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财经>财经动态>  正文

银行中间业务应重“服务”而非“收费”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4/13/2012 14:58:06   来源:新华网

  “商业银行战略转型”是最近几年的热门话题。而评价“转型”的指标之一,就是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根据银监会的统计,2008年至2011年,这一数字分别为9.7%、11.8%、12.5%和14.9%,某些商业银行甚至达到了20%至30%。仅从这些数据上来看,中国的商业银行战略转型前景乐观。

  然而,我们看到的却是有关银行业“乱收费”现象越来越频繁。监管部门也不断出台规定进行整治,但问题并没有解决。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上升的背后,隐藏着许多问题。

  据统计,2003年银行收费项目仅300多种,目前却已经多达3000种。如此多的收费项目备受公众诟病,乱收费不仅让普通储户很无奈,中小企业对于银行贷款过程中捆绑收费、强制收费、只收费不服务等行为,也只能默默承受,极大影响了银行业的社会形象。

  中间业务占比不应看齐欧美

  我国商业银行设立“提高中间业务收入比重”的目标,是为了向国际主要商业银行看齐。国际商业银行非息收入在全部收入中的比重一般都在40%以上,个别银行甚至高达70%,远高于我国的银行业。当然,这种简单的比较是不全面的,中国商业银行和欧美商业银行所处的市场环境显著不同,自然导致了收入结构的不同。

  中国的金融市场是银行主导型,商业银行以存贷款业务为主。2012年3月中国股票总市值仅有23万亿元,但中国银行业总资产却高达113万亿元,远大于股票总市值。银行充当金融中介,吸收储户资金,经过信息筛选后,贷款给企业,从而赚取存贷利差。商业银行进行了期限、流动性、风险的转换,将储户小额、随时存取的低风险存款变为企业长期、大额、高风险的贷款资产。贷款则是“发起并持有到期”,直至企业最后还款。根据银监会公布的数据,2011年中国商业银行净息差为2.7%,远大于欧美银行业1%左右的净息差,这就确保了银行息差收入的核心地位。

  我国商业银行为了迅速与国际接轨,“提高中间业务收入”成了重要的考核指标。到了基层分行,在客户贷款这个主要渠道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利息收入科目转为服务收入科目,利润结构就快速完成“转型”。“巧立名目收起来、明里暗里涨起来”,名目数不胜数,监管层如果禁止,可以改个名字继续收取。这种类型的中间业务收入实际上是从利息转过来的。所以,在国内实际上以资产负债业务为主的现实中,盲目追求中间业务收入,即使是监管部门的各种禁令,也难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相比之下,欧美影子银行体系发达,该体系与传统存贷款业务平行存在。以美国为例,2012年3月美国国内上市公司股票总市值约为17万亿美元,但全美银行业总资产大约11万亿美元,小于股票市值,是典型的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影子银行体系将传统商业银行的职能交由资本市场来完成。商业银行通过发行票据筹集资金,将资金贷给企业后,并不持有到期,而是“发起并销售”,通过将贷款打包证券化、转让等过程,收取费用。各种投资机构本着“买者自负”的原则,进行风险的评估,对这些证券化产品进行交易。商业银行在资产证券化的整个产业链中充当重要角色,在各个环节中进行收费,这些即归为中间业务收入。欧美银行与抵押贷款证券化有关的中间业务,实现的功能与存贷业务相同。如果将欧美商业银行移植到中国这种由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中来,这些中间业务收入则会变为存贷利差。

  所以,通过对欧美金融体系结构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商业银行不宜盲目在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方面与欧美商业银行看齐。

  中间业务要服务实体经济

  伴随着对于银行乱收费的报道,“金融要服务实体经济”也写进了中央文件,但银行利润“都不好意思公布”却与实体经济的不景气产生了鲜明的对比。作为银行业基础的实体经济如果出现不景气,银行的高利润也难以持续。2011年银行业利润逐季攀升的背后是企业经营景气指数的逐季回落。银行业“躺着”吃利差过好日子,企业生存环境则日益受到挤压。银行在获得稳定利润的同时,对于实体经济的服务却没有明显提升。在对普通储户收取名目繁多的手续费用外,银行对企业贷款收取的手续费也已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贷款成本。

  企业生存环境的恶化将导致银行不良贷款蹿升。2011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双降”的势头已经逆转,不良贷款余额自2008年第三季度后首次上升,环比上升201亿元,而不良贷款率也结束了2005年第四季度后近6年的下降趋势,环比不良贷款率已上升0.1个百分点。资本市场上,投资者也显示出了担忧:随着上市银行年报的陆续披露,盈利高、增速快的同时,股价却普遍偏低。这是投资人对银行业盈利可持续性的怀疑。

  在目前银行业寡头的竞争态势下,各种取消乱收费的文件短期可能有效,长期看来只有打破垄断、鼓励竞争才能治本。2012年1月7日闭幕的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亮点之一就是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会议提出,推进股权多元化,切实打破垄断,放宽准入,鼓励、引导和规范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参与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改制和增资扩股。同时,还需要鼓励小银行的发展。中小银行业务模式灵活,可以填补大银行业务空白,为中小企业更好地服务。监管部门谨慎地放行村镇银行,致使三年来1027家村镇银行的计划只完成70%。这与近年来中国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遥相呼应,是未来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加强基础金融服务

  银行的经营涉及十分广泛的业务,许多业务具备公共品的性质,例如,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银行网点办理业务排队等待时间、电话银行人工接听的等待时间、ATM机所取现钞的保真、老年人对于存折的偏好、客户信息的保密等。银行在提供好这些基础服务之时,也会赢得客户,反而带来其它收费业务的收入。

  银行中间业务中,基础性的业务应当免费或者低价,并且政府应进行有效的监管,保证社会公共福利。而对于高端业务,如私人银行、代客理财、基金托管、金融租赁等业务,则可以让银行在市场竞争中自主定价。

  当前,中国商业银行80%以上的收入来自于存贷利差。未来利率市场化是大势所趋,银行存贷利差也将从目前的3%左右降为1%左右。所以商业银行应当主动建立起完善的中间业务服务体系,为未来的利率市场化提前进行安排。(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 谢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