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财经>财经动态>  正文

编辑手记:权证不应说再见!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8月13日   来源:腾讯财经

  

本周四的上海证券报刊登了一篇名为《再见 权证》的整版文章。 那日是沪深两市现存的最后一只权证“长虹CWB1(580027)”最后一个交易日,长虹CWB1也进入了行权期。

随着长虹CWB1认购权证的谢幕,权证交易开始淡出A股,中国资本市场又一大试验创新之举又草草收场了。而其长达6年的中国权证的传奇故事也将就此画下句点。权证6年,曾经创出一天翻700倍的财富神话,投资者今后将不得不面对“无权证”的时代。

其实这并不是权证市场在中国的第一次消失。早在1992年,飞乐股份就发行了配股权证,深宝安发行了认股权证,后来,由于炒作较为热烈,监管层于1996年终止了权证交易。

权证的第二次出现,是A股市场作为配合股改进行的一项创新业务,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如火如荼,彼时的A股市场尚未能预料到两年以后的超级大牛市。为了配合改革,权证这个被深锁禁宫9年的衍生金融工具重出江湖。2005年8月22日,伴随着宝钢权证紧锣密鼓地推出,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又一次拉开了历史大幕。随后,权证得到爆炒,很大原因是在于其没有印花税、“T+0”操作、涨跌幅不限于10%,这让短线投机者趋之若鹜。两市先后有95只权证上市,其中68只认购权证,27只认沽权证。 尽管权证曾经凸显了万丈光芒,但疯狂之后回归平淡,自2008年开始,权证的此番轮回已显疲态,新增权证开始“断流”,而已有权证无论是成交量与换手率都逐渐萎缩,市场人气骤减,渐渐成为被遗忘的角落。2009年一年,上市的权证仅有长虹CWB1一只,随着其他权证逐个到期,长虹权证成为最后的守望者。

随着股市进入全流通时代,权证的使命已经完成,卸甲归田理所当然。然而其中,权证缺乏合适的生存土壤是导致A股权证兴起与衰落的主要原因。对于普通投资者,权证因其“T+0”的及时交易而美丽无限大,亦因日超100%的超大波幅而动魄惊心。投机、炒作、大户拉升等操作手段导致权证成为资本市场的一颗炸弹。

然而,笔者却认为权证却不应该就此暂缓或暂停。管理层一直是要建立多层次市场。而如果真正的缺少权证,其实多层次市场不能称为多层次市场。我们根本没有权证草率试验始乱终弃的现实,现在又在大搞国际板。国际板的价值在哪里?

国际板和主板又有什区别?其实,我们再看看现在的创业板和中小板区别分明么,创业板和主板除了规模上的区别之前还有什么不同?中国资本市场搞了那么多这样板那样板,而这些板又真正的区别在哪?

为什么不能进行对一个既有市场的制度改良,并使之成为一个成熟的市场?权证谢幕,问题不能一起跟着沉入海底,监管层不应只是坐视一个市场的消亡。

业内人士表示,作为国际市场上一种普遍和成熟的投资工具,权证在中国市场依然大有前景,也应该要有更好的发展。通过完善制度,科学监管,丰富品种,让权证能够再次健康起步,是市场的共同心愿。

最后,笔者也提醒相关投资者,在有利可图的情况下,及时行权,避免自己手中持有的长虹CWB1最后成为废纸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