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财经>财经动态>  正文

各地频现听证专业户 网友呼吁改革听证制度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7月25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各地频现“听证专业户” 网友呼吁改革听证制度

  ××涨价听证会

  近日,被网友们戏称为最牛“听证专业户”的成都退休工人胡丽天,因从2003年开始,报名参加了大小各类听证会23场,并且对“涨价”大多持赞成意见而成为网络红人。不过最近,一位比胡丽天更牛的“听证达人”崔盐生“横空出世”,10年间参加了32场听证会,人称“犀利爷”。

  “犀利爷”:7次涨价听证6次反对

  今年74岁的崔盐生,从2000年参加第一次听证会后,一发不可收拾,截至去年年底,已经参加过32次。在听证会上,由于老崔的发言思路清晰,嗓门也特别大,再加上满头竖起的银发,人送外号“犀利爷”。

  被网友们称为“听证专业户”,崔盐生并不介意,反而挺高兴,“这是我的荣幸。作为普通市民,责任感驱使我绝对不是去走过场的。”

  据了解,自打退休后,“听证”就成了老崔的新工作。不管是什么听证会,从报名参加听证开始,他就进入状态,查资料、调查、分析数据、写发言稿、练习发言……准备工作十分充分,唯恐有什么遗漏。听证会当天,他早早来到会场,熟悉环境,向与会代表发名片这已经是很多人都熟知的“崔氏套路”。

  在32场听证会中,老崔参加了7次涨价听证会,包括电费、天然气费、有线电视费等,有6次他是持反对意见的,一次赞成是关于出租车运价调整的。

  老崔为何屡屡成听证代表

  老崔为何总能被选上参加听证会?

  据了解,杭州最早关于听证的规定,是于1996年12月2日发布的《杭州市行政处罚听证程序实施规定》。2001年5月21日,杭州又发布《杭州市实施立法听证会制度的规定》,其中提到,公民、有关单位和组织可以向市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提出参加立法听证会的申请。该规定还提到,报名者发言的内容、报名先后顺序,都是确定听证会参会人名单的依据。此外,市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在确定最后人选的时候,还要遵循不同意见的发言者大致对等的原则。必要时,市政府法制工作机构还可以指定与立法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单位、个人作为听证会参加人。

  照此分析,老崔之所以会成为“听证专业户”,很可能就是因为报名早的缘故。

  各地都有“听证专业户”

  胡丽天、崔盐生的出现,引发网友的关注和热议,并纷纷“挖掘”本城的“听证专业户”。有媒体记者调查发现,多次参加听证会的听证代表不单在成都、杭州有,在全国许多城市类似的情况也不少见。

  在人民网强国论坛相关讨论帖中,有多个城市的网友表示自己曾多次参加听证会,听证会的主题包括水价、电价、桥梁过路费等。他们在网上公开了自己想表达的听证意见,收集网友的观点,以便参加下一次听证会时使用。

  听证“先天不足”催生“专业户”

  对于各地频现“听证专业户”,网友们十分感触,并分析“听证专业户”形成的原因,综合起来主要有二:

  其一,按照国家发改委颁布的《政府制定价格听证办法》,听证会参加人员的产生方式有三种,公民自愿报名、随机选取只是其中一种,另两种方式是有关部门或组织推荐以及价格主管部门聘请。这种由官方机构来“点名”听证参与者的机制,很容易导致“听证专业户”的产生。这些由主管部门的喜好决定的听证人员,很容易迎合部门决策并举手同意。

  其二,现在的很多价格听证会,并不是讨论涨不涨的问题,而是讨论涨多少、怎样涨的问题。有关方面事先制定的听证方案,往往是一道涨价选择题,调子已定,非此即彼,无论代表怎样作答,结果都是涨价,都符合有关方面的意愿。

  此外,有网友认为,我国的听证制度有其“先天不足”的地方,一方面,听证会组织者的独立性明显不足;另一方面,听证会制度中缺少一个成本监审程序,导致听证会很容易沦为某些既得利益集团操纵价格、抑制民众利益诉求的工具。

  无人报名的听证会

  助推“走过场”

  与“听证专业户”出现相对应的尴尬现状是,很多听证会应者寥寥。据媒体报道,今年6月,东莞市欲涨水价,有关部门发布了征集听证会参加人的公告,但截至报名最后一天,相关部门也没有接到一个市民报名。

  对此,网友尹大力认为,目前,一些地方政府组织的价格听证会引起公众的质疑,有的听证会甚至出现了无人报名参加的窘境,长此以往,很可能形成“消费者越冷漠,听证会越流于形式”、“消费者越是拒绝参与,听证会越要发展‘托儿’”的恶性循环。

  “不少听证会的代表征集应者寥寥,这种对权利的主动放弃,客观上可能也‘助推’了听证会的‘走过场’”,网友“743AH”认为,“逢听必涨”固然有问题,但“逢涨必反”同样也值得商榷,因为有些涨价确实是合法合理的。怀疑和批评很可贵,但“怀疑一切、批评一切”则往往成为不实信息滋生蔓延的温床。

  专家

  说法

  完善听证制度的立法建制

  有专家认为,听证会之所以达不到设想的效果,“板子”不应打在这些“听证专业户”身上,因为在运作过程中缺乏好的程序设计:比如开听证会前没有好好地动员民意,选代表时有没有考虑其真正代表性,更没有严格的评估机构,对听证效果进行鉴定……所有的因素共同导致听证会徒留形式,虚有其表。此外,就算听证会代表确实表达了民众的意愿,由于行政程序中的听证没有拘束力,听了也白听。

  要改变听证会的现状,关键的问题是要修改、完善《听证办法》的相关条款,最大限度地保证消费者代表产生程序的公平、公正。其一,明确自愿报名、随机选取、委托推荐等方式所产生代表人数的合理比例,使每一种方式都能产生一定比例的消费者代表,使消费者代表具有相当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其二,加大消费者代表产生程序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将每种方式产生消费者代表的过程都置于公众监督之下。其三,适当增加消费者代表产生的形式,通过一些选拔性、竞争性的渠道,使那些既有参与热情又有专业能力的消费者脱颖而出。其中一部分人如果成为“价格听证专业户”,将能从消费者的立场和利益出发,真实有力地发出消费者的声音。

  专家呼吁,为强化听证会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提高公众参与听证会的积极性,亟须推动、完善听证会的立法建制,从产生程序上保证消费者代表真正代表消费者的利益。

  记者 王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