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周评:商品市场集体回调 强势豆类未能幸免
新华网北京8月4日专电(记者王胜先 吴雨)本周(7月30日至8月3日)美国中西部降雨使得冲高后的豆类期货再次回调,而受制于全球经济不景气以及宽松政策预期落空等因素,有色金属、钢材等工业品继续下滑。但周五隔夜外盘,美国非农就业数据好于预期,却提振整个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出现反弹,特别是纽约原油价格单日上涨近5%,一扫前几个交易日的跌势。
虽然美国中西部地区干旱状况仍在加剧,但部分地区终于迎来降雨,也让持续高温的豆类期货稍稍降温,在周一大涨后,美国豆类期货便开始了震荡回调,周五受美国非农就业数据利好影响,反弹有限,但全周来看美国大豆期货交投最活跃的11月合约上涨1.7%,豆粕12月合约上涨3.25%。
国内豆类期货同样表现出了冲高回落,但仍有录得不俗周涨幅,大豆、豆粕、豆油主力合约周涨幅分别为2.43%、2.96%和0.94%,其中豆粕一度再破前高,重返每吨4000元的高位。
美国干旱天气的炒作已久,豆类、玉米等已处于相对历史高位,目前市场看法分歧较大。部分分析人士认为,经过前期的快速上涨,干旱令大豆、玉米减产给期货市场形成的利多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出尽,认为美国玉米的减产已经成定局,但是大豆或将没有之前想象的严重,市场再次延续上涨的可能性较小。但也有分析认为,部分地区降雨并不足以缓解干旱,产量仍有可能进一步下降,价格仍然有支撑。
在市场看法分歧较大,干旱影响难明确的情况下,市场最有可能进入高位震荡。从国内来看,豆类品种的分化仍将持续,国储大豆成交量、价齐升,提振国内豆类看跌,但上涨仍要看美豆脸色。国内油脂“双节”备货高峰尚未到来,油脂受需求和政策限制,上涨乏力。豆粕仍将是表现最强的品种,但高涨的现货让采购方难以接受,或抑制需求量,高位回调风险加大。8月10日美国农业部报告对相关品种产量的最新预测或将为国内外盘面带来指引。
国内农产品方面除了玉米、大豆表现抢眼外,早籼稻期货上涨明显,继上周上涨近2.5%后,本周上涨0.5%,并一度突破每吨2800元关口。7月上旬,受各方对早籼稻预期产量和开秤后价格走势分歧较大影响,小幅震荡,中下旬早籼稻上市以来,收购价格呈现高开高走态势,开秤至今已累计上涨逾100元,局部地区出现抢购。有分析认为,短期内,早籼稻价格有望继续小幅攀升。
农业品看天气,工业品看经济,工业品的涨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的景气度。本周中国、美国、欧洲等主要经济体公布的制造业PMI依旧不乐观,有色、能源化工、钢铁等工业品集体下滑,特别是国内的钢材再探新低。
宽松预期难以兑现也是令市场承压的因素之一,美联储对其经济的判断是“增长缓慢,并在下半年开始复苏”,经济形势尚未达到需要美联储采取行动的地步,市场对宽松政策预期落空。欧洲央行议息会议结束后也未采取任何行动同样令市场失望。而在中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让市场对后续稳增长措施充满期待;但房地产调控不动摇也让有色金属、钢材等难言乐观。
当前大宗商品市场除个别农产品外,整体表现低迷。生意社首席研究院刘心田认为,这种行情还将持续一段,8月中下旬,积蓄已久的市场或会借助“金九银十”进行一次爆发,市场或有机会进入企稳反弹通道。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