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斯
张之君供职的西部某县政府,今年转移支付首次低于该县本地财政收入,对他来说这是头一遭。“我们是国家级贫困县,一直是上级政府转移支付的重点,十年前县里拿到的转移支付还是本地财政收入的两倍。”张之君告诉本报,近年这个县财政收入以20%的速度增长,几乎每年增长1亿,比周边一些贫困县都高出不少,但县财政每增加1亿,获得的转移支付就减少2000万左右。
让这位县政府科级官员感到困惑的事情,在财政部看来却是一个显而易见的进步。
财政部正在实施用“因素法”来替代“跑部钱进”,计算各地方政府能获得的中央转移支付数额,即按照当地人均财政收支、标准财政收支、财政困难程度等因素进行测算,得出一个地区应获得的转移支付规模。这一办法不仅全面用于一般性转移支付——主要用于平衡东西部政府财力,也被应用于部分专项转移支付。
因此,如果财政收入增长快,财力缺口越来越小,一般转移支付相对就会减少,这也正是张之君所看到的现象。
据悉,“十二五”期间,中国将对转移支付制度进行调整,呼声较高的是将税收返还纳入一般转移支付,用于地区间财力平衡。但对于整个转移支付的基本框架,即中央控制大部分财权,财政部认为并无问题,甚至是必然。
靠转移支付过活
张之君所在的县城,2011年财政收入目标为6.47亿,转移支付预计6.2亿,本地财政收入第一次超过转移支付规模,让当地政府感到骄傲,同时对未来有些许恐慌。
因为该县实际可用财力只有1.3亿,其余的多是已经被规定用途的专项转移支付或者一些“走账收入”。这些走账收入被列为“非税收入”,计划征收2亿,但张之君明白,这都为了招商引资,最后都返还给企业了,包括各种收费、土地收入、罚款。
由于收入水分的存在,使得该县保障基本支出的能力受到挑战,其政府公务员工资一直押后两个月支付。由于可用的资金太少,该县开始动用专项转移支付来弥补缺口。
张之君告诉本报,他们县的农村危房改造项目每户补助1.46万,其中中央财政每户补助6000元,省财政补助3000元,市财政2800元,县财政2800元。目前中央和省级转移支付均已下拨,但这一项目至今只支付个人每人2800元。虽然因占用校安工程款而曾被省检查组批评并罚款,但目前占款仍未弥补。
这就是靠转移支付来过活的部分县政府普遍的生存状况。
今年审计署公布了对全国90个县财政状况审计结果,这90个县2010年财政支出2630.50亿元,上级转移支付占46%,其中50个中西部县转移支付占比达71%。与此同时,这90个县被发现多头申报、套取和挪用财政资金等问题金额3.32亿元。此外,上级的转移支付并未被完整纳入地方预算监管。
审计署认为,转移支付制度由分税制财政体制的修正补充机制,变成了对基层政府进行财力分配的主导机制。“我们县这些年来用什么钱都往上看,每次工资改革,让地方自己配套部分,我们一直都落实不了。领导们去市里、省里基本上就是去要钱。但现在转移支付很多是按公式计算后,跑不回来了,所以更困难。”当地政府官员反映。
而贫困县也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不断强调自己的贫困程度,希望多拿转移支付,这些地方财政收入都比较实。但也有一类贫困县希望做出成绩政绩,所以会抬高财政收入,也就是打肿脸充胖子,结果是转移支付减少。张之君所在的县便是后者。“使用因素法就是为了减少‘跑部钱进’。”财政部一位官员表示,过去财政部划拨地方的转移支付都要保密,以免各地互相攀比,引起争端。但今年6月财政部将因素法公式进行公布,各地可以根据各自对应数据进行计算,也可以监督其他省市。
目前这种因素法也开始用于专项转移支付,比如保障房建设、教育支出、医疗改革支出等。
东西财力之差
财政部通过对全国各省财政收入的统计得出,全国各省人均财力比较中,最高的上海市人均15100元,最低的河南省2287元,相差7倍之多。而全国平均线以下共有16个省市,均为中西部欠发达省市。
这一数据已经包括了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否则差距将会更悬殊。
转移支付目前分两块,一般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一般转移支付还分均衡性转移支付和一些特定用途的转移支付,如工资改革支出、成品油税费改革补助等。其中最具有财力平衡作用的是均衡性转移支付。2011年这一规模预算为6609亿,在3万多亿的转移支付中只占17%。均衡性转移支付的来源95%以上来自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中央上收部分,所以这一部分的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两税的增长。
但对现有转移支付制度,东部省市多表示不能认同。尤其在政府部门,大家认为目前的制度导致东部成为奉献者,西部成为不劳而获者。一位西部省财政官员说,在全国性财税会议上,东部的官员们总是高人一等的姿态。
这样的说法财政部并不认同。财政部官员表示,不能只按税收收入的上交率和分配比例认定谁是贡献者。中西部省市几十年来一直担负着全国石油、天然气、煤炭、矿产、粮食等各种基础资源的供应,这些地区并没有在资源上得到合理补偿。而平衡地区间财政收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中央政府的职责所在。
因接受转移支付规模的不同,中西部对税收政策的关注度也大有不同。每当有涉及地方利益的税收政策调整时,东部省市表现得很关注,并对政策加以议论,但中西部省市反应平平,反对声音较少。
“这缘于税收返还是按上交税收比例返还的,即多交多得。”上述西部省财政官员称,目前税收返还不算在转移支付中,但也属于中央向下划拨资金。
而税收返还被很多学者提议纳入一般转移支付,成为平衡财力的收入,这是“十二五”转移支付改革可能要面对的问题。有学者甚至建议废除税收返还,上交的税收放到一般转移支付的大盘子里,统筹考虑。无论如何,对税收返还办法的调整已经从学术界倡议变为相关部门的动议,据悉,部委层面也在做相关政策研究。
中央财政集中度高吗?
“分税制改革后,收入高、来源稳定的税不是中央税就是共享税,所以这些年中央收入比重快速增长。”江苏省财政系统官员说。他还清楚地记得,在上世纪80年代,中央财政曾跟地方财政数次借款。
但从中央财政的角度分析,结论却完全不同。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收入的比重从1993年的22%,增长到2010年的52%,集中度有了很大提高。财政部认为,国际上虽无统一参照,但大多数国家中央财政收入集中60%以上,中国的集中度明显低于国际水平。
财政部还解释称,税收返还本就是地方收入,排除这一项,再加上土地出让收入等基金收入,中央收入比重约为31%。
在一些经历过1994年分税制改革的财政部官员看来,分税制改革异常艰辛,目前的中央地方财政分配格局来之不易,保持适度提高财力集中水平,是加快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然要求。而对转移支付近年来发挥的作用,财政部并不怀疑。
以2009年为例,地方财政自有财力上,前五名的省市人均一般预算收入为6035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44倍,而后五名的省市为1175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7%。但考虑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后,前者倍数下降为1.92,后者比重提高到68%。
2011年转移支付中,一般转移支付规模已经超过专项转移支付3000亿,财政部表示今后将继续加大一般转移支付规模。目前财政部正在对转移支付管理办法进行立法研究,其中首要着手操作的是简化转移支付体系,清理整合归并中央对地方各种补助项目。针对专项转移支付将严格控制新增项目,清理整合已有项目。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