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财经>财经动态>  正文

背靠中石化 新奥能源突击中国燃气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12月17日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中石化借道新奥介入城市燃气市场,“两桶油”、华润会师后的国内燃气市场竞争胶着

本报记者 尹一杰 北京报道

新奥能源和中石化联合收购中国燃气一事,或许还将有新的转机。

在中石化15日召开的股东大会上,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在会议间隙则向在场记者明确表示,新奥能源是城市管道燃气供应商,中石化是拥有上游业务的石油及天然气生产商,中国燃气与这两家公司合作将有利股东,并“期望中国燃气董事会小心考虑有关交易。”

12月13日,新奥能源和中石化双双发布收购公告,以每股3.5港元的价格向中国燃气发起要约收购,涉及金额高达167亿港元。其中新奥能源通过贷款及自有资金支付55%,中石化通过信用证及自有资源现金支付45%。

然而一天后的12月14日,久陷高管内斗漩涡的中国燃气针对收购作出回应,拒绝新奥能源和中石化的收购价格。

中国燃气的公告中指出,新奥能源与中石化的收购提议“属机会主义性质”,并严重低估了公司的真实价值。为应对这一“国民组合”,中国燃气董事会在12月13日批准成立了独立董事委员会及特别委员会,并委托澳大利亚麦格理集团担任金融顾问以抵制这起收购。

中国燃气拒绝联合收购方案之后,新奥能源也不再像此前一样激进。本报记者多次联系新奥能源的相关人士,受访者均表示由于收购项目重大,核心信息仅董事会高层所有掌握,“下面的人基本上毫不知情。”

新奥能源企业传播中心负责人王晶告知本报记者,受香港证交所要求,目前针对中国燃气的收购事宜已交由公司驻香港办事处统一回应,本报记者未能联系新奥能源驻港办事处就中国燃气14日发布的拒绝收购声明发表置评。

虽然这起轰动业内的大手笔并购案能否成行尚需时日,但诸多业内分析人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均指出,新奥能源捆绑中石化最终拿下中国燃气仍是大概率事件。

“这是一起精心策划的收购,能将这三家公司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傅成玉也兑现了此前说的将与民营企业展开深度合作的承诺。”一名曾参加中石化内部会议的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说。

联合央企巨头中石化对中国燃气发起的收购,这是新奥能源作为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合作海外收购项目第一案,或许将再一次给新奥能源董事长王玉锁的传奇命运添加新的注脚。

12月7日,中国燃气与新奥能源双双停牌时,就有业内分析人士猜测,新奥能源或将出手收购,但5天后中石化与新奥能源发布的联合收购公告则像一颗重磅炸弹,轰动业内。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收购最终敲定,这也是央企与民企在同一项目中甘愿放弃控股地位的首例。

“如果换成中石油,中石油肯定会控股。中石化的融资能力并不输给中石油,让出控股权,正反映出傅成玉的上任对中石化目前经营理念的影响。”韩晓平说。

事实上,如果换成中石油,那新奥能源与之合作的机会几乎为零。新奥与中石油的过节由来已久,早在2008年,中石油旗下的昆仑燃气就与新奥能源、新疆广汇在河北石家庄、甘肃武威因特许经营权正面厮杀,而这一竞争导致的结果则是新疆广汇不得不退出武威,石家庄新奥燃气也不得不面临被中石油“拟以51%控股权”收购的境地。

相比中石油的强势,曾饱受上游资源制约的中石化则正全速提升其短板,而从目前中石化的整体布局结构

来看,其六大发展战略的雏形依然显现。

中石化一名内部人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傅成玉上任中石化后制定的六大战略分别为:资源、市场、国际化、绿色环保、差异化、一体化。而在极力弥补上游缺陷时,中石化与新奥能源的联手合作也让其试图贯通一体化的布局初见端倪。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周修杰认为,新奥能源希望整合中国燃气的业务,扩大天然气分销市场份额;中石化则有意通过中国燃气,布局天然气下游分销市场。因此,大家找到了共同的利益结合点。

“中石化想收购中国燃气,说明其正在全面加强对下游天然气分销市场的投入力度,‘两桶油’在天然气销售市场的争夺将会进一步加剧。”周修杰说。

在与新奥能源发布联合公告之前,中石化的精心布局早就图穷匕见。

本报记者注意到,就在宣布收购中国燃气的前一天,即12月12日,中石化就已发布公告,称与澳大利亚太平洋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PLNG”)签署框架协议确立非约束性关键商务条款。中石化将每年从APLNG项目增加采购330万吨/年的液化天然气,直至2035年。这也就意味着中石化此后液化天然气采购量将达到760万吨/年。

与此同时,各方还就中石化认购APLNG增发股份达成非约束性关键商务条款,中石化对APLNG持股比例将从由15%增至25%。增加控股权、提高采购量,必然需要更多的销售渠道,中国燃气的渠道正是中石化所想要的。

“为什么说收购中国燃气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重大并购,中石化和新奥的前后动作就有所表现。”前述参加中石化内部会议的人士说。

反观新奥能源,其试图打破对中石油的长久依赖之意图也同样明显。

本报记者了解到,新奥能源目前运营的100多个项目中大部分气源均来自于中石油的长庆气田,还有一部分则来自中海油的渤海、东海气田和广汇等民营天然气供应商,在“西气东输”管道难以辐射的地区,新奥则用压缩天然气、液化天然气予以供应。而值得注意的是,中石油一家公司就占据了国内天然气上游资源的80%左右。

“民营企业介入天然气下游分销项目,首要的是要解决气源的问题。”王玉锁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背靠中石化这棵央企大树,新奥能源收购中国燃气也更有底气了。一旦收购成行,新奥能源也将一跃成为国内城市燃气分销商的霸主。

据本报记者了解,中国燃气拥有153个城市的燃气专营权,这一数据超过了全国城市燃气专营权的三分之一,而按去年中国城市燃气销售1120亿立方米计算,中国燃气一家企业就占据了市场的5%左右。

倘若收购完成,加上自身的现有销量,新奥能源日后每年的燃气销售总量则将高达近100亿立方米,这将是昆仑燃气和华润燃气目前销量的近两倍,也略高于行业老大港华燃气目前85亿立方米的总售气量。

  

  

  • 1
  • 2
  • 上一页
  • 下一页


  

20年前,未到30岁的王玉锁壮着胆子承包下了华北油田几口气井,真正让其发家的财富故事也由此书写。借助良好的政商资源,王玉锁以及其掌舵的新奥能源十余年间左冲右突在国内城市燃气领域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你不得不佩服王玉锁这个人,外界流传的都是关于他的创业故事,但这都决定于他整合资源,洞察政策以及出色的社会活动能力。”驻地在河北廊坊的中石油管道局一名退休人士对本报记者说。

据其透露,在1992年王玉锁成立新奥燃气公司后,中石油管道局曾一度想接手该业务,“但最后廊坊市政府还是把项目交给了新奥。”

为多数人所不知的是,1994年王玉锁把管道输送燃气项目引入廊坊市区,使廊坊市成为河北省第一个用上管道天然气的城市时,唯独中石油管道局内部一直拒绝使用新奥提供的燃气。

“包括员工宿舍,以及管道局下面的医院都没用新奥的燃气,因为管道局想自己单干。”上述退休人士说。

从时间推断,这理应是王玉锁与国有垄断巨头抢食的第一例,而饶有兴味的是,最后新奥能源的管道终于成功进入中石油管道局内部,不仅于此,王玉锁与中石油管道局的关系也更为紧密。

“后来王玉锁和中石油管道局上上下下的关系都特别好,新奥刚上市时来我们医院看病还经常鼓动我们买新奥的股票。”中石油管道局医院一名退休医师对本报记者说。

这似乎是王玉锁以及新奥能源在能源垄断行业中夹缝突围的一个缩影。知情者称,借助与政府的良好关系,以及对政策的把握,新奥能源才能实现如今的规模,“当然,还有王玉锁个人的魅力。”

本报记者了解到,廊坊市不少政府机关干部退休后均在新奥能源再上岗,而新奥能源与廊坊市政府的关系也十分紧密。

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在此前廊坊市政府逐步把旧城的燃气改造工程交给新奥能源后,新奥能源在当地已经渐成气候,廊坊市随即给新奥能源划拨了近500亩土地,这也为新奥能源冲出廊坊提供了关键的现金支持。

“王玉锁将其中300亩土地卖了,随后又拿着剩下的200亩土地去银行贷款,雪球开始越滚越大。”上述知情者说。

1999年10月,新奥能源开始进军湖北,并和荆门市燃气总公司签订合作开发管输燃气项目协议。同年12月,新奥集团又先后于辽宁省葫芦岛和山东省聊城市注册燃气分公司。值得一提的是,彼时聊城项目的负责人杨宇便是王玉锁从中石油挖过去的得意干将。

而鲜为人知的是,在新奥能源的扩张轨迹中,另一个关键节点则源于曾让廊坊市政府颜面扫地的东方大学城巨额亏空。

落户于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东方大学城于1999年破土动工,占地1.1万多亩、建筑面积达165万平方米,但在修建完成后,2004年,东方大学城爆出高达22亿的巨额欠款。在廊坊市委、市政府为此焦头烂额时,新奥能源再一次扮演了“救场”角色。

随后,东方大学城的债务重组拉开序幕,新奥能源和河北另一家地产企业荣盛集团成为了新东家。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新奥能源为此拿出了高达10亿的资金。“摆平这件事后,廊坊市又批给了新奥1000亩土地,新奥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真正地发展起来。”

一名业内人士也指出,如今新奥能源旗下涵盖了能源分销、能源化工、生物化工、房地产等五大业务板块,作为民营企业,既从事垄断性极强的能源产业,又涉及城市基础建设,与政府维系好公共关系则是必然选择。

“依靠这种模式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不止新奥一家,但开放式的企业文化是成就新奥的一个关键因素。”业内人士说。

这一次,新奥又傍上了更为大牌的中石化。12月13日,新奥能源财务总监郑则锷表示:“与中国燃气董事会的接触仍在继续,如果一切顺利,交易或将在明年年中完成。”由于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已就上述并购启动了安全和反垄断的审批程序,郑则锷同时表示:“此次与中石化合作,我们对于审批的通过很有信心。”

国家队凶猛

新奥能源迎来了再次进入燃气行业第一梯队的天赐良机,但在它前面的,是两个更为强大的对手。

一名同业企业高管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五大燃气集团中,中国燃气由于股权分散,高管内讧已经元气大伤,境外资本代表港华燃气近年来面临的竞争冲击也仍在延续,而“巨无霸”中石油旗下的昆仑燃气及依托央企背景的华润燃气则一路横冲直撞,四处布点。作为五大集团中唯一的民营企业,在资金实力、终端渠道、上游资源均不具备绝对优势的新奥能源则更具危机感。

“并不仅仅新奥一家企业是夹缝求生,港华这几年也在忍气吞声,中石油在气源和管道等方面本身就有先天优势,华润又舍得砸钱,相比之下,新奥和港华不得不另寻出口。”上述企业高管说。

据本报记者了解,目前国内城市燃气格局中,除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外,国内大部分地级市也均已被瓜分。其中,港华燃气依托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大阵地,占据了南京、武汉等省会城市,新奥能源则以华北为大本营,见缝插针,扩张触角也伸向了华东和华南。

值得一提的是,昆仑燃气和华润燃气的凶猛架势依旧未减,于2008年8月成立的昆仑燃气仅仅用了三年左右时间就已拥有国内20多个省、市、自治区,覆盖近100座城市的燃气项目,建成(建设)城市管网3000多公里,供气能力达50亿方/年以上。

此外,中石油旗下另一家企业昆仑天然气利用公司通过重组、整合、新建CNG项目,已在14个省区的50座城市,建成CNG母站34座、子站及标准站105座,成为目前全国最大的CNG运营商。根据中石油的规划,2010年3月由中油香港更名而来的昆仑能源将作为天然气资产整合的平台,包括昆仑燃气等资产都将整合至这一平台之下。

中石油旗下的“昆仑版图”霸气外露时,让曾经的行业老大港华燃气和民企领头羊新奥能源头疼的另一因素则来自于华润燃气的“推土机式”扩张。

一名与昆仑燃气存在项目合作的地方燃气公司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中石油携资源优势进军下游尚可理解,但华润燃气的多元化捆绑渗透则让燃气市场的竞争秩序更为混乱。

“华润是央企背景,旗下又涵盖地产、医药、金融、能源等多项业务,很多竞标都是打着能源的幌子,最后吸引地方政府的却是竞标项目外的因素。”上述地方燃气公司人士说。

本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城市燃气的投资回报率并不高,基本维持在5%-8%之间,而且投资金额大、回报周期长,因此在决定进驻地方燃气供应市场之前,竞标企业都会对该项目的盈利预期等参数进行评估核算。

“但华润就没这么谨慎,只要有项目就会去竞标。”上述地方企业人士说。

华润燃气不分区域的“野蛮”生长也让其用户量大幅提高,四处撒网的扩张战略也将诸多地方城市的供气项目收之囊中,虽然相比而言,城市规模参差不齐,但绝对数量也一举超越了 “行业老大”港华燃气。

11月2日,华润燃气发布公告,宣布与天津市国资背景的天津燃气集团签订合营协议,双方将成立合营公司,注册资本或为50亿元,其中49%由华润燃气以现金注资,余下51%由天津燃气以注入资产所有权权益的方式注资。

但一个星期后,华润燃气再度发布公告,宣布将通过重组,将合营公司的持股比例由49%增至70%。

与此同时,华润燃气对郑州燃气发起的八年收购战也还在继续,早在2009年,华润集团就曾向郑州市政府抛出投资总额超过200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获得43.18%股权后又通过收购拥有郑州燃气56.87%的股权,成为郑州燃气的实际控制人。

然而华润燃气的强势扩张野心并不仅限于此,中投顾问研究员周修杰表示,郑州燃气在中原市场的地位举足轻重,加上河南在输气管道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些因素促使华润集团加快全资控股郑州燃气的步伐。

而面对昆仑燃气、华润燃气的多管齐下,以及新奥能源借助中石化的新一轮跳跃,“百年老店”港华燃气则似乎略显冷淡。

港华燃气公共事务总监梁晓红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委婉拒绝了对国内目前城市燃气竞争格局的置评要求。

“港华作为一家专业服务公司,我们只会做好自己。”梁晓红说。

在资源高度垄断的能源行业,新奥能源虽然被借助央企余荫的昆仑燃气和华润燃气后起反超,但属于民间血统的新奥能源仍然具备强大的生命力,而这与其政经一体化的成长模式密不可分。

  

  • 1
  • 2
  • 上一页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