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财经>财经动态>  正文

《非诚勿扰》与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关系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10/22/2012 09:59:08   来源:新华网

  著名的《非诚勿扰》节目或许该去学习一下最新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因为,经济学家和数学家其实也能教你相亲,他们的经济模型比娱乐至上的电视相亲节目看上去靠谱多了。

  人与人之间的博弈,分为“非合作博弈”和“合作博弈”。对于“非合作博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翰·纳什告诉我们,最好的结果也只能是“双方都不吃亏”;而对于“合作博弈”,新科诺奖得主埃尔文·罗斯和劳埃德·夏普利告诉我们,最佳结果是实现双赢。相亲这件事,很显然属于典型的“合作博弈”。

  尽管是“合作博弈”,但我们发现,生活中的相亲双方并非都特别合作。例如,当前一个十分火热的相亲类电视节目《非诚勿扰》,经常会出现这样一幕:台上24位女嘉宾向台上一名男嘉宾轮番吐槽,不是嫌胖了瘦了,就是嫌老了丑了,不是嫌学历太低,就是嫌没房没车,而男嘉宾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哪怕是男嘉宾冲过重重险阻,走到了“男生权利”阶段,但往往“心动女生”已经“灭灯”,男嘉宾也不愿选择备选女嘉宾而抱憾离开……

  事实告诉我们,《非诚勿扰》中人并非都有诚意,有的是为了炒作,有的则纯属“玩票儿”,这样的游戏似乎除了彰显“娱乐至死”的精神之外,恐怕对于想正经相亲的没多大意义。我们看,新科诺奖得主夏普利给我们提供的思路则比较实在,在他1962年与数学家盖尔发明的婚配程序中,100对男女同时登台,也能保证每个人都能找到最佳伴侣。规矩是这样的:

  第一轮,当所有男女都相互了解之后,所有的男人向自己最爱的女人求婚,如果女人只有一个男人向自己求婚,那么就和他订婚,如果多于一个男人求婚,那么就和最爱的男人订婚,把其他人拒绝,这样就能保证向她求婚的男人是最爱她的那个,并且也是她的最优选择;

  如果有的剩女一个求婚都没有,那么就开始第二轮:第一轮求婚被拒绝的男人向次爱的女人求婚,每个女人再看一遍自己的求婚情况,如果她第一轮已经订婚,但又有一个她更爱的男人来向她求婚,那就把原来那个甩掉,再跟“心动男生”订婚;

  第三轮:前两轮被拒绝的男人和第二轮被甩的男人继续向第三爱的女人求婚。如此反复,终有一天,男人会在相互竞争中找到与自己最匹配的女人,因为任何一个比他现在伴侣更可爱的女人都已经拒绝他了,而女人也在不断挑选中找到最匹配自己的男人。

  很显然,这样的方法要比《非诚勿扰》高明得多。但不能否认的是,任何一个经济模型都有其“局限条件”,这个模型的局限就是所有男女必须在100个异性内挑选。然而,真实世界是,也许每一个剩男剩女心里,其实都对全球范围内的十多亿适龄未婚异性抱有幻想,如果这些人集体参加婚配派对,那么人类只有相亲至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