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财经>财经动态>  正文

西安“腾笼换鸟” 工业五年退出二环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7月23日   来源:经济观察报

  

  相比于数年前上海、浙江、广东等地“腾笼换鸟”的种种争议热潮,西安的这一进程在不愠不火间已棋至中局。

  7月21日,西安市统计局公布了当地今年上半年的经济数据,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三产业投资继续以29.5%的增速成为增长最快的产业。

  西安市工信委的官员透露说,将在5年内完成二环内及二环沿线所有工业企业的搬迁,当地将其总结为“退二进三”——“具有双重含义,既包括在核心城区的第二产业退让、第三产业进入,亦包括退出二环、进入三环及三环沿线的西安地域特点。”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张宝通说。

  搬迁

  “今年原本计划搬迁22家,后来修正到了25家。”西安市工信委的官员说,有的需要政策性引导,一些市属国企,则需要与国资委等多个部门配合完成工作。据悉,相关的搬迁改造企业名单已经反馈上报给西安市工信委,其中一些西安市国资委下属的老字号国企则已经开始着手进行搬迁准备。

  这只是西安庞大“腾笼换鸟”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始于2006年,要求在“十二五”末完成西安二环内及二环沿线所有工业企业的搬迁改造。

  按照最初的统计,涉及搬迁的企业共有364家,迄今为止西安已经完成130余家企业的搬迁,“其中包括城墙内所有工业企业的搬迁,以及二环内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外迁。这是最先考虑的。”西安市工信委官员说。

  相比于1996年上海开始大张旗鼓进行、并持续10余年之久的“腾笼换鸟”行动,西安的这一计划要晚了10年。

  一些较大型的企业迁到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专业化园区,然而更多的企业选择了更远的郊县甚至其他城市。比如说,西安西玛电机集团已经整体搬迁至西安北部的经开区,上市公司金花制药则将生产线搬迁至高新区。

  其代价在于大量的投入。以金花制药为例,其位于西安大兴路的生产二部搬迁,与地方政府签订了土地收购协议书,按照该协议,金花制药的土地补偿协议费及其他综合补偿费用共获4599.16万元。

  但按照评估,其位于高新区的新厂址土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经交易双方协商,确定交易价格为1.15亿元,且搬迁期间,公司的产能、业绩亦受到影响,甚至影响到上市公司的股价。

  不过长远而言,“随着新生产线产能的陆续释放、技术的改进,业绩也将逐渐恢复,还是有利的。”金花集团人士此前对记者说。

  而更多产业层次较低的中小企业,则成为郊县甚至其他城市争抢的对象。西安市曾经担心搬迁会产生土地储备不足问题,为此曾计划在泾阳县征地1万亩专门用于安置搬迁企业,但很快发现这几乎是杞人忧天。

  大量企业落户到了临近的咸阳市。记者在咸阳市乾县看到,高速公路进城路段的两旁已经密密麻麻矗立起大量中小型纺织企业,据当地人士称,这些企业有一部分是从浙江等沿海省份迁来的,而不少则是从西安搬迁过来。

  按照西安市工信委的统计,截至“十二五”末,西安二环内及二环沿线涉及搬迁的企业共占地18840亩,如搬迁顺利完成,将为当地承接新“鸟”、进行产业调整和转型提供极大的空间。

  失衡

  尽管当地一再提出“退二进三”的退,“并非指退出,而是指空间的退让”,但近年来,西安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产值的低迷,已是不争的事实,即使在陕西省内,西安的工业增加值也早已落后于榆林市。

  这一颓势到去年集中爆发,2010年三季度,西安工业投资增速首次降低到了个位数——7.8%,当地部门经调研后曾得出结论“西安已开始面临生产性投资和非生产性投资比例失衡的问题”。

  今年年初,西安市市长陈宝根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目前西安发展仍处于投资拉动阶段,要继续牢牢把项目建设抓在手中。”工业投资被放到了“特别”的位置:“投资重点仍然放在民生、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环保、农业农村等领域,特别是工业投资要有明显增长。”

  6月,西安市委书记孙清云在调研当地工业经济发展情况时再次强调说,要把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千方百计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这些理念的调整很快反映到数据中,今年上半年,西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1%,较上年同期回落8.5个百分点,但投资增速已经开始扭转: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96.45亿元,增长29.2%,其中工业投资166.67亿元,增长17.6%,相较于去年的个位数增速,已有极大改善。

  张宝通说,国际化大都市的定位是西安的目标和未来,“未来当然是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但不可能一蹴而就,眼下西安仍然是一个综合性的城市,需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也需要一定比例的工业来支撑,产业转型和目标的实现,仍然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