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库存情况一直是观察经济景气度的一个重要指标。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复苏、过热、滞胀和通缩中,库存和需求会出现规律性的变化。证券时报记者通过研究行业数据并调查采访上市公司发现,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库存严重的各大行业已经悄然开始了去库存化之路,而近期政府获准的一系列基建项目或会加快上市公司的去库存化过程。
四大产业挥刀去库存化
汽车家电去年先行,水泥限产保价,房企寄望金九银十。
证券时报记者采访众多上市公司后发现,在库存的重重压迫之下,库存压力大的公司自去年下半年已经陆续开始了去库存之路。用一些券商研究人士的话来说,中国本轮去库存始于2011年10月,目前处于主动去库存尾声,下一阶段将是被动去库存。
水泥行业限产保价
“现在,公司采取限产保价的措施应对库存问题。”塔牌集团证券部一人士介绍,2011年上半年是水泥行业景气度历史最好的时候。但去年下半年开始,行业景气度开始下滑,到了今年上半年,他开始感叹行业的库存压力确实有些大。
水泥行业有自己的特点。据了解,水泥放三个月使用效果最好,但是量太大、存放时间过长就会出现变质。所以,水泥行业的上市公司在应对库存问题上一般会密切关注行业景气度,不好卖的时候,马上会降低产量。
从有关存货的数据指标来看,水泥行业的库存压力不言而喻。据了解,9月1日~5日,山东多数水泥企业陆续集体停窑检修,初定时间集体停窑时间15天, 其目的就是为了应对低迷的需求。
限产保价这一措施并非有益无害,据了解,市场协同、联合停窑限产保价行动势必会使各个企业间利益分配存在无法回避的差异,有时也给外围区域的低价水泥入侵以有利可乘之机,抢夺本地客户。
房企抓紧
“金九银十”
与水泥关系密切的,房地产也是库存压力比较大的行业。
“现在,包括我们在内的地产龙头都把去库存、去存货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我们今年把去存货和销售同样作为工作的重点。”保利地产负责投资者关系的一位负责人就对记者表示。保利地产的去库存,主要是要去掉那些受调控影响大的、一些开发到了中后期的项目,“主要是在营销上更好的去推销它。”
招商地产在半年半年报中,也把去库存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下半年需更密切关注市场变化,积极主动增加普通住宅的比重,满足市场需求,合理定价,确保公司存货的有效去化。
“金九银十”的来临,正好是房地产公司去库存的良机。任志强就公开表示,“金九银十”来临,开发商去库存是第一位的。
就库存结构而言,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的报告称,在本轮库存周期中,三线城市库存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一二线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库存则明显处于停滞,甚至是下降的趋势中。
根据北京市住建委的信息,截至9月5日,北京市的新房住宅库存为76877套,继续保持在8万套以下的低位。按照8月份的成交量,这部分库存的消化周期尚不足5个月。
家电汽车先行一步
家电、汽车两大行业的库存压力峰值出现在去年下半年到年底,这两个行业的存货绝对数和存货占总资产的比值在今年上半年都有所下滑。这背后,恐怕是因为这两个行业的公司去库存周期开始较早。
“去年下半年的时候,我们当时考虑到库存积压太严重,就已经开始着手于去库存了。”美的电器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说,现在公司存货基本上清理得差不多了,后面的情况应该会慢慢好起来。
长安汽车证券部一位人士也介绍称,目前整个库存已经比较健康,现在公司对库存的管理主要是季节性的调节。“我们上个月考虑淡季的因素就少开了票,就是少向经销商发货,从而让它们消化一下库存,公司总部的库存是很少的。”颜金成
上万亿投资助清货 高库存去化仍艰难
上周,发改委在短短两天之内批复了超万亿元的基建项目,引得上周五A股指数创近8个月以来的单日最大涨幅,其中水泥、建材、机械设备作为最为受益的三大板块,领涨A股市场。
同时,过去两个月,地方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也是遍地开花,预计投资基建设施总额多达数万亿。据记者了解,综合来看,超万亿基建项目投资对于目前国内各大行业的去库存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不能实质性改变行业的供需状况下,去库存之路仍将比较艰辛。
刺激政策密集出炉
上周,发改委发布25个轨道交通建设项目、13项地区公路工程项目、10个环保投资项目、10个市政类项目和7个港口、航道项目获得批复,上述投资总额超过万亿元。
第一创业宏观分析师王皓宇认为,发改委集中公布多项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可行性研究的核准信息,非常罕见。
业内分析师认为,上述项目有望进一步推升铁路、轨道交通建设的投入,相关设备和基建企业有望直接受益。业内分析师告诉记者,发改委选择在这个时机批准如此大量的基建项目,拉动经济增速,保持稳定增长是毫无疑问的,同时也给本轮地方7万亿投资指明了方向,依然是以大项目和大工程为主,投资的重点同样是“铁公基”,这无疑给水泥、钢铁、机械工程和煤炭等库存极高的行业带来平滑过渡的机会。
国信证券分析师杨森认为,铁路投资是拉动GDP的最佳选择。据测算,每1元地铁投资可产生2.6元GDP。同时,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以其高效、环保的运输方式,可保障社会经济长期健康发展。
同时,据媒体报道,《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规划》即将推出,将涵盖全国范围内15个示范项目。市场对这15个项目的总投资预计在5500亿元到7000亿元。其中,大项目包括神华宁煤集团位于宁夏东部的400万吨煤间接液化项目、潞安集团540万吨煤制油项目以及位于新疆准东,由中石化牵头,华能、兖矿、中煤等多个能源企业参与的煤化电热一体化项目(以煤制气为主)等。
去库存化任重道远
2008年以来,以钢铁、水泥和机械设备为主的相关产业产能得到急剧释放。虽然国家一直在淘汰落后产能,但并不能跟上总体产能增加的速度。此次多个投资项目获批,有望唤起相关行业第二春,但历史高库存的顺利去化,短期来看仍然比较艰难。
数据显示,中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超过1.6亿吨,水泥产能过剩超过3亿吨,铝冶炼行业产能利用率仅为65%左右。这些只是大行业的冰山一角,很多相关中小行业都同样面临如此困境。
汇丰银行发表报告称,国家发改委加快地铁及其他基建项目的审批,将令基建投资的按年增长由目前的15%加快至未来数月的20%,抵消房地产投资及出口增长疲弱的影响。该行预期,发改委审批过程加快,有助于中国经济于第四季度温和增长。
公路建设、码头和航道建设虽未公布具体的投资额度,但据统计,该次审批通过的公路建设项目总里程超过2000公里。安信证券数据显示,当前公路建设造价基本在7000万/公里~10000万/公里,这样算下来,该次审批的公路项目投资额度范围为1400亿元至2000亿元。
就水泥行业来看,2009年我国水泥产能超15亿吨,较2008年上涨17%,而2008年的同比增速仅2%左右,这显示出基建以及房地产急剧拉动的效果。
宏源证券分析师则认为,水泥是拉动型产业,2008年以来行业完成了繁荣到低谷再复兴的轮回,常态化的基础建设复苏可以预见,预计投资拐点出现在第三季度。
同时,城市轨道建设也将对国内钢铁的需求形成一定的拉动作用。记者查阅资料显示,轨道交通建设每投资1亿元,可消耗钢材1.12万吨。照此简单推算,7000亿元投资将拉动钢材消费量约7800万吨,约占到2011年钢材表观消费量6.4亿吨的12%。
尽管如此,招商证券行业分析师认为,城市基建项目建设短期内对行业需求有一定的结构性刺激作用,然而在房地产调控的大背景下,仍难以从根本上扭转供求关系,从而对钢铁价格以及企业盈利能力产生实质性影响,钢铁行业的去库存化之路任重而道远。
恒泰证券分析师王平阳认为,轨道交通从各个项目的规划时间来看,从2年周期到8年周期不等,从平均水平来看为5年左右。因此可以粗略估算该批项目今后5年内,每年为轨道交通行业投资贡献额在1700亿元左右。这样来看对基建行业的去库存化之路并不容易。
此外,煤炭板块在基建政策的催化下,也有一定的利好因素。中信证券分析师祖国鹏认为,从近两年的表现来看,宏观因素及流动性预期已经成为推动煤炭板块涨跌的因素,实体经济投资也有望在政策推动下见底回暖,有助于煤炭下游产业链景气的回暖及煤价的企稳回升。见习记者 张奇
四年存货疯狂生长 五行业成苦主
2008年4万亿强心针的药力消退后,公路、桥梁、隧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也逐步放缓,工厂里锻造的钢筋、水泥、塔吊越堆越多。证券时报记者统计的数据显示,地产、水泥、有色、煤炭、机械五大行业的存货均在今年上半年创下历史最高。其中,以地产、水泥的存货增长情况最为疯狂。
规模与存货正向关联
从绝对数额来看,房地产公司今年上半年存货总规模达到1.43万亿,而在2008年中期的数据是4363亿,现在的规模超过当时的3倍。水泥的情况同样如此,2008年中期全行业仅78亿元库存,今年上半年这个数字达到了511亿元,比4年前多了6倍还多。
四年间,上述五大行业的存货几乎都是随着时间的推进而增长,但这并不能说明这些行业近几年的经营景气度都在下降、存货堆积越来越严重。
上市公司存货暴增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上市公司规模的急剧扩大,特别是与基建、房产类相关的上市公司。
万科2009年年底的资产规模为1376亿元,在今年中期,这个数字就暴增到3304亿元。即使万科的存货在这两年增长了一倍,也难以说明万科营运上出现问题了,因为它的资产膨胀速度变得更快。
记者采访了天山股份、长安汽车等上市公司,这些公司的存货规模同样是在几年间爆发式增长,天山股份2008年中期的存货不到4亿,今年中期就接近了13亿。
相关公司的负责人对于存货增长原因进行解释时指出,其重要的原因就是资产规模在增长,“盘子变大了”。
2008年之后的几年间,随着4万亿投资的拉动,水泥、钢铁、煤炭等行业都在急剧的扩大产能。以天山股份为例,2008年后该公司实施了两次增发,所募集的资金基本都用于生产线的建造。与此同时,汽车、家电企业则在家电下乡、汽车税费减免的鼓励政策中快速扩张。
存货与资产不对称增长
然而,公司变大了仅仅是存货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并非决定性因素。证券时报记者对存货占总资产的比值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公司规模扩大并不能完全解释存货的疯狂攀升。
数据显示,水泥、地产等多个行业存货占总资产的比值一直在增长,但这些行业的存货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资产规模扩大的速度。
房地产公司存货占总资产的比值在2008年中期为56%,到去年底达到历史最高位64.39%。或许是因为今年上半年房地产公司应对调控采取了促销策略,半年报中,该指标止住了连续三年多来上升的趋势,微降到64.35%。
水泥行业的情况更为严重,其2008年中期存货占总资产的比例为6.99%,今年上半年增长到了14.29%,几乎增长了一倍。
从存货与资产规模的比值这一指标来看,它与经济景气度密切相关。
地产、钢铁、水泥行业的数据均显示,这一指标在2008年年底变大,而后在经济复苏的2009年开始,存货占资产规模的比值又开始变小,而在2010年之后的房地产调控开始后,这一比值又直线上升。
存货周转率这一指标也印证着房地产、水泥、机械、钢铁等行业的运营情况开始恶化。近几年来,房地产、机械、建材行业的存货周转率几乎是直线下降,而家电行业也在去年下半年开始显现出运转变慢的苗头。
一组数字的背后暗示着宏观经济、行业前景的变化,向相关行业的上市公司警示着存货风险。去存货、去库存也成为近期来行业上市公司需要重点面对的问题。颜金成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