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折延宕的全柴收购案走到今日,严重伤及蛰伏其间近一年的“套利”机构。从股东榜回溯计算,该批资金总体规模上亿,浮亏至少已有20%。与此同时,港股上市公司中国熔盛股价也紧跟全柴动力出现大幅调整。全柴收购案“棋局”至此,显然是一个双输结果。未来,或只有一种可能挽回颓势,即熔盛重工以“拖字诀”等待行业、市场回暖再继续收购运作,并承诺将向全柴动力注入优质资产如熔安动力,改善经营基本面,致使其股价回升、转败为胜。
套利资金无奈被套
昨日,全柴动力开盘继续大跌,最终收盘于10.57元,跌幅高达6.46%。至此,公司股价已持续五连阴,跌幅累计达到22%。
2011年4月28日,中国熔盛持股96.09%的熔盛重工对全柴动力其他股东发出要约收购书,要约收购价格为16.62元/股。但至2011年8月31日,熔盛重工方才取得国资委和商务部反垄断局的批复文件,收购案看似只缺“临门一脚”。是时,全柴动力股价开始下破16.62元的要约收购价,此后更是一路下挫。
正是为“博弈”股价与要约收购价严重倒挂而产生的套利空间,一批机构投资者去年第四季度大肆加仓全柴动力。
回溯全柴动力2011年年报,除渤海证券有所减持、兴全趋势基金纹丝未动外,其余机构投资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加仓行为。其中,兴全全球视野加仓218.42万股,加仓幅度接近90%;私募中融增强36号从三季度末的242.92万股增至315.13万股;私募单一类资金信托R2007ZX075从192.28万股加仓至203.88万股;私募融新140号从113.5万股增加至157.5万股;值得注意的是,一家公司股东宁波宁电投资也在第四季度进行了加仓,从117.21万股增至490.47万股,是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加仓最为坚决的一位。
此后,至今年一季度,或是对熔盛重工履行要约收购失去耐心,全柴动力今年一季度末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显示,渤海证券及两家私募亏损出局。而兴全全球视野却再度加仓174.88万股至642.66万股,长江证券、东方证券、光大证券担保证券账户新加入“博弈”的队伍。
如今大略核算,从去年四季度到今年一季度,机构类似增持全柴动力应可视为套利资金,仅就前十大股东披露的持股信息来看,其规模至少在1000万股至2000万股之间。期间,全柴动力股价最低12.7元,最高16.3元,加权平均股价约为14.5元。由此,两者合计,套利者动用资金至少在2亿至3亿之间。
如今,全柴动力股价在10.57元,较14.5元的增持成本已相去甚远,套利者浮亏达到20%以上。
熔盛重工或“名利”双失
另一方面,从股价表现看,“肇事者”熔盛重工大股东中国熔盛也很受伤,其股价近几日连续放量大跌,累计跌幅近20%,目前股价在1.45港元。或是熔盛重工在全柴收购案中的两难处境与拙劣举止,已令港股机构投资者日渐失去信心。
一方面,若收购成功,则熔盛重工将直接出现巨额投资浮亏。根据方案,熔盛重工收购全柴集团的支付对价为21.48亿元,由于全柴集团持有全柴动力共计1.25亿股,因无法估算全柴集团其余未上市资产的估值情况,故简单折算其每股收购成本在17.2元左右。
此外,由于全柴动力股价长期低于16.62元/股的要约收购价,公司股东据此接受要约将是大概率事件,熔盛重工为此还要付出最高26.19亿元的要约收购款,整体收购成本逾47亿元,折合收购单价约16.9元,按目前10.57元的股价计,浮亏比例高达37%。
另一方面,若收购失败,则熔盛重工将承担11.54亿保证金损失风险(收购保证金5.24亿存入中登公司指定账户、6.3亿元支付给安徽产权交易中心),且商业信誉尽毁。 (记者 郭成林)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