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财经>财经动态>  正文

茅台董事长: 塑化剂问题“被利用和放大”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12/13/2012 11:05:28   来源:新华网

  塑化剂风波扰动白酒“一哥” 贵州茅台昨开发布会自证清白———

  被卷入“塑化剂送检”风波的贵州茅台,近几日危机公关“组合拳”不断:第一时间将股票停牌;通过媒体质疑送检报告;召开会议维稳机构投资者;两次在交易所发布澄清公告。同时,茅台还启动了实质性的救市措施:大股东直接出手增持。

  昨天,贵州茅台又在贵阳召开塑化剂风波媒体见面会。会上,茅台董事长袁仁国将塑化剂问题解读为“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称有人利用和放大食品安全问题制造公众恐慌从中牟利。中国酿酒工业协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均在会上力挺茅台。

  一套“组合拳”之后,茅台也终于收复了陷落在200元之下的股价,昨天继续逆势大涨4.72%,报收211.86元。

  茅台董事长:塑化剂是“被放大”的问题

  昨天,在茅台召开的“塑化剂风波媒体见面会”上,董事长袁仁国表示,“白酒的塑化剂本来不是问题,有人想利用大众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和关切的心理,把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利用和放大食品安全问题,制造公众恐慌,打击中国的白酒行业,损害投资者利益,从中牟利。”

  不过,对于首位送检茅台的投资者“水晶皇”,袁仁国称,首先要感谢水晶皇,“是他给中国白酒行业提了个醒,而且使我们白酒行业更加注重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更好地促进我们白酒行业的发展。”感谢之余,他也没忘了提醒“水晶皇”,“中国白酒行业有几千年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民族文化,不会因一个事件而停止或者消亡。”

  袁仁国还表示,“我们茅台曾经代表中国白酒行业向国家有关部委递交了一份请求对白酒塑化剂做出标准的建议,这个已经通过相关部门递上去了。”

  在茅台集团工作了48年的茅台集团名誉董事长季克良更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于外界质疑飞天茅台塑化剂超标“非常痛心”;“我做白酒几十年,生产工艺我最熟悉”,“只有疯子才会给白酒添塑化剂!”

  行业协会:塑化剂危害并不是确定性的

  在此次见面会上,茅台得到了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和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的力挺。

  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琦指出,酒协此前关于国内白酒含塑化剂的报告存在文字错误。王琦指出,此前经过抽检和调查,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的确发现了国内成品酒里面有塑化剂。但是塑化剂不是人为添加的,是塑料管道和塑料容器里迁移过来的。王琦称,部分媒体没有看全酒协关于白酒塑化剂的调查报告,再加上报告本身的文字错误,给行业带来负面舆论影响。实际上,酒协此前的报告已经写明经过国内白酒企业的自查和改变,国内白酒产品符合国家的规定。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秘书长马勇在会上表示,目前世界上没有标准可以判定白酒的塑化剂是否超标,“说明塑化剂这一类物质,它的危害性并不是确定性的。”“如果按照水晶皇报道的茅台DHP检出值,每人每天喝两斤茅台酒,是符合欧盟食品安全局给出的人体耐受量限值的。”部分白酒中检测出微量的塑化剂成分是客观存在的现实,但不能证明白酒不安全。“塑化剂广泛作用于增塑剂,容易从塑料中迁移到环境和食品中,所以塑化剂对人造成的风险是存在的,但是风险并不等于危害。”

  中国第一个白酒博士、江南大学酿酒科学与酶技术中心主任徐岩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称,到现在为止没有科学依据说明塑化剂可以挂杯,也不会使酒增加陈味。

  机构:仍给予茅台“买入”和“推荐”评级

  与此前贵州茅台惨遭机构调低估值相反,在贵州茅台此次风波期间,机构仍给予“买入”和“推荐”评级。

  记者浏览近期有关贵州茅台的研报,从12月7日至12月12日,有10份有关贵州茅台的研究报告,分别来自8家券商,其中12月12日当天即出炉了5份。记者看到,10份研报中,5份评级类别为“买入”,另外5份为“强烈推荐”。

  平安证券研报认为,塑化剂事件对茅台股价应仅是短期扰动。对茅台来说,从11月29日收盘价开始计算,至今已跑输沪深300指数近17个百分点,公告澄清有望推动股价反弹。其他研报也几乎众口一词地表示,茅台对塑化剂事件做出的正面回应有助消除市场疑虑。

  这些研报中,民生证券维持强烈推荐评级,给予目标价300元。瑞银证券12日发布《贵州茅台:预计澄清公告将“吹散迷雾”,维持“买入”评级》的报告中,认为茅台公告有说服力,将提振市场信心,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308元。(本报记者 齐雁冰)

  新闻链接

  卫生部:白酒等塑化剂高风险食品被重点监测

  本报讯(记者 赵新培)就近来备受关注的塑化剂问题,卫生部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局局长苏志昨天表示,卫生部已将塑化剂高风险食品如婴儿食品、白酒、方便面、食用油等,纳入食品安全重点监测范围。

  苏志表示,台湾塑化剂事件发生之后,卫生部紧急出台551号文件,将塑化剂列入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滥用的非食用物质。相关监管部门加强了这方面的监督检查。监测有两个目的,一是了解我们国家食品中的塑化剂迁移或者是污染是否存在人为添加的情况;二是为制定标准积累经验,因为各个国家都没有这方面的标准。

  苏志说,卫生部551号文件实际上是很有针对性的,就是控制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规定的限量值,参照了国际上其他国家的限量。

  卫生部在今年的风险监测中,安排了重点食品塑化剂方面的风险监测。苏志说,在食品生产、加工、储存中容易发生塑化剂溶解的食品如婴儿食品、白酒、食用油、方便面等,都被纳入监测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