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家电企业员工刘斌
工资涨了心里踏实
“今年公司整体业务状况不错,尤其是下半年,大家的业绩都完成挺好,这些天私下里都在议论年终奖呢。”说起今年的收入,青岛某家电企业的员工刘斌有些兴奋,他告诉记者,今年他业务完成出色,不出意外的话应该能够拿到双倍以上的月薪作为年终奖——近万元的“大红包”。
今年29岁的刘斌毕业于大连外国语学院,在公司主要负责海外市场开拓和技术引进等工作,“这个岗位比较辛苦,经常出国,所以待遇在公司算是比较高的。”刘斌介绍说,2008年刚进公司时,实习期每月工资只有1700多元,一年后转正有3000元左右。公司这几年受外部环境影响,效益并不太好,但每年工资也有5%—10%的增长,今年他的月收入已经能够达到4000元以上,业绩好的时候能有5000多元。
“公司今年初完成了对非洲、澳大利亚等市场的开拓,国内市场增长也很快。”刘斌说,今年上半年公司集中推出的升级换代新产品,海外市场不错,基本摆脱了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所以大部分员工收入都有增长,整体估计在10%以上。
“除了单位发的,国家给的也很重要。”刘斌对去年的个税起征点调整印象深刻,“工资单上扣税一栏一下从三位数变成了两位数,每月能多得240元左右,一年下来近3000元,等于凭空又多了近一个月的工资呢。”
“青岛在整个山东算是收入比较高的地方,但消费水平却不像一线城市那样高,现在除了每个月房贷压力比较重外,其他方面的花销并不算太高。”刘斌介绍说,去年他在市南区买了套小房子,现在每月要还近3000元的贷款,因为自己目前是单身,可以住在公司提供的公寓里,房子也就可以出租还贷,但将来要是结婚了,就只能靠工资还贷款,因此还是要尽快攒点钱把贷款还完。
“我们单位的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不算很高,买房以后每个月能取七八百元,这些钱还贷款还是少了点,听说有的单位能有五六千元,真让人羡慕嫉妒恨啊。”刘斌认为,像公积金这种社会福利,本来是保障每个社会成员住有所居用的,应该能与房价的上涨保持一致,现在不同行业之间差距这么大,会造成新的社会不公,让本来低收入的群体更加买不起房子。
“现在经济形势正在好起来,国家也提出了收入倍增计划,我觉得只要自己努力,会有一个挺好的未来。”刘斌觉得,作为年轻人,最关键的还是要自己有真才实学,再好的企业也不能去养一个不学无术、好吃懒做的闲人。他目前正在准备青岛大学的MBA入学考试,“公司支持我们‘充电’,会补贴部分学费。让自己多些专业积累,将来的日子才能更踏实!”
“减负增补”提高收入
自2011年9月1日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实施以来,个税工薪所得扣除标准由2000元/月调整为3500元/月,工薪收入者的纳税面由28%左右下降至7.7%左右。据分析,受个税修法影响,个人所得税一年将减收1000亿元以上,可直接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
从2012年1月1日起,我国再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人均提高10%左右。年内,各省市调高最低收入标准、城乡低保标准以及困难家庭学生助学金标准。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27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6778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3%。
希尔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邓华鲜
在“寒冬”里寻觅商机
四川乐山希尔电子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桥式整流器的高科技型企业。近年来,企业的市场份额稳步上升,今年企业产值突破了1亿元。
说起今年的市场形势,公司总经理邓华鲜连连感慨:“竞争太激烈!”他说今年国际市场销路不好,不少原来专做出口的企业也开始转向内销,加之国内市场本身也在缩水,一下子,各方面的压力都来了,行业利润率已经下降到不足5%。
市场遭遇“寒冬”,希尔却能在一片萧瑟中找到发展空间,市场份额由60%上升到80%左右。“我们能站稳脚跟,全靠自己掌握核心技术,能有效控制成本,拥有价格优势。”邓华鲜说,目前希尔电子拥有8项专利技术。今年投入运营的新企业嘉扬科技,已开始为希尔电子提供关键部件芯片,替代了从美国进口的芯片。
眼下形势虽不好,但邓华鲜还是看好市场前景。“我希望能自行生产更多新的关键电源元器件。我坚信,人家能做的,我们就一定能研制出质量相当、价格更优的同类产品。”邓华鲜已经买下100亩地,前期投入3亿元进行开发试验。“市场不好,就能有精力和时间来提高研发和管理,而且这时采购设备和基础建设投入的成本也最低。”他信心满满。
科技型企业要发展,研发投入大,需要借助金融外力。邓华鲜粗粗测算了一下,如果新的厂房正式开建,总投入将不下10亿元。2009年,希尔从中国银行获得4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近几年银行对他持续支持,截至今年希尔获得的贷款余额达到近2000万元。今年基础利率下调,市场资金宽松,企业的贷款成本更低了。与此同时,邓华鲜也积极寻找其他资金渠道:“最近听说企业的生产设备可以租赁,这样就能节约一笔不小的资金了。”他透露已经与专业租赁公司商谈相关事情。
谈及明年的期望,邓华鲜道出心声:“民营企业发展责任重,既要承担解决就业的压力,也有义不容辞的纳税义务,还有很重的资金压力。凡事要靠自己,受资金、技术、人才条件限制,难有‘爆发力’,只能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来。”
邓华鲜希望,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有更多的扶持资金向科技型小企业倾斜。“国家应当更多支持自身有持续创新能力的企业。像我们这样,生产的产品虽然不是特别高端,但就该产品而言技术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这样的企业生命力旺盛,发展速度快。希望相关部门给予我们实际有效的支持。”邓华鲜坦言。
小企业得到更多帮扶
国务院今年4月份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进一步完善财政资金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政策。2012年将中小企业专项资金总规模扩大至141.7亿元,以后逐年增加。中央财政安排资金150亿元,分5年到位,2012年安排30亿元。
央行数据显示,2012年9月末,主要金融机构及主要农村金融机构、城市信用社和外资银行人民币企业贷款余额39.53万亿元,同比增长15.7%。其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1.29万亿元,同比增长20.7%,分别比同期大、中型企业贷款增速高9.9个和4个百分点,比全部企业贷款增速高5个百分点。
宁波市民顾国华
股市反弹 赚钱有望
“今年的理财啊?还真没有太多印象深刻的事。”面对记者的提问,浙江宁波的顾国华一时有些犯难。
40岁出头的顾先生一直从事出口贸易,但这几年业务不怎么景气,他就拿出相当一部分积蓄用于投资。不过,今年的各类理财市场让他觉得有些平淡。
“各种市场的波动都很小,没有什么趋势性行情。赚钱不容易。比如说,去年底的时候,大家都看好黄金市场。现在回过头看,今年的金价忽上忽下,除非善于做差价,不然一年基本没有收益。”顾先生的投资“篮子”里,黄金一直占有相当比例,前两年带来丰厚回报。不过,今年这部分投资没什么“亮色”。
“股市其实也是平淡的一年。股票一跌,大家都抱怨,感觉今年跌得很惨。事实上,今年的股市没怎么跌。上证指数上下波动也就500点左右,振幅是从2006年来最小的。”
“今年股票是赚了还是赔了?”记者问。
“没仔细算过,但没怎么赚钱是肯定的。毕竟不是专职做股票的。手上的股票今年有涨有跌,没抓到题材好的大牛股。”
他认为,今年总体上是理财市场的“小年”。银行理财产品,因为降息,收益率有所下降。债券和债券基金今年表现还可以,但毕竟是比较“小众”的投资渠道,能从上面赚钱的人不会多。“我不是那种善于把握市场波动机会的人,今年的理财市场大概是比较典型的‘猴市’,上蹿下跳的,能不亏钱就挺满足的了。”
他也有些疑问,“今年全球股市都涨得不错,为什么A股就这么弱呢?要不是年底这波反弹,估计大部分人亏得不轻。”
他认为,增加老百姓的财产性收入,股市还是关键。“股市里有几千万股民,还有那么多买基金的。股市一涨,几千万上亿的人都跟着高兴。这是其他任何投资渠道都比不了的。最近刚反弹一些,大宗交易又活跃起来,‘大小非’卖出的多了。如果再涨,不是让它们得更大‘便宜’了?关键是咱的股市制度还不够完善。”
顾先生说,目前最大的困扰是投资渠道越来越多,对专业知识的要求也很高,完全靠自己分析决策,实在是有点吃力。“过去大家都抱怨投资渠道不够丰富。现在选择多了,可自己的知识和精力又不够用了。比如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股指期货,需要知识也搭时间,都不适合我,有机会也滑过了。”
“我就希望能有一个理财产品,不管是股票、债券,还是金融衍生品、短期融资券,只要时机合适,都可以代我们去投资。现在有些私募基金还可以,可惜门槛太高。真希望有适合普通百姓的‘财富管理’产品。不然,随着市场越来越多元化,如果投资者还是‘单打独斗’,或者只在股票二级市场拼杀,赚钱会越来越难的。”
创造良好投资环境
2011年以来,监管部门深化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引导建立分红机制,完善退市制度,大力推动和发展机构投资者,鼓励创新,倡导价值投资理念和文化,加大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力度,努力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截至2012年11月末,沪深两市平均市盈率为13.25倍,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的市盈率在10倍左右,股息率达3.05%,而美国标普500指数成分股的市盈率则在14倍左右,股息率则为2.19%。此外,注重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的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近期也频频增仓。
北京房山区养猪大户赵志民
有了保险不怕灾
赵志民、曹卫红夫妇是北京房山区韩村河镇西周各庄的村民,他家养了2000多头猪。8年来,他年年投保能繁母猪保险和商品猪保险。
“肉价荡了好几轮,饲料、人工成本提了不少,再加上瘟病……市场波动、天灾人祸,搞养殖风险的确不小。”赵志民说。
“商品猪每头保费8元,最多赔1000元;能繁母猪每头保费120元,保额2400元,国家补贴八成保费,个人只交24元,每年交7万多元的保费。”曹卫红算算账,过去这些年交的保费比赔款多。但他们还挺认保险,“投保不为占便宜,是为大灾时有个帮衬。”
应了曹大姐的话。今年7月21日,北京遭受特大暴雨袭击,房山区是重灾区,老赵夫妇的猪被洪水冲走了1400多头。“哪找得回来呦!都被冲到20里外的涿州了——俺哥们在那边清理河道,一看死猪的耳标,原来都是我家的!”1400头猪按市价算值100多万元,着急上火的老刘病倒了。
“幸亏有保险。”曹大姐说,不到一星期中国人保就把40多万元赔款打到了她家存折上。“以前小病小灾,一两万元的损失他们赔得很快,没想到这回一大笔钱,也能赔得干脆利索。”曹卫红说她对保险服务很满意。
洪水还冲垮了赵家3000多平方米的猪舍,离河道近的地方砖墙、大梁都没了。如今重修猪舍、买仔猪和饲料,算下来正好需要40多万元。“要是没有保险赔款,我家一准儿被‘砸’趴下。”
大灾之后韩村河镇许多种地、搞大棚的人家,也都及时拿到了保险赔款,极大地提高了村民对保险的认识。“保险公司曾劝我给猪舍上份保险,一年也就几百块钱,我没听劝,如今翻修最少十万元,别提多后悔了!”曹卫红说,镇里不少农房都被洪水冲坏了,大家都呼吁保险公司来保“农房险”。
关于“保险”的话匣子一开,赵志民又说起自家四口人的养老和疾病保障问题。“‘新农合’、‘新农保’的保障水平还是太低,我家每人又投了3000多元的商业大病险。保的病种挺多,可保费好几千元呢,还是挺贵的,一般的农村家庭肯定有压力。保险公司应该多到村里来,多了解农民的需求和经济承受能力。”老赵说。
“俺这‘半拉子’农民更需要保障!”曹大姐接过话说:“自打嫁到西刘各庄,娘家的地给村里收走了,婆家村里的地也没我的份儿。这几年村里搞开发征地,俺啥也分不着。”曹大姐听说很多地方开办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问记者:“像我这样没地的农民挺多的,政府能不能跟商业保险公司合作,开办个‘无地农民保险’啊?”
“我觉着,论起救急解难,保险比找亲戚朋友还管用!”采访结束时老赵两口说,希望这个行业好好发展,给老百姓更多保障。
农险发展再上台阶
2012年,我国农业保险立法迈出关键一步——国务院于11月出台的《农业保险条例》,明确了农险的供给体制以及巨灾制度的框架,为农险的进一步发展扫除障碍、规划方向。
今年1—11月,全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228.5亿元,同比增长40%;农业保险赔款支出135亿元,同比增长57%。目前共承保农作物9.54亿亩,占播种总面积的40%。共有1.76亿农户获得农业保险保障。
2012年,保监会全面推广小额意外险试点,特别将小额意外险、与新农合结合的小额补充医疗保险的最高保险金额从5万元提高到10万元。
(本版漫画选自百度图片网)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