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收费”之争余音未消,今年3·15晚会又曝出银行内部员工出售储户信息,并导致储户账户上的大笔资金被盗,此事再次成为公众谴责银行的话柄。在这个暖意四射的季节,银行迎来了多事之“春”。
出售客户信息是银行内部人士所为,但是由此可看出银行存在的管理漏洞。3·15晚会上特别提到了个人信息泄露由此造成垃圾短信满天飞的情况。据调查,出售储户信息的多为银行的客户经理,他们与中介公司展开合作。通常会选择存款额度较高的储户作为信息买卖的对象,而中介公司再把信息卖给营销公司,最终由营销公司转移到需要的企业单位,由此形成一条完整的利益链条,而产业链的发起端是在银行。
针对公众对银行的指责,诸多业内人士认为,银行之所以处在较被动的局面,一方面源自收费不透明,另一方面是行业门槛较高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垄断,这是由来已久的怒。而违背职业道德出售储户信息,连储户的账户安全都保证不了,这些都是银行惹来众怒的根本所在。
有人说,银行服务之“乱”猛于虎,其可怕之处不仅在于一个“乱”字,更在于“隐蔽”。银行“乱”收费并非一朝一夕,收的过于隐蔽且直接牵涉公众的利益。目前尚未有官方统计说明这项收入在银行总利润中所占据的比重,但这不说明不是块肥肉。长久以来,各方人士也是积极建言要求减免收费项目,结果依然是我行我素照收不误。
目前,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老百姓对存款依然情有独钟,虽在通胀的侵蚀下会有所贬值,但很多人还是选择死守银行存款,这为银行提供了较大的放贷资金,同时也为银行的稳定经营提供了一定的保障。更何况,银行放贷有可观的利益收入?
与此同时,银行为保证高效收款,降低运行风险,把大部分贷款放给国企。国有企业经营稳定,收款不难,由此完美拍档一蹴而成。而游离外围的民营企业却因贷款不足,融资艰难而叫苦连天。面对此种情况,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代表就不可避免要把矛头直指银行,作为金融服务部门,确不该将我辈置生死于不顾。
人们之所以会把钱存在银行是完全基于对银行的信任,可万万想不到银行的管理失责,自己的财产的信息被泄露,着实令人咂舌。而固定的存贷利差是银行创造利润的主力。目前一年期存款利率是3.5%,贷款利率是6.56%,息差超过3%,高于国际平均水平。在吸收资金方面,不愁没钱,而在放贷层面,银行更是备受宠爱。
目前,银行市场大门紧锁,牌照发放卡的紧。对于未能进入的企业看到银行的高额利润只剩下了垂涎的份儿。除银行以外,目前的产业结构中凡是赚得稳定利润,甚至暴利的,很大程度上都会嗅到垄断的味道。结果银行的“作为”引来的是民企的愤愤不平。民企与国企享受不平等待遇,民企呼吁的打破垄断,行业开放,有序的市场竞争体制,这些不是简单地针对银行,而是所有尚未开放的行业。
金融体制改革的声音不绝于耳。不论是放开市场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还是提高自身管理水平高效的服务于公众和实体经济,任何一种声音都是希望银行改变目前的被动现状。公众对银行的所有质疑皆源自非透明、非市场化、保护的运营机制,而与银行业如出一辙的行业、企业也是不在少数。
抬起垄断之手,增加透明度,扩大与市场经济有效对接,是各界期待的未来。不然从这个春天开始,从银行业开始,各种质疑或许就会持续到某年的冬季。(郑旺)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