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财经>财经动态>  正文

绿城再陷“破产门” 宋卫平紧急澄清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11月3日   来源:信息时报

  

绿城再陷“破产门” 宋卫平紧急澄清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徐岚

昨日凌晨,“绿城正申请破产”的消息,让众多房企及相关业内人士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虽然绿城集团董事长宋卫平昨日早上用“绿城目前一切尚好”作出回应,不过其针对整个房地产行业的一番“难过年关”之言,却依然令众多业内人士脊背发凉。

从“收购门”、“信托门”、“退市门”再到“破产门”,绿城俨然成为了房地产调控的“风向标”。在珠海“双限”最终戳穿了调控放松的幻想之后,这已经不仅仅是绿城的“多事之秋”,更是整个房地产市场的“严冬”。

绿城再陷“破产门”

绿城,这家浙江最大的房地产企业,如今已然成为在调控中屡次受伤又屡次复活的房企“活标本”。一个多月来,围绕绿城的故事从未间断,从“海航收购门”、“银监会信托调查门”,再到“港股退市门”……。在这个楼市调控风声鹤唳的当口,某种程度上,人们已经淡忘了绿城的公司符号,而把它当成了“楼市调控的风向标”。

昨日凌晨,“绿城正申请破产”这一比上述传闻严重百倍的消息快速在微博上散播开来。传闻言之凿凿,甚至有绿城董事长宋卫平的“回应”:“有人短信绿城集团董事长,宋卫平承认破产” ;更有甚者,将绿城破产原因也“扒”了出来,“业内正快速流传,浙江绿城地产申请破产,原因据说与资金链、高利贷有关……”

一石激起千层浪,各方争相打听。

与前几次传闻中绿城“以不变应万变”的态度不同,昨日一大早,宋卫平就紧急在绿城集团的官网上发表声明,洋洋洒洒1000多字,回应这起“子虚乌有”的事件。“11月1日子夜,有记者致电问我:“绿城是申请破产了吗?”按时髦一点的说法,这真是个冷幽默。我笑,也颇为无奈。”在文中,宋卫平回应道,“绿城目前一切尚好”,“离破产还有很远的一段距离”。对于目前绿城的处境,宋卫平字里行间透露的,似乎是实际情况并非外界传言那般严重,“其实绿城无需引起大家如此大的担忧。一方面,绿城在努力抓销售;另一方面,我们有腾挪的余地,可以出让一部分项目的股权解决资金上的问题。绿城对危机并非没有预案,到目前为止,一切都在我们可控范围内。”

上市房企日子难熬

虽然“破产”传言最后被证实是一个“冷幽默”,但绿城危局,却把调控下的地产业尴尬处境全部映照了出来。正如宋卫平在声明中所言,“秋日天凉,并非只笼罩一城一池,今日由于调控严厉遭遇生存困境的,其实是中国整个房地产行业。”

此言不虚,在政策的大棒下,房企正面临着空前的危机。楼市调控的持续高压下,房地产企业身上所背的债务如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而面对高企的负债率,房企正在走向更为艰难的境地。财汇金融平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申万房地产行业的146家上市房企总债务累计达688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四成。与过去10年季报与年报的数据相比,今年房地产的资产负债率已经达到最高值。

对于这些上市房企来说,最重要的筹钱渠道就是融资和获得银行贷款。然而随着调控的推进和深化,房地产公司的融资渠道持续收窄、融资成本持续攀升。央行上周五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三季度末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为7887亿元,同比下降4.8%,比上季末低5.3%。而且前三季度金融机构对房地产行业的贷款支持力度,包括主要金融机构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城市信用社、外资银行人民币房地产贷款,均出现明显减弱。在这种状况下,无论是从总量还是均值来看,上市房企的资金状况都在恶化,上市房企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比高达73%,平均每家负债109亿元。

与畸高的负债率相对应的是疲软的销售数据。除了万科、恒大、保利依旧坚挺,首创置业、越秀地产1~9月销售额占全年总目标完成率仅在50%左右,合景泰富、雅居乐、世茂房地产、富力地产、恒盛地产等房企1~9月销售额占全年总目标比例均在60%~70%之间徘徊。标普最新报告显示,未来半年到1年内,疲软的销售和趋紧的信贷政策将给中国房企造成更大压力,流动性将会进一步受压。

地产业提前进入割肉放血阶段

伴随着通胀和房价的回落,南京、宁波、常州等城市公积金贷款政策有条件的放松,让一些人对调控政策寄予了更多希望。有机构分析认为,房地产行业政策面9月基本到顶,政策面局部松动越来越容易兑现。

然而,所谓的政策放松,似乎更多的只是部分人的一厢情愿。10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调控”明确回应了房地产调控松绑的传言,地产股开始下滑。紧接着,珠海限购、限价的事实,更让残存的松绑预期也无处藏身,乐观情绪烟消云散。“第三轮限购开始了?”花样年地产集团副总裁刘宗保在微博里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在经济出现硬着陆,房地产当作救火工具,可能会微调;另外,主要城市房价出现实质性下降,也会出现微调。”万联证券房地产研究员李宇嘉对楼市调控短期内微调并没有太多期望。目前楼市的所谓困局,更多是成交量的大幅下滑,价格却依然保持高位。

在这轮政策的强攻下,究竟是哪些房产公司能够熬得过冬天?虽然业界普遍预计,能够熬过严冬的还是传统的龙头企业,包括万科、保利等上市公司。但需要关注的是,龙湖、金地等上市房企却走在了这一波降价潮的前面,这种“抢跑”的趋势也让上市房企成为地产行业的风向标。

9月末上市房企短期负债为账面现金的两倍,要填补目前巨大的现金缺口只有两种选择:更多的借款,或者更快地卖房。从时间节点上来看,开发商的工程款、土地出让金都将在年底结算,现在距离时间窗口仅有2个多月,而地产行业要再加大融资相当困难,融资成本也不断上升,因此抓紧促销已经是当下之急。业内人士认为,上市房企为了在年底晒出更为漂亮的“成绩单”给股民以信心,或将加大推盘力度和促销幅度,因此反而最有可能提前进入割肉放血的阶段。

明显的一个信号就是,万科在近日的电话会议上就表示,看到销售不断萎缩的趋势,价格已开始逐渐缓缓下降,即便是有能力购房的买家也将选择等待,因为他们期望价格进一步下降。由于曾因拐点论引起强烈反应,万科近年的公开言论已经较为温和,而上述略带趋势性的预测,则被解读为中国最大上市房企判断行业已经转向。

宋卫平公开信节选

地产业难过年关

11月1日,子夜,有记者致电,问我:“绿城是申请破产了吗”?按时髦一点的说法,这真是个冷幽默。我笑,也颇为无奈。

对绿城而言,这些谣传听来虽令我们有些不适,但却也令我们觉得,此刻有必要跳出自身视野,看看整个行业的生存境遇。秋日天凉,并非只笼罩一城一池,今日由于调控严厉遭遇生存困境的,是中国整个房地产行业。

大约一个月前,我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已经说过,其实绿城无需引起大家如此大的担忧。一方面,绿城在努力抓销售;另一方面,我们有腾挪的余地,可以出让一部分项目的股权解决资金上的问题。

但显然,并非所有的房地产商都能和绿城一样幸运,有其腾挪的空间。眼下房地产业的普遍情况是:量价齐跌,市场萎缩,各地库存大量积压,中小房地产商岌岌可危。照此境况,再持续一段时间,中国的很多房地产商恐怕就真的要面临倒闭的状态。

企业左右不了市场,正如人力不能真正战胜天命。对于企业来说,命运只有两个字,生、死。无他。我们所能探讨的,是在目前的市场条件下,如何找出一条活路,穿越寒冬。

今天我将这个问题提给自己、提给行业内人士,也提请有关部门审视,是想强调,市场若一直处于如此萧条状态,停留于谷底,恐怕一些企业真就会走上绝路。销售不畅,加上信贷紧缩,一个最符合逻辑的推断就是企业过不了年关。届时,有的企业或许申请倒闭,有的则是开发商跑路,更有甚者,怕有更多的悲剧要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