入智能化与网络化的智能型产品。

  在投资标的方面,博时基金研究部副总经理蔡滨认为,投资机会主要是在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进程中,蕴含巨大的投资机会。他看好三类企业:一、积极参与升级变革的制造业龙头;二、各行业满足个性化需求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即“卖铲子的人”;三、更多产业仍处于2.0向3.0的进程中,自动化设备及方案供应商具有阶段性机会。

  银河证券认为可从以下三主线布局。一、掌握核心技术并能跨领域发展的系统集成企业,如机器人、博实股份、天奇股份等。二、已掌握相关零部件核心技术的企业如汇川技术、新时达。三、进入机器人领域的相关上市公司:上海机电、锐奇股份、慈星股份.

  高晓春表示,建议重点关注川仪股份、海得控制、机器人、天奇股份、博实股份、秦川机床以及三川股份等。

  个股点将台

  机器人

  公司是工业机器人与自动化成套装备领军企业。4月11日的新闻联播曾评价公司: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国自主品牌、新松机器人依靠技术创新,目前产品已出口十几个国家,成为迈向国际市场的中国机器人的“领头羊”。

  近日,新松机器人公司的最新产品、非接触供电式智能移动机器人下线。这款机器人依靠地下电缆感应产生的磁场进行供电,让机器人无需充电、持续运转。这一技术不仅是中国首创,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利用核心技术获得高端客户认可,这是新松获得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新松机器人在国内率先开发工业机器人控制软件,把视觉定位技术成功应用在新一代工业机器人上,所研发的大负载真空机械手打破了国外垄断,为中国品牌赢得了一席之地。特别是具有技术优势的移动机器人不仅实现了批量出口,还一举拿下95%的国内市场份额。

  机构分析认为, 2015年将是公司发展的转折之年。除了内生式增长有望加快之外,今年公司重点进行资源整合、平台建设,实现创新链、产业链、金融链协同的跨越式发展,完成国内产业布局、调整组织架构、构件多样化创新平台、梳理四大业务板块,期待外延式扩张。

  东土科技

  东土科技是专业的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研发生产企业,为工业控制系统信息传输提供解决方案。分析认为,东土科技10余年的工业互联领域的探索和挖掘,已经形成了在工业控制以及通信领域的优势地位,比工业控制公司懂互联、比网络设备公司懂工业控制,未来工业互联网落地,公司有望成为重要系统方案供应商。

  公司预计今年10月左右相继推出智能电网、智能交通、工业互联网新产品,今明两年进入试用;军工类的产品于今年做出样品。 工业服务器产品技术壁垒较高,对于芯片操作系统底层的实时性; 工业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时钟技术等是主要门槛。而新产品行业应用的软件开发、与公司传统产品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销售渠道、模式不同两大问题或均通过与优势公司合作的方式展开。

  安信证券指出,东土科技的优势在于拥有10余年的工业领域互联互通的经验,主流产品工业以太网交换机能够解决过去传统工业总线技术带宽不够以及标准纷繁复杂的瓶颈,能够真正实现机器设备之间信息的互联互通,同时公司在工业服务器领域也有储备,工业服务器能够同时满足计算与通信的功能,是智能制造领域的较为核心的部分,具有较强稀缺性。

  上海机电

  公司是一家引领中国机电装备制造企业快速发展的大型上市公司。年初成立的合资公司纳博(中国)精机将利用合作双方在技术、制造和渠道方面的优势,加速高端精密减速机产品在国内的产业化进程。机构研报预计,2016年精密减速器项目将给公司带来1.65-3.3亿元左右的权益收入。公司目前在手现金121亿,或将采取外延并购方式打造智能装备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是上海国企改革的重要一年,而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是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实行国企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全覆盖。电气集团总公司董事长表示未来2-3年要实现整体上市,而控股股东和电气集团总公司都在执行增持上海机电A股和B股的计划,公司在集团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广发证券研报称,上海机电通过与纳博合资进入机器人减速机领域,同时母公司也有大量优质的自动化资产,在国企改革的背景下,有望注入上海机电。从公司长期发展战略来看,公司将投入大量资源进军机器人、智能制造领域,外延式并购是方向,未来目标是提供数字化工厂的综合解决方案。

  天奇股份

  天奇股份是中证工业4.0指数的样本股。公司在3月公告拟暂停原募投项目汽车制造物流装备生产线项目的实施,其中1.3亿元募集资金变更投入至“远程数据采集决策平台及智能装备成套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分析认为。变更后的项目产品为应用于汽车行业的远程数据采集决策平台及智能装备成套系统研发平台,旨在为客户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为国内汽车工业实现智能制造助力。

  国金证券研报称,数据是工业4.0的核心,公司未来在工业4.0领域有望成为龙头企业。(1)公司在传统业务--汽车物流自动化系统集成领域有丰富的项目经验。(2)去年5月份公司与西门子总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通过与西门子的合作,公司学习到了数据采集、分析和数据平台搭建方面的经验。(3) 变更募投项目重心仍然在数据方面,未来可能以数据服务创新商业模式,提升装备制造的竞争实力,打开未来成长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天奇股份是唯一参股中再交易网和二手熊猫网的企业。资料显示,二手熊猫网是我国唯一一家二手汽配B2B交易平台,是由国家各部委指导建设开发,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唯一指定的报废车零部件交易平台。中再交易网是由国家工信部、商务部、环保部和行业协会要求成立的行业门户网站。由此,互联网+“独家汽配和万亿循环经济”。(来源:投资快报)

  中国制造2025:十大领域“上天入海”

  中国制造正在迈出“由大变强”第一步。国务院日前印发《中国制造2025》提出,围绕九项战略任务和重点,完善八方面战略支撑与保障,通过“三步走”,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宏伟的蓝图和详细的规划,让中国制造这艘大船驶上新的风口。

  在《中国制造2025》中,核心转变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改革创新则是勾勒中国制造上天入海蓝图的一条主线。从今天开始,我们梳理几大关键领域,力求进行最细致入微的剖析,寻求制造业变革带来的新机遇。

  5月19日,热议已久的《中国制造2025》(下称规划)由国务院正式发布,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规划明确三步走战略目标,以及九大任务和八项支撑措施。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宏观研究部主任贾晋京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该规划体现了系统性、协同性和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特点。

  针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可能的障碍,规划提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等八项措施作为战略支撑和保障。“八项措施体现了综合性、系统性的特点,主要目标是为制造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发展研究室主任吕铁对记者说。

  在上述信息影响下,昨日A股市场上机器人 、科大智能、东土科技等与中国制造概念相关的个股亦是强势涨停!

  三步走迈向制造强国

  规划力争通过“三步走”来实现战略目标。第一步: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规划提出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等九项任务,其中还将要突破发展的重点领域细化为包括信息技术产业在内的十大领域。

  吕铁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三步走战略是比较事实求是的,是立足于我国制造业实际的安排。它不同于德国工业4.0计划只针对高新技术,而是将围绕整个制造业做大、做精、做强。我国制造业中不同的行业差异很大,某些行业需要长期积累。”记者注意到,此前工信部部长苗圩也表示:“中国制造必须走工业2.0补课、工业3.0普及和工业4.0示范的并联式发展道路。”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排在规划指导思想第一位的是创新驱动,同时,位列战略任务首位的也是提升创新能力。

  吕铁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规划将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创新能力而不是扩大制造业规模作为基本的政策指向。这也体现了生产性投资驱动向创新性投资驱动的转变。”

  八项措施是战略支撑

  但是,制造业发展依然面临体制机制和市场环境的障碍。吕铁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制造业的资金回报率才5%到6%,和金融、房地产行业相比制造业的平均利润率很低。如果没有相应扶持措施,企业不可能长期从事制造业领域。”基于此,吕铁之前曾撰文指出要让制造业的高生产率反映到资本的回报上,从根本上优化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环境,坚定企业家投资实业的信心,解决制造业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

  此外,贾晋京还提及中国制造在产业链中地位的上升很难突破,这主要是由企业的组织行为能力决定的,而这又取决于一个国家的金融配置能力。有了强大的金融支撑能力,中国制造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才能上升。

  规划最后提出八项措施作为战略支撑和保障,包括: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中小微企业政策、进一步扩大制造业对外开放、健全组织实施机制等。“八项战略支撑都是针对我国制造业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的系统性的举措。有长期举措,如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完善金融扶持和加大财税政策力度则是中短期需要做的。”吕铁说。

  十大重点领域大力突破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中国制造2025》重点提及了大力推动十大重点领域突破发展,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上述十大领域均都将对应A股市场相应行业的投资机会。”有券商策略分析师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比如信息技术产业中的网络安全设备,工业大数据、工业平台软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中,设计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领域中,有可穿戴设备、远程诊疗等。

  从A股市场的投资角度看,除了可关注上述领域外,投资者还可以将视觉放在围绕智能制造相关的领域,主要的行业分布集中在机械、计算机、电子和电气设备。

  其中工业自动化、传感器、软件和工业以太网将是最为直接受益的行业,具体投资标的包括:机器人、广日股份、东土科技、华工科技、京山轻机、汉得信息、鼎捷软件、东土科技。另外在电力设备方面还可关注汇川技术、宏发股份、长园集团、正泰电器、英威腾、新时达、合康变频等。

  《《《

  地方样本·福建泉州

  泉州轻纺企业尝试“敏捷制造”利润从5%升到15%

  泉州的传统轻纺服装企业正在尝试被专家称之为“品牌2.0”的创新商业模式,以此进行“二次创业”。而这正发生在《泉州制造2025》纲要制作和发布的背景之下。“我们并不清楚这趟专列究竟能够将我们带到哪里,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现在车来了我们不上车,之后是否还有车我们更不清楚。”福建海天轻纺集团董事长助理张树升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中国制造2025》规划发布之前,首个地方性的制造规划《泉州制造2025》纲要已在今年3月由泉州市政府宣布通过,纲要的核心设计者同时也参与了《中国制造2025》的制定。那么,走在全国前列的泉州究竟已经做了哪些有益尝试,面临了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走进泉州。

  传统制造的二次创业

  库存周转天数从40多天增长到80多天,应收款的周转天数也从30多天增长到80多天,毛利增长到37亿元后一直在下降……

  这些都是中国科学软件所工业管理与设计中心主任韩永生及其团队在泉州工作两年多遇到的真实案例,对象是泉州传统的鞋服产业龙头企业。

  福建海天轻纺集团是福建面料供应龙头企业,2014年产值为8.6亿元,客户包括优衣库、迪卡侬、哥伦比亚等知名品牌。但相对销售额,利润却只有5%,在产能过剩的压力之下,海天轻纺开始尝试以信息化商业模式进行“二次创业”。

  这种模式被称为“敏捷制造”,一种类似于自助餐的销售模式,即按照用户的需求来提供服务,在解决库存问题的同时,又能够在出现“爆款”缺货现象时能作出快速反应。“敏捷制造”的核心是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先生产一部分的成衣测试市场,比如三分之一,然后依据市场实际销售情况来决定是否补货,补货部分并不是成品而是原材料(可能是衣服裁片或布匹),一方面可以通过快速生产实现快速供货,但另一方面如果销售情况不理想,设计师可以直接通过和客户进行互动将原材料进行改款。

  为了实现这种敏捷制造,需要进行全链条的信息化、智能化改造,而在销售渠道方面,海天轻纺则依托“互联网+”的电商模式,同时计划在线下只开设少量的实体体验店。

  从2014年9月开始,海天轻纺尝试引进了数控技术生产线和信息化设备管理系统,对生产流程进行智能化改造,事实证明生产线确实提高了效率。“和改造前对比,今年5月该车间的日产量跟去年相比提高了2吨,而用工数量却从40人减少到28人。”海天染整厂相关负责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虽然短期的改造投入较大,但从长期来看,节省了企业成本同时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合格率。

  根据为海天提供技术支持的韩永生测算,“敏捷制造”方案可将其利润提高到15%。

  提出三大专项行动

  尽管泉州制造业近年来一直在进行转型升级的调整,但仍然面临诸多问题。“产品结构不合理、附加值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工艺装备落后;产品质量水平不高,品牌提升受限;受电商冲击、产能过剩、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企业利润下滑;科教资源匮乏,公共平台不足;中小企业融资难等等……”这些被罗列在《泉州制造2025》纲要中的问题,也是中国制造眼下存在的共性问题。

  《泉州制造2025》提出通过智能制造、质量品牌、服务型制造3个专项行动计划实现泉州制造由大变强,届时工业总产值将达到2.5万亿元。

  智能制造重在推动制造业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线和生产车间建设;质量品牌则进一步提升泉州品牌的质量保障;服务型制造,则以商业模式与组织模式创新为核心,为企业传统商业模式转型提供服务配套。“我们过来后前后做了20多场讲座,发现泉州企业对工业智能化升级改造普遍都已有认识。”泉州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院长李世其说。

  但李世其认为,泉州企业家对于投资回报的预期回比较高,更希望在较短时间内就能看到利润,但制造业2025升级改造的实现,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泉州制造2025》将加大金融体制改革力度,要解决企业融资难;并根据泉州特色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探索建立面向定制化商业模式的供应链金融机制及相关配套体系;研究制定民间融资管理办法,在石化、纺织服装、制鞋、水暖产业开展投资基金试点。“还有一个问题是我们依然缺乏大量的应用人才。”李世其认为,相对于国外循序渐进的制造工业升级,泉州企业是“2.0、3.0、4.0”同步发展,而人才的培养需要时间和实践的积累。

  《《《

  行业样本·航天装备

  航天装备入围中国制造2025上市公司成技术转化排头兵

  《中国制造2025》昨日(5月19日)正式落地,十大关键领域随即曝光。其中,航天装备被确定为重点制造领域之一,明确提出要发展新一代运载火箭、重型运载器,提升进入空间的能力。

  对此,一位券商研究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中国正在研制的重型运载火箭以长征五号为代表,主要是满足未来远程运载需求。

  规划中同时提出要推进航天技术的转化,而作为重型火箭主要研制单位的航天一院和航天六院在这方面都有所布局。一院下属航天工程在煤气化技术的研发过程中,充分利用了航天液体火箭发动机和运载火箭在燃烧、传热等方面的研制成果和研制条件,六院下属的航天动力则是以航天军工流体技术和惯性导航技术为核心技术。

  推动重型运载火箭研制

  从1970年长征一号火箭发射至今,长征火箭先后将250多颗国内外航天器送入太空,形成了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长征三号、长征四号4个系列13种型号,成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

  据统计,长征火箭前100次发射用了37年,后100次仅用了7年,发射频度也从初期的平均每年3~4次,提升到现在的15~20次,继俄、美之后位列世界第三,中国航天已经进入了高密度发射期。

  “重型运载火箭就是长征五号,是为了未来向月球或者空间站运载更多的东西,另外火星等远地的行星探测必须靠这些重型运载装备,发展重型火箭是为了满足未来远程运载需求。”上述分析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

  长征五号是航天科技研制的新一代大型两级低温液体捆绑式运载火箭,是我国目前研制规模和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运输系统工程,是首个系统采用全新技术的以液氢/液氧/煤油为推进剂的绿色环保大型液体运载火箭。

  该火箭的运载能力是现役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最大运载能力的两倍左右,今后主要用于发射大吨位的近地轨道航天器,如空间站建设、大型低轨遥感卫星,也可以一箭多星的方式发射大型通信卫星或导航卫星。

  我国运载火箭研制主要集中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其中,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一院)是我国最大的导弹武器和运载火箭研究、设计、试制、试验和生产基地,主营业务包括航天工程、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等领域;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航天六院)则是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中心,业务涵盖运载火箭主动力系统、轨姿控动力系统及空间飞行器推进系统研究、设计、生产、试验。

  除长征五号以外,航天科技集团还启动了长征七号及新一代小型运载火箭的研制。

  此前央视报道,预计到2022年,我国将完成大型空间站建设、落月探测返回等多个航天计划,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将逐步担起重任。其中,长征五号,长征七号等一批新研大推力火箭将在未来一两年内逐步实现首飞。

  促进航天技术转民用

  规划中提到要“推进航天技术转化与空间技术应用”,记者注意到,相关上市公司有望成为航天技术转化的排头兵。目前,航天一院下属上市公司包括航天工程,航天六院下属只有一家上市公司航天动力。

  据了解,航天工程在煤气化技术的研发过程中,充分利用了航天液体火箭发动机和运载火箭在燃烧、传热、流体动力等方面的研制成果和研制条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

  在上述券商研究人士看来,航天工程作为航天一院旗下上市公司,其与大股东在技术和人员方面结合得比较好。

  航天六院下的上市公司航天动力则是以航天军工流体技术和惯性导航技术为核心技术,主营业务包括泵及液压传动系统、变矩器及液力传动系统、燃气表及流体计量系统等。不过,受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影响,航天动力产品所涉及的下游客户钢铁、煤炭、工程机械等行业持续低迷,相关产品增长趋缓甚至下滑,部分产品毛利率有所下滑。

  上述研究员表示,长期趋势来看,航天动力需要与大股东之间进行人员与技术的充分流动,航天动力作为航天六院旗下的资产整合平台前景还是不错的。

  事实上,航天技术在转化过程中也面临很多的困难。这位研究人士告诉记者,国家期望将航天技术转民用,但是从客观上讲,很多航天技术没有向民用转化的市场,这是限制航天技术转化的基本问题;除此之外,有些航天新材料虽然技术先进,但是在地球上没有应用的环境,现在谈转化为时过早。

  《《《

  行业样本·卫星研制

  今年我国卫星研制市场规模400亿导航应用迎来爆发

  昨日公布的《中国制造2025》提出,加快推进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型卫星等空间平台与有效载荷、空天地宽带互联网系统,形成长期持续稳定的卫星遥感、通信、导航等空间信息服务能力。

  上述目标实现的基础则有赖于卫星系统的布局,航天科技集团下属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五院)是中国空间技术的主要研究中心和航天器研制、生产基地,是我国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等航天器研制的龙头单位,占市场份额的85%以上。有机构预测,今年我国卫星研制市场规模约400亿元。

  与卫星研制密切相关的是卫星应用领域,其中,以北斗导航为代表的卫星应用或将迎来爆发。2013年,我国北斗导航产业产值超过100亿元人民币,有专家估计这一数字在2020年将达到4000亿元人民币;同时,北斗应用领域也从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扩展到智能手机、车载导航等大众电子消费领域。

  卫星研制市场现两大方向

  目前,卫星研制正向大容量、通用型大卫星和高可靠、低成本小卫星两个方向发展。大卫星研制呈现出大容量、长寿命、系列化和通用化的发展趋势,通过在大卫星公用平台上搭截不同应用目的的有效载荷来实现多样性用途;小卫星则具有低廉、可靠的特点,常用于通信、遥感、科学试验等。

  我国大部分大卫星如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卫星等由航天五院研制,在研的东方红4增强型和东方红5卫星平台进展顺利,指标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此部分优质资产尚在上市公司体外。

  对于上市公司中国卫星而言,则有望受益于军工科研院所改制,如果相关障碍清除,航天五院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则只是时间问题。此前有研究员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指出,中国卫星目前的业务已经相对明了,未来值得关注的是院所改制带来的资产注入预期,而且五院的资产是中国卫星的6~7倍。对此,也有机构分析,后续国企改革以及技术向上市公司转化,将带来公司卫星研制收入的爆发式增长。

  根据招商证券的测算,航天五院2014年全口径利润总额估计约20亿元,航天五院2014年卫星研制收入约为300亿元。按五院占卫星研制市场85%计算,2014年我国卫星研制市场规模约350亿元。按照15%的增速保守估计,2015年我国卫星研制市场规模约400亿元。

  北斗导航促卫星应用爆发

  2013年全球卫星产业收入达到1952亿美元,同比增长3%,其中以卫星服务和地面设备为代表的卫星应用业务所占份额为89%,卫星应用与卫星研制收入之比约为11:1.

  今年,中国自主研制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系统已经进入三期组网阶段,据了解,北斗导航系统产品包括芯片、天线、板卡、模块、各种类型的终端系统等,这也是市场规模最大、企业参与度最高的领域。

  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统计,2013年,我国北斗导航产业产值超过100亿元。随着北斗产值增长,其应用范围也已从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水文监测、气象预报等行业和区域应用,发展到智能手机、车载导航等大众电子消费领域。

  智能手机领域,三星、华为已推出了具备北斗定位功能的手机;车载导航领域,国内外已有多个品牌、200多款车型的北斗车载导航仪走向市场;渔业领域利用北斗双向通信能力实现了定位与通信一体,提供远海及近海船舶的位置监控,北斗短信与手机短信互联互通,为渔船提供及时精确的气象和海况信息,目前北斗船舶入网用户已达到3万多个。

  随着以北斗为代表的卫星应用产业爆发,相关上市公司也在抓紧布局。北斗星通此前收购华信天线和佳利电子,快速切入卫星导航天线等基础产品的研发与制造领域。北斗星通董秘段昭宇此前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虽然上游产业产值较小,但是,北斗产业链的基础和技术处在最核心的地位。

  合众思壮去年9月发布公告称,与福建飞通共同建设“北斗航海应用平台”,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展航海应用领域的北斗船用产品、北斗航海个人产品业务和相关运营服务。

  对于北斗的前景,此前有专家表示,北斗产业应用前景广阔,预计到2020年,仅北斗卫星导航市场将达到年产值4000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0%以上。

  《《《

  行业样本·楼市商机

  中国制造2025落地哪些产业地产商受益

  随着德国宣布启动升级版工业4.0平台,中国版工业4.0——《中国制2025》昨日宣布落地。早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

  在此大背景下,产业地产正迎来发展的新机遇。

  那么,哪些产业地产商能在此大机遇下受益呢?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高级咨询师陈智国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产业地产与“中国制造2025”的有效结合,一是看产业供地方式、产业地产的培育;二是看各方的结合,包括创新使产品形态更加多元化,以及研发、制造的有效融合。

  多家房企布局产业地产

  《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一是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二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三是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四是加强质量品牌建设;五是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六是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重点领域;七是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八是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九是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国金证券研究员后立尧分析指出,国家提出“中国制造2025”,将其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未来将在政策、资金、技术等多方面对相关行业予以支持。

  多家房企已经嗅到机会,正摩拳擦掌。

  在河北固安,通过与产业新城运营商华夏幸福采用“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合作共赢”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发展“航空航天、生物医药、产学研、电子商务、生产型服务业”等产业集群,固安已经形成了原材料科技、航天科技等高端制造业的产业链条。

  在转型的躁动下,遵循其“城市配套服务商”的定位,万科计划在下个十年,继续专注于房地产行业,但产业地产将与住宅地产、消费地产并驾齐驱,成为拉动业务的三驾马车。

  早在去年5月,万科就宣布了在廊坊开发物流地产。在此之前,万科其实已在操作多个产业地产项目,包括青岛国家级广告产业园、前海企业公馆、深圳留仙洞总部基地综合体、郑州全球高新智慧产业园等。

  绿地从2011年就开始谋划产业地产布局,其和东航、南航等大型航空巨头联手,把发展重点瞄准了空港新城。

  今年1月15日,主打物流园区模式的华南城宣布,将通过引入互联网服务商腾讯,加速其实体商务与电子商务的整合,以此形成跨越地区的全国商贸批发网络。

  产业地产向创新延伸

  在《中国制造2025》正式落地后,哪些产业地产商能够借力东风,顺势突围?

  高力国际华北区总监孙超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之前一些城市忽略了制造业的需求,比如北京,在城市规划时,排除了一些制造业的功能。其实制造业本身没问题,只是要把制造业进行细分,选择其中适合北京的部分进行发展,因此“中国制造2025”落地对制造业的创新和变革是一种促进。

  孙超说,怎么制造?制造什么?为什么制造?进行这样的细分后,就可以考虑产业地产商怎么去适应市场的要求。在这个行业里,有的产业地产商已经做了很多年,有些是刚刚涉足,但需求上的差异,可以让大家互相学习。

  陈智国表示,“中国制造2025”对制造业提出了更高端的方向,会有更多的制造业项目伴随产业地产一起发展。换句话说,有高端制造业往产业地产的“壳”里装,制造业的方向和区域的主导产业以及产业地产的供应,三者更为契合。

  他说,在智能制造产业里,最主要的就是创新,而信息化、智能化与创新联系更为密切,因此产业地产的供应将不会再以厂房和工业园区为主导,而更多地向创新延伸。在载体上,也更趋向于孵化器、创新服务平台等将创新、研发一体化的产品形态。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机器人站上《中国制造2025》“风口”

  千呼万唤始出来。5月19日,外界终于等来了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据新华社报道,国务院日前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在这份行动纲领中,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其中,包括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十个重点领域,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

  早在2012年5月,国家工信部就发布了《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迎来其战略性的发展契机。到目前,工信部已向全国发布了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实施方案,这种示范预计要持续三年,2016年继续扩大,到2017年准备全面推广。

  机器人,作为制造业先进方向的杰出代表,已经站在了“风口”上。数据显示,过去5年,中国机器人市场以年均36%的速度增长,2013年销售量攀升至36560台,同比增长60%,成为世界第一机器人大国,也是全球机器人增长速度最快的市场。

  “机器人行业每年的增速在15%到20%,这还是保守的说法,未来3至5年,还会更快一些。”有行业人士曾如是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机器人就是一家以机器人独有技术为核心、致力于数字化智能高端装备制造的高科技企业。该公司认为,随着工业4.0及中国2025战略的提出,机器人与自动化成套装备的市场空间日益广阔,“公司抓住市场机遇,不断完善产品及客户的结构,提高重要订单的占比,以确保公司整体毛利率水平”。

  财报显示,2014年度,这家公司新签订单约33亿元,同比增长32%。当期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三成达3.26亿元,到今年一季度业绩依旧强劲,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一成。

  顺应发展战略的需要,5月18日,这家公司再次做出举动,提出拟与沈阳创业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沈阳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沈阳创业投资基金有限公司合作在沈阳投资设立合资公司,目的是,全面布局核心零部件板块,打造系统产业链,再就是可以借此加快零部件资源整合、产业整合的步伐,深化与国内外先进零部件公司对话合作,适时并购相关公司,从而搭建起全球化的战略合作平台。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副所长李瑞峰此前在一次行业会议上表示,机器人代替人工,主要解决三个层次的问题,即人干不了(特种机器人)、人干不好(汽车等高端领域)和人不想干(国内一般制造业)的,“现在到了人不想干的阶段,需要用到大量的机器人”。

  出于对机器人前景的看好,截至去年底,国内已有70家左右的上市公司并购或投资了机器人及智能自动化项目,其中很多属于首次涉足机器人业务,这些企业包括均胜电子、林州重机、上海机电、秦川机床等。与此同时,在各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围绕机器人研发、制造的产业园区也出现遍地开花之势。保守估计,目前中国机器人相关企业的数量已经超过了4000家。(来源: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