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财经>财经动态>  正文

珍稀药用动物资源保护利用研讨会召开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9月10日   来源:腾讯财经

  

9月8日下午,“珍稀药用动物资源保护利用研讨会” 在中国中药协会召开。北京中医药大学原校长龙致贤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周超凡教授;中国药科大学教授、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天然药物资源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药材GAP研究促进会会长周荣汉;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中药学高学敏教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黄乘明博士;长春中医药大学副教授、中国天然药用资源动物药专家李宜平等中医药、动物学资深专家及知名学者出席。

与会专家学者强烈呼吁社会各界支持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珍稀药用动物资源,以保障中医药产业作为民族精粹的健康发展、世代传承。

这是中药协会首次展示,为保护作为瑰宝的中药动物药产业,解决对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方面,以及在保护野生动物药用资源的同时发展养殖珍稀药用动物方面所做出的多年辛勤努力,也是行业对中医药产业尤其是珍稀药用动物资源多年来受到非议的首次发声。

龙致贤教授说,中国政府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加入国际动物保护公约后,为中国动物保护做了大量有益工作,成绩有目共睹。因为国内媒体对这方面的正面报道太少,造成民众的误解,甚至偏见。中国的珍稀药用动物人工养殖也已经有三百多年历史,尤其在解放后,国家对药用动物人工养殖工作非常重视,技术上也取得了很多突破,梅花鹿、熊的养殖已经产业化,麝的养殖已见成效,穿山甲初见曙光,正逐步解决中药濒危原料瓶颈问题。

同时,有专家披露并谴责了外国药企及利益集团以非政府动物保护组织的名义,用非正当手段扭曲合法的动物药用资源,借此打击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的事实。希望公众以客观理性的态度对待中医药产业的发展,以应对近年来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在国内外市场面临着严峻的双重挑战。

一方面,现行知识产权制度被“生物盗版”所利用,“洋中药”无偿攫取我国的传统医药知识抢注专利,设置中医药出口屏障,并进一步掠食中国医药市场。另一方面,外国药企或利益集团长期以各种借口、非正当竞争手段打击中药产业,致使中医动物药被挂上“非人道”标签并使中医疗效备受质疑。

“中医药文化和产业,是我国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传承民族文化瑰宝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打破沉默,还原真相,是中医药产业实现持续良性发展的唯一出路。”周荣汉教授指出。

周超凡教授介绍:“中医药中的动物药近几年已经大幅度萎缩,只留下了麝香、牛黄、熊胆等药性十分确定的几种动物药。天然动物药所占比率越来越少,大多数被人工合成药物替代。”保护和支持药用动物资源的产业化发展、提升行业国际竞争力及反垄断能力刻不容缓。

高学敏教授建议,应当从国家战略资源角度出发,保护中医药文化及珍稀药用动物资源产业化发展。在实现传统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同时,我国也需要通过规范产业化发展的形式,确保珍稀药用动物及植物资源的可持续,这也能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珍稀野生动物或植物的生存。

高学敏教授还明确指出,“动物药与植物药、矿物药、菌物药相比,活性成份作用强,疗效更显著,毒副作用更低。比如熊胆为原料的药物应用中,有一种药物可以广泛用于癌症病人治疗,在增强癌症病人免疫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天然熊胆在医疗上有无可取代的作用。人工养殖珍稀药用动物,是确保我国中医药产业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产业,也是保护野生珍稀动物物种延续的最有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