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9月6日电(记者 桑彤、王淑娟)随着9月5日中国银行和兴业银行加入“破净”的行列,A股市场上“破净”的银行股已多达9只,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担忧。
银行股跌至“白菜价”
一边是上半年赚得“盆满钵满”,一边却是银行股跌至“白菜价”。
上半年银行中报显示,16家银行上半年净利润达5452亿元,超过A股上市公司上半年净利润的一半。A股最赚钱的十大公司中仅银行就占了七个席位,单纯从净利润的数额来看,银行继续坐拥数千亿的净利润,仍然是A股市场上的吸金“霸主”。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9月份的头几个交易日,刚刚披露完中报的银行股就开始领跌大盘,用糟糕来形容银行股的走势一点也不为过。
9月首个交易日,A股实现“开门红”时,银行板块却逆市下挫,随后几个交易日也都以下跌的姿态出现。实际上从今年银行股的走势图来看,大部分时间都是曲线向下的。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中国银行、兴业银行9月5日加入“破净”的行列,目前沪深两市16只银行股中有9家已经跌破净资产价格,占比超过50%。其中,中国银行是国有四大行中首家跌破净资产的银行。
而在“破净”的行列中,北京银行市净率最低,仅为0.77倍;华夏银行紧随其后,为0.82倍;浦发银行、交通银行、平安银行不相上下,市净率均低于0.9倍。
“全球最赚钱”的中国银行业,在资本市场上的估值却是全球最低的,这一尴尬的市况令一些银行股明显受挫,底气不足。
光大银行甚至因资本市场低迷而暂缓H股IPO进程,且融资规模由最初计划的约400亿港元大幅缩减至约100亿港元。
业绩高增长 市场不买账
“银行股价值明显低估”几乎已经成了上市银行高管一年多来的口头禅。但银行股在低估值的呼声中并没有挺住,不断破位下跌。为何半年报业绩高增长,但市场却不买账?
东方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金麟表示,9月以来银行股走势较弱,一方面是补跌,前期银行股在护盘时发挥了抗跌的作用;另外一方面是半年报披露后,多重不利影响导致市场对银行预期进一步向下,银行基本面趋势转弱。
实际上,银行基本面转弱的苗头在中报中已经充分显现。数据显示,上半年银行的不良贷款正在集体攀升。截至6月末,16家上市银行逾期贷款总额超过4300亿元,较年初增长超过900亿元。
“坦率说,半年报的相关不良指标只是反映资产质量转弱的苗头,数据变化幅度并不是很大,远没有市场渲染的那样夸张。但结合对货币、经济预判以及草根调研的情况,我们对资产质量的趋势不乐观,未来几个季度会持续恶化。”海通证券银行分析师刘瑞在研报中称。
此外,上半年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净息差”和中间业务收入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多重压力之下,银行股的破位下行隐含了市场对于银行告别“黄金时代”的悲观预期。
刘瑞认为,“不良的顶部在哪儿,银行估值底部就在哪儿,但银行估值底部并不好寻。只要不良趋势持续,银行的估值就很难提升。”
汇金增持力挽狂澜?
对中国银行业下半年资产质量和盈利增长将进一步弱化的预期,已成为国内外机构的共识。这也让已跌至“白菜价”的银行股继续被各路资金甩卖抛售。
2012年基金半年报透露出上半年公募基金对于银行股的舍弃。长期占据基金持有排行榜首位的招商银行成为二季度基金减持冠军,该银行的持股基金数由一季度的122只减少至63只,减持市值高达76.5亿元。与此同时,兴业银行亦不能幸免,成为基金减持排行榜第二的个股。
不仅如此,上交所公开信息显示,9月3日和9月4日连续两个交易日,民生银行和浦发银行相继在大宗交易平台以折价8.58%和9.34%的方式被转让。此外,港交所信息亦显示,上半年外资机构也频繁抛售中资银行H股。
穆迪的观点代表了大多数市场化机构的看法。“中资银行多年来财务表现不断改善的局面宣告结束。”穆迪金融机构副总裁胡斌称。
然而与市场类机构不同的是,汇金公司对于银行股的增持,被视为A股市场的“定海神针”。
银行业半年报显示,汇金二季度增持中国银行76万股、工商银行700万股、建设银行385万股、农业银行800万股。这是汇金连续第三个季度增持四大银行股票,这样的频率在以往少见。
在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屡次强调价值投资的当下,稳定低估值蓝筹股的意义不言而喻。而分红回报超过百亿元的四大行显然对汇金公司来说具有较大的投资价值,同时也体现了汇金公司对A股市场长期走势的判断。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