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3年,证监会明显加快了对保荐机构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截至1月24日,证监会已3次向保荐机构开出罚单,共计有4家保荐机构的10位保荐代表人受到查处,其中,国信证券一家就领到了两张警示函,分别来自对科恒股份与隆基股份两家公司首发项目的保荐。
证监会在新年伊始向违法违规的保荐机构连开罚单,对保荐机构的监管不可谓不力。不过,就在频频开出保荐罚单的同时,次新股业绩变脸的现象却丝毫不见减少,甚至还跟保荐罚单赛跑似的不甘落后。截至1月24日,已有27家次新股公司发布业绩预告,确定业绩下降,其中5家公司业绩大幅下滑超过50%,下滑最大的珈伟股份业绩同比下降近90%。在这27家变脸公司中,有6家就是由国信证券保荐的,还有4家由平安证券保荐。
为什么在证监会接连开出保荐罚单的情况下,次新股公司业绩变脸现象仍然频频出现呢?笔者认为,关键就在于证监会开出的罚单缺少震慑力,没有触及保荐机构的利益问题。比如,证监会对保荐机构开出的最重罚单是警示函,但说得不客气一点,这种不损害保荐机构任何利益的警示函跟废纸没有什么区别。再如,虽然对保荐代表人的罚单最高开到了“12个月不受理其保荐项目”,但在很多IPO项目排队时间都超过1年的情况下,“12个月不受理保荐项目”的处罚同样形同虚设。
因此,要抑制次新公司业绩变脸、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就保荐环节而言,严格按照《证券法》执法、加大惩处力度是非常重要的。《证券法》明文规定:保荐人出具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保荐书,或者不履行其他法定职责的,可没收业务收入,并处以业务收入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暂停或者撤销相关业务许可。但是从证监会以往开出的罚单来看,上述条款从未得到执行。
而且,为了彰显法律尊严,避免警示函沦为废纸,对于那些累计两次被证监会出具警示函的保荐机构,更应加大惩处力度。如果说警示函相当于“保荐黄牌”的话,那么累计领到两张“保荐黄牌”者就应兑换成一张“保荐红牌”——至少要暂停其保荐业务许可3年。如果真能做到这一点,何愁次新股业绩变脸现象得不到抑制?(湖北投资公司总监 皮海洲)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