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7月份CPI数据为6.5%,再创3年来的新高,并未出现预期中的“拐点”。为何历经调控CPI仍创新高?昨日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治理通胀具有长期性,当前关键是要控制好通胀预期。市场各方普遍认为,7月份CPI已开始见顶。
8月起CPI应现回落
数据显示,7月份CPI同比上涨6.5%,食品涨价仍是最主要的“推手”,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4.8%,非食品价格上涨2.9%。据测算,在7月份6.5%的涨幅中,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约为3.3个百分点,今年新涨价因素约为3.2个百分点。
通胀会否继续高下去?对此,市场各方观察人士普遍认为,7月份应该是本轮通胀的顶部。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认为,6.5%的CPI增速基本符合市场关于通胀将于6、7月份见顶的预期,预计CPI将在8月份开始回落,10月份后显著回落。中信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诸建表示,7月份CPI略高于预期,预计已经是年内高点,下个月将回落至6%左右。
对下月CPI有望高位回落的原因,各方的观察也比较相似。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表示,持续紧缩的货币政策减少了货币供给;近期的投资和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表明,国内需求已经降温;中国政府鼓励猪肉和食品生产从而稳定价格的措施已经初见成效。
要减弱“越调越高”预期
为治理通胀,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国家已经接连出招,为何至今未见显著回落,甚至接连创新高?
中山大学金融系主任陆军教授对羊城晚报记者分析,本轮通胀实际上是长期因素积累的结果,要一下降下来难度确实很大。首先是近10年以来我国货币供应增长相当快,目前备受关注的3.2万亿外汇储备,实际在国内就体现为大量的基础货币,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前几年贷款增加也很快。其次,目前房地产受调控、股市预期不佳,大量货币转向商品市场,通胀压力更明显。此外,近期推高通胀的农产品增加供给也需要生产周期。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董小麟表示,我国经济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治理通胀受外围因素影响越来越大。同时,宏观调控对银行贷款控制较容易,但目前民间借贷很大,调控不容易。而且银行体系管理也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因此,宏观调控的效果难以较快显现。
这两位专家对羊城晚报记者表示,事实上调控仍然在起作用,银根在不断收紧,只要CPI逐步趋于稳定,通胀会逐步下来。当前关键是要控制好通胀预期,减少“越调越高”的心理预期。(马汉青)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