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财经>财经动态>  正文

“吉拉德,我们等你回家”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10月19日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以色列希拉村10月18日电 (记者郝方甲)“他活着!他回来了!”

  18日中午,以色列士兵吉拉德·沙利特的家乡希拉村爆发出阵阵欢呼声,身穿印有沙利特头像服装的人们紧紧相拥,眼中闪着泪光。

  2006年,沙利特被哈马斯俘获。本月18日是他被俘的第1942天,也是被扣押最后一天。这一天,在以色列与哈马斯达成的换人协议下,沙利特被送出加沙回到以色列,回到暌违5年多的家。

  “我打心眼里高兴,这一天终于到来了,”志愿者埃拉流着泪对记者说。她紧紧盯着电视上沙利特进入以色列境内的画面,“他看起来削瘦又苍白,但他毕竟活着回来了”。

  通往希拉村的路上,到处挂着欢迎沙利特回家的标语,横幅上用希伯来语写着“有你回家真好”人们引用了一首以色列家喻户晓歌曲的歌名。在过去的5年里,希拉村口一直挂着的标语是:“吉拉德,我们等你回家”。

  2010年,沙利特的父母离开家乡,在数万志愿者的陪伴下步行至耶路撒冷。沙利特父母在总理府门口搭起帐篷住下,称只要儿子没回家,他们就不会离开。这一住,就是一年多。在这期间,每天有少则数名多则数十名志愿者在帐篷里“值班”,向路人分发呼吁解救沙利特的贴纸,以及象征“平安回家”的黄色丝带。一些志愿者甚至辞掉工作,在帐篷附近租房住下,专门照顾沙利特父母,组织各种宣传活动,做起“全职志愿者”。

  在烈日下呼唤沙利特回家的人们,绝大多数与这家人素昧平生。在以色列,像埃拉这样曾为解救沙利特奔走呼号、牵肠挂肚的志愿者数以万计。“算上那些把沙利特头像贴在车上,反光镜系着黄色丝带的人们,三分之二以色列人都是解救沙利特的志愿者。”一名曾在希拉发放腕带的志愿者说。这些腕带上印着:我们都在等你。

  以色列实行强制兵役制,所有年满18岁的男女性公民都要入伍服役。“这次被俘的是沙利特,也许下次就是我,就是我们的家人,”年轻的志愿者奥哈德说,“如果这次我不为沙利特努力,下次谁会为我努力?”

  “这是一种价值观,当你为保护国家身处危险,国家就有义务绝不能弃你不顾。”曾在军队服役多年的沙卜泰对记者说,“这是我们所有人的责任”。

  换人协议达成后,一些暴力袭击受害者家属表示抗议,上诉最高法院要求拒绝释放某些巴勒斯坦在押人员。

  “我为那些恐怖袭击受害者的家庭感到难过”,“的确存在更多恐怖袭击的可能,但我们不能为‘可能性’而放弃实实在在的生命”。在等待沙利特回家的间隙,以色列政治评论员谢夫对记者说。

  中午,希拉村上空呈现出大片鱼鳞状的云。希拉村一位老人说,鳞状云意味着“宽恕”。这一天,沙利特和第一批获释巴方人员477人都回到家人身边。唯愿一纸换人协议不止意味着“交换”,更能带来“宽恕”。

  (郝方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