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财经>财经动态>  正文

从“东风制造”到“东风创造”——东风公司的创新之路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11月15日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武汉11月15日电 (记者田建军)30多年前,当“东风”卡车驰骋我国大江南北,成为国家和民族的骄傲时,“东风制造”已开始深深植根于国人的心中;今天,当一批肩负着自主使命的“东风”轿车悄悄地吹响集结的号角,在强手如林的外资品牌中突围时,“东风制造”已经成长为“东风创造”,迈开了走向世界的步伐。

  40多年来始终坚持不渝的创新,注入了东风公司不竭的动力之源。东风公司总经理朱福寿说:“这也是东风事业永续发展的基石。”

  “东风从来不缺创新基因”

  2010年,东风公司汽车销量突破260万辆,产销规模由行业第三提升到第二。这一年,东风公司居世界500强第145位、中国企业500强第13位和中国制造企业500强第2位。

  这一串串的数字,凝聚了几代东风人的智慧和汗水,是东风公司坚持走自主发展道路,坚持依靠自主创新做大做强的有力证明。

  “东风从来不缺创新基因。”朱福寿自豪地说,“东风公司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自主创新的演变过程。”

  其商用车的演变,就是东风公司追求自主创新、自主发展的一个缩影:上世纪六十年代,东风公司开始自行设计建厂;七十年代,东风公司自行研制了第一个车型2.5吨越野车,开创了东风自主创新的先河;八九十年代,东风公司相继自主开发了5吨民用车、3.5吨越野车、8吨柴油重型车、3吨和1.5吨轻型车等产品,并在国内第一个形成了10万辆能力,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企业。

  2000年以后,经历了扭亏脱困和合资重组,东风公司依然没有停下自主创新的步伐,通过加强商用车技术升级,促进发动机等关键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等,相继开发了东风天龙、东风天锦等新一代中重型商用车。

  东风天龙是东风商用车实现“东风制造”到“东风创造”的标志性产品。据东风商用车技术中心项目工程师杨鹏介绍,东风天龙历时3年研发而成,2006年投入市场,是东风升级换代的第三代商用车, 它集成了全新D310驾驶室、大马力重型柴油发动机、ABS、数字仪表等先进技术,其轻量化技术和应用,大大减轻了自重,降低了油耗,提高了效益。目前,东风天龙已经成为各个细分市场的轻量化标杆。

  近年来,通过自主研发,东风商用先后实现了重、中、轻卡整车及动力总成等关键技术的全面升级换代,不断做强做大,东风中重卡销量连续7年位居国内市场第一。目前,东风商用车总销量居国内第一,东风中重卡销量跻身全球第二。

  “厚积薄发才能彰显实力”

  走进东风公司技术中心,记者强烈感受到了东风公司对产品研发和自主创新的重视。

  占地23万平方米,斥资7亿多元建成的新技术中心主要承担自主品牌乘用车、越野车、新能源汽车及相关总成的研发工作,拥有国内外先进的造型设计、汽车电子试验、发动机试验、试制阵地、材料工艺阵地等研发设施,可同时进行6个产品平台和3个发动机平台的设计开发和供应商同步开发工作。

  在技术中心发动机试验开发室,研究人员正在紧张地为一款A16发动机进行耐久性试验。两名研究人员端坐在电脑前,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电脑显示屏上不停跳动的数据,手里不时记着。

  发动机试验开发室主任张建东告诉记者,发动机耐久性试验是发动机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A16发动机经历3年多的设计开发,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了设计目标,目前已进入开发最后阶段发动机耐久性试验阶段。完成此项工作,确认能满足用户使用要求后,发动机将进入投产阶段。

  技术中心动力总成部部长蒋国英说,A16发动机是东风公司第一款自主开发的乘用车发动机,其技术既来源于商用车,也来源于合资乘用车,既有自身技术的积累,也吸收、借鉴了合资外方技术,是一个厚积薄发的结果。

  东风公司科技开发部部长侯宇明说,正是通过合资合作,东风人一方面逐步加强合资公司技术创新的本土化导向,进行国产化、适应性开发和部分零部件开发,掌握了乘用车车身、发动机等技术开发,积累了经验;另一方面则大力推进以自主品牌建设为核心的体系优化,构建了一个比较完备的自主开发体系,形成了开发自主品牌整车的能力,一批以“东风猛士”为代表的创新成果纷纷涌现。

  据了解,近年来,东风公司获得国家及行业科技进步奖的数量和质量位居国内汽车企业第一。“东风猛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东风混合动力客车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东风公司专利申请量和拥有量均居行业前列。

  “做强自主品牌是东风决胜的关键”

  谈到轿车自主发展,朱福寿用“起了一个大早,却赶了一个晚集”来形容,“无论是与国内同等实力的企业相比,还是与小的自主品牌车企相比,我们的自主品牌起步相对滞后。这与中央企业的责任担当不匹配,与东风的行业地位不匹配。”

  朱福寿说:“通过10多年国际合作,东风已经积累了自主发展的条件,未来我们发展的战略重点,将进一步转到自主事业上来,我们将在继续做好合资事业同时,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自主品牌、做强自主事业,把自主作为永续发展的基石,继而进一步实施国际化战略,做国内最强、国际一流的汽车制造商。”

  为此,进入“十二五”,东风公司在乘用车领域提出了“大自主品牌”战略,从三个层次布局东风“大自主品牌”:

  第一个层次是完全的东风品牌。“也就是完全由东风人的智慧和知识产权所规划的东风自主品牌的乘用车,这是我们最主要的战线,希望在2015年能达到120万辆以上规模。”朱福寿指出,目前东风风神和东风小康是两个主战场,郑州日产和东风柳汽是两个辅助战场。

  第二个层次是与台湾裕隆合作,发展大中华品牌。目前,纳智捷概念车及SUV等车型在上海车展上已经亮相,首款产品也已下线并上市销售,东风公司计划2015年实现20万辆的销量。

  第三个层次是合资自主品牌。这包括东风日产、神龙公司、东风本田等合资公司的自主品牌,东风日产启辰是首款产品。东风公司计划合资自主品牌2015年能够达到40万辆规模。

  朱福寿说,“十二五”期间,东风自主品牌乘用车整体规模将达到180万-200万辆,加上东风商用车100万辆的销量,东风自主品牌的整体销量将力争达到280万辆,挑战300万辆,占公司总销量的50%左右。

  目前,东风公司已向市场推出4个系列10余款自主品牌产品,今年1-10月,东风自主品牌产品实现销量93.1万辆,同比增长了7.7%,居国内前三。

  (田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