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财经>财经动态>  正文

B2B公司私有化 大阿里战略再延伸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2年2月23日   来源:财新网

  

B2B公司私有化 大阿里战略再延伸

杭州,阿里巴巴滨江园区。 若瑟 / 东方IC

【财新网(微博)】(记者 王姗姗)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将其B2B业务板块——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下称阿里B2B公司,01688.HK)私有化的举动,被外界视为马云牢牢掌握公司控制权的又一例证。

2月21日阿里B2B公司发出公告后,第二日复牌股价便窜升42.7%,至13.2港元。不过,依然有人为其早期投资人愤愤不平,更多则是对马云及阿里巴巴集团的下一步莫衷一是,退市以后何处去?

大阿里战略

易观国际分析师齐剑哲认为,私有化B2B业务只是推进“大阿里战略”的一步,退市将使其战略调整更加主动灵活。若阿里巴巴集团今后整体上市,凭借阿里巴巴平台在整个电子商务产业链上的地位,将可获得理想的估值。

2009年9月,阿里巴巴在公司十周年庆典活动中宣布将“大淘宝”战略升级为“大阿里”战略,提出用十年时间建设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培育开放、协同的电子商务生态圈系统。

整个2011年,阿里巴巴集团内部针对“大淘宝”旗下各业务板块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架构重组,庞大的淘宝被拆分为一淘、淘宝网和淘宝商城三个并行于集团之下的独立子公司,至年末,团购产品聚划算从淘宝“单飞”——这一系列变革,正在令“大阿里”战略中所描绘的“内部边界越来越模糊”的集团升级架构日渐清晰。

与此同时,阿里B2B业务也进入业务模式创新的关键期。

2011年2月下旬,马云在B2B公司发动了一场铁腕整肃行动——“自我曝光”有近百名阿里巴巴的直销人员及部分主管经理涉嫌协同客户欺诈。包括CEO卫哲、COO李旭晖在内多位高管为此引咎辞职。原淘宝网CEO陆兆禧获任命兼任阿里巴巴B2B公司CEO一职。

此后,B2B在2011年第一季度推出按效果付费的“网销宝”产品。公司2011年财报显示,针对用户市场推广而推出的增值服务产品的收入,在中国金牌供应商和诚信通业务总收入中的占比已经达到30%和25%,而这正是阿里巴巴B2B当下寻找模式转型的突破口。

有阿里巴巴内部人士向财新记者证实,公司希望用“按效果付费”逐步取代过去那种靠迅速增加付费会员数支撑的收入模式。而阿里巴巴方面预计,这一尝试将会令付费会员数的增长速度有所减缓。

按马云的设计,整个大淘宝往“大阿里”平台延伸的过程中,下一步就是要“顺其自然地把B2B也接进来”,最终将依靠“消费者—零售商—生产商—零配件、原料供应商”这一产业链驱动逻辑,打通整个电子商务,从而实现企业运营效率的最大化。

一位接近阿里巴巴的消息人士向财新记者透露,B2B板块在2012年年内极有可能重复淘宝在去年刚刚上演的“拆分”大戏。

未获认可的模式

阿里巴巴B2B业务于2007年11月完成IPO、募资达17亿美元的故事,曾经是互联网创业公司资本运作的神话:变身一家公众公司的同时,公司市值轻松超跃百度、腾讯,这些骄人事实帮助阿里巴巴一举奠定了在中国互联网业的江湖地位。

相比同样在港交所挂牌交易的腾讯,其公司市值从上市之初至今已经翻了49倍,阿里B2B公司的股价则在坚持数周的疯狂后,开始一泻千里。回顾其挂牌的四年间,股价长期在破发水平线上下徘徊,虽然入市风险应由投资人自行承担,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行分析师向财新记者透露,马云和阿里巴巴早已在港股投资圈被称为“投机者”。

或许是因为阿里巴巴自身意识到来自资本市场的抱怨,此番私有化的要约价格似乎有意定在13.5港元——阿里B2B公司的上市发行价。如果计划获得股东大会投票通过,则耗资高达190亿港元。马云特意强调,要回馈给投资者的这笔钱,远大于当初从资本市场融得的钱。

外界则有人评价称,B2B公司上市的四五年,马云等于用了一笔十几亿的无息贷款。然而马云本人事后对这段挂牌上市融资似乎并不怎么领情。2011年初,他曾对外透露B2B业务的融资至今“一分钱也没有花”,并奉劝后来者“要想清楚再去上市”。

公司股价走低,恒指一段时间低迷可算是个外部因素,而阿里B2B在成功上市之后,虽然公司规模和业绩也都一路增长,但缺乏有力的创新型产品,绝大多数收入来源于付费会员资格的销售,这一模式并没有获得投资者认可。面向全球市场的在线批发交易平台——速卖通(aliexpress.com),被视为阿里巴巴B2B过去几年最重要的业务创新。但是该平台在过去一两年的发展一直受到物流、在线支付等问题的制约,其交易模式目前仍处于早期探索阶段。

阿里巴巴B2B业务目前按内贸和外贸,主要分为中国交易市场(1688.com)和国际交易市场(alibaba.com),其主打会员产品分别为“诚信通”和“金牌供应商(Gold Supplier)”。在阿里巴巴集团宣布私有化计划的同日,阿里B2B公司在港交所发布201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底,阿里B2B总计拥有9.9万名中国金牌供应商会员,会员总数较2010年减少18%;拥有中国诚信通会员65.88万名,同比、环比亦皆有下降。

公司解释称,会员数下降“符合预期”——首先是因为公司策略上的转变,由单纯追求客户数的增长转向提升服务效果;其次则因数自2011年第四季度起,续签会员费已调高至人民币2.98万元,且该价格标准适用于全体会员,此外,从去年二季度起,公司停止了新签诚信通个人版的会员,为整理用户资料库,阿里巴巴还要求所有中国交易市场用户自2011年9月起必须用实名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