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提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 记者调查发现工资和压力都在涨 专家建议
本报记者陈海玲
2012年是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的“十二五”规划的第二年,而去年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到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要合理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收入。
去年全国共有24个省份的政府年内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22%。而在本报记者的调查中,企业老板普遍认为去年的劳动力成本增幅大超GDP增速,而员工们有的反映工资收入增速连CPI也没超过,有的反映工资虽然增加了10%,但工作量工作难度翻倍了。专家认为,政府的税费结构要继续改革和减税。
本报在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就“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财政与货币政策”、“房地产”等热门话题解读此前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今日推出第一部分。
案例一
银行员工抱怨业务量涨三倍 工资涨一点
某国有银行省分行存款余额3年翻一倍,但有很多员工表示其收入增长不到10%。
“这几年银行的利润除了巨大的利差收入之外,就是边际效益的增长,同样的费用却要做更多的业务,甚至是成倍增长的工作指标。和银行利润增长比起来,收入增长远远赶不上。”该行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支行副行长告诉本报记者。
据了解,很多大银行的员工流动性很大,对企业没有归属感,不少员工特别是中层骨干都纷纷跳槽去小银行,因为小银行虽然压力也很大,但相应收入高很多。
建议:发展劳资协调机制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对本报记者分析说,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箭在弦上,这不仅是经济可持续的问题,同时也是公平的问题。首先在初次分配中要通过发展劳资协商机制来提高雇员的工资水平。在西方,工会与雇主协会谈判,经济学家参与其中,探讨这个行业的增长有多少,多少可以分给劳动者,多少可以企业做利润。而中国大多数的情况是,缺乏雇主组织,容易造成雇员与个别老板之间的冲突。此外,再分配中财税体制改革也很重要。一般来说,老百姓花钱比政府花钱更有效率,因此要改变当前国民收入分配中政府收入比重大的局面,重要的是结构性的减税以及相关的财政制度安排。
案例二
工资上涨20% 企业利润下降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蓝领劳动力吃紧,工资上涨成趋势,而现在经济环境不好,企业大都叫苦:不加工资是等死,加工资是找死。黄老板经营的企业是全国最大的饮料啤酒设备生产商,他昨天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去年员工工资收入总的提高了20%,但企业去年的净利润下降了2%~3%。
展望今年的经营前景,黄老板很不乐观,“员工的工资上涨是刚性的,降不了。而全球经济又持续低迷,需求没法扩大,企业的生存环境将更加恶劣。”
有经验的蓝领工人确实十分抢手。品珍有机农庄董事长黄小武告诉本报记者:“快过年了,想招一个有些文化懂用电脑的年轻人帮忙看仓库及分货,2600元一个月,包住还有社保医保,这都找不到人手。”
而家庭也很难找到信得过的保姆,一旦找到,就连续加工资。陈小姐就每年给自己家的钟点工阿姨加薪10%。
建议: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华南师范大学人力资源教授谌新民昨天对记者表示:“对于劳动力密集型的企业来说,劳动力成本占据企业主要成本,稍微一加工资,这种企业甚至会倒闭。但是,给员工加工资已成趋势,这将逼着企业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黄老板表示,员工工资上涨了,总经理就不得不严格招人,员工工资是上涨了,但是他们的工作量也相应提高。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昨天对本报记者说:“关于员工工资的上涨,老板总会觉得付出很多,而员工通常会觉得到手的很少。这其中的心理落差恐怕要思考工资税费的征收规模,以及征收之后有多少是用到纳税人切身利益上。”
对于减税问题,谌新民教授认为,他本人并不反对减税,但是他坚决反对借工资的问题来逼减税。因为加不了工资的企业,生产效率很可能出现了问题,也不可能是政府减税范围内的企业。
案例三
有公务员感觉
收入赶不上GDP
广州某区的公务员小欧告诉记者,公务员收入中基本工资的变化是全国基本一致的,津贴补贴则是地方自己定的。小欧表示,全国统一的基本工资确有增加,普通科员每年正常的增长在40~50块钱左右。总的算起来,去年收入的增长水平,如果没有晋升,就远远赶不上CPI增长水平,更别提赶得上GDP增长水平。
建议: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昨天对本报记者表示:“两个提高两个同步,最关键的核心是提高低收入者的工资,而不是提高高收入人群的工资。公务员工资稳中有增是合适的。”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