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财经>财经动态>  正文

窃听丑闻撼动默多克帝国 自由主义新闻观陷困境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7月19日   来源:京报网

  

窃听丑闻撼动默多克帝国 自由主义新闻观陷困境

窃听丑闻撼动默多克帝国 自由主义新闻观陷困境

7月17日,英国最高警衔警官保罗·斯蒂芬森宣布辞职后离开伦敦的苏格兰场(伦敦警察局)。新华社/路透

窃听丑闻撼动默多克帝国 自由主义新闻观陷困境

“默”后黑手6种非法获得新闻的手段

窃听丑闻撼动默多克帝国 自由主义新闻观陷困境

(图片来源:北京日报)

传媒大亨默多克的新闻集团窃听丑闻经过两周的发酵,如今已演变成一场愈演愈烈的“窃听风暴”。新闻集团前英国女总管布鲁克斯被捕,伦敦警察局局长辞职,新闻集团澳股大跌至两年最低,而面临的天价赔偿又雪上加霜……高举“新闻自由”大旗的默多克传媒帝国,正濒临解体的危险。

新闻集团前英国女总管被捕

传媒大亨默多克新闻集团的前英国女总管、国际新闻公司前首席执行官丽贝卡·布鲁克斯17日被伦敦警方逮捕。这样,因与国际新闻公司下辖《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有牵连而被逮捕的人增至10人。

据布鲁克斯的发言人说,她本来是按约定到伦敦一个警察局协助调查窃听事件的,但出人意料的是,她一到警局就被逮捕了。警方以涉嫌筹划窃听他人电话和腐败行为逮捕了布鲁克斯。18日,布鲁克斯获保释。

布鲁克斯原定与默多克、新闻集团副首席运营官詹姆斯·默多克一道出席英国议会下院文化、媒体与体育委员会19日就窃听事件举行的听证会,被警方逮捕很可能使她届时无法到场。

默多克面临下台呼声

随着电话窃听丑闻进一步升级,新闻集团澳股18日大跌7%,低至13.65澳元,为2009年7月以来最低。

亚克特曼资产管理公司的丹·亚克特曼说:“如果默多克下台,(他旗下机构的)股价或许会上涨,因为存在默多克折价效应。”

美国达文波特公司分析师迈克尔·莫里斯说:“默多克折价效应,即投资者担心他将作出与股东利益不符的决定。”

英国德利·普雷帮公司首席执行官特里·史密斯说:“默多克应该走人,因为这符合每个人的最佳利益。窃听丑闻是他商业判断的显现。”

17日,默多克在英国多家主要报纸以“纠正错误”为标题发布道歉公告说,新闻集团将协助警方调查窃听案和警察受贿案,做错事的人将“无处藏身”。这是默多克连续第二天发表类似公告。


  

伦敦警察局局长染“丑”辞职

伦敦警察局局长保罗·斯蒂芬森17日宣布辞职,因为外界指责他与因窃听丑闻而关张的《世界新闻报》关系暧昧。

伦敦警察局局长保罗·斯蒂芬森涉嫌收受《世界新闻报》前副主编尼尔·沃利斯的变相贿赂。斯蒂芬森今年1月免费前往赫特福德郡钱普尼温泉浴场接受大腿骨折康复治疗。这次温泉之旅原价为1.2万英镑(约合1.93万美元)。而沃利斯当时正是这家温泉浴场的营运主管。

另外,《世界新闻报》在15个场合向斯蒂芬森表示过“美意”,后者接受了其中14个。

斯蒂芬森是英国警衔最高的警官。

默多克家族姐弟内讧

默多克眼看毕生心血分崩离析,还要面对儿女关系紧张。其长女伊莉萨白不满弟弟詹姆斯处理丑闻手法,爆粗骂他,据指默多克更已考虑安排她随时接替地位难保的詹姆斯。

身为新闻集团副营运总监的詹姆斯,处理丑闻手法备受批评,连家族内也出现不满声音。早前曾有报道指42岁的伊莉萨白曾以粗言责骂布鲁克斯,指对方“毁了集团”,虽然前者否认,但据称真有其事,而且被骂者还包括詹姆斯。

默多克传记作家沃尔夫认为,默多克家族成员迟早会遭集团肃清,詹姆斯更会被“放逐”。38岁的詹姆斯内外受压,随着集团收购英国天空广播计划告吹,天空下周召开独立董事大会,有股东称詹姆斯应卸任主席,委派独立人士继任。

默多克力图维持家族王国。消息指,詹姆斯接班无望,默多克可能会将希望放在长女身上。伊莉萨白现执掌新西兰Shine TV,据称默多克有意加快让她进入新闻集团董事局。不过其它股东对此极为反感,认为应交由营运总监凯里接手。

英国明星纷纷起诉

英国著名演员裘德·洛近日起诉《世界新闻报》非法窃听其手机,这可能导致该报首次在美国面临起诉,因为裘德·洛称其是在美国时遭到窃听。上周,美国司法部长霍尔德已表示美国政府正在对默多克新闻集团展开调查。

球星贝克汉姆也正在考虑要不要控告新闻集团,因为贝克汉姆怀疑在过去的十年当中,他自己的手提电话成为入侵的目标。他现在已经指示他的律师向警方查询,他自己到底是不是《世界新闻报》窃听风波当中的4000名受害者之一。

根据《世界新闻报》的一名消息人士透露,这份报纸在之前窃听贝克汉姆和他的妻子维多利亚,以及他所有朋友的电话早就已经是司空见惯了。《世界新闻报》还曾经独家报道过贝克汉姆的一段绯闻,说他和他的助手在西班牙的酒店里面偷情。

由于窃听案潜在受害者可能达到4000多人,据估计,《世界新闻报》将需要向这些受害者支付总数高达1.2亿英镑(约合12.4亿元人民币)的巨额赔偿,1500万英镑(约合1.5亿元人民币)的赔偿基金显然不够。

布鲁克斯浮沉录

作为媒体大亨鲁珀特·默多克的得力干将,布鲁克斯20年间由一名报社普通员工晋升为新闻集团英国分支的首席执行官,以独家报道成名,终因“独特”报道方式付出代价。

晋升快

就英国报人传统看,布鲁克斯的媒体从业经历可谓一帆风顺。

布鲁克斯现年43岁。在鲁珀特·默多克的新闻集团充任一段时间秘书后,她1989年进入这名媒体大亨旗下《世界新闻报》工作。不足10年间,她先后充任专题报道撰稿人、专题报道编辑、主编助理等职务。

1998年,布鲁克斯时任《世界新闻报》副主编,调往默多克旗下另一家小报《太阳报》任职。

两年后,布鲁克斯31岁,回《世界新闻报》任主编。按美联社的说法,在英国报界,这个年纪出任主编不多见。

布鲁克斯上任后,为吸引读者的“眼球”,《世界新闻报》刊登更多明星丑闻和娱乐新闻,同时开始加大挖掘独家新闻的力度。

2000年,8岁英国女孩莎拉·佩恩遇害,《世界新闻报》随即曝出女孩死于恋童癖者之手并最终获得证实。布鲁克斯以《世界新闻报》为平台,推动议会通过一项法律,允许家长获知所住街区是否有人有对儿童性侵犯的“案底”。

那一阶段,《世界新闻报》的报道赢得不少英国人称赞,一些警察却认为公开有性侵犯“案底”人员的身份阻碍警方调查;布鲁克斯回应,公众有权知道事实。


  

人脉广

2003年,布鲁克斯成为《太阳报》首位女主编。一些人希望她结束《太阳报》每天在第三版刊登不雅照片的做法。作为回应,《太阳报》在她上任第一天刊登一名模特的裸照,且给裸女冠以自己的名字“丽贝卡”。

2009年,布鲁克斯升任国际新闻公司首席执行官,进入默多克核心决策圈。她不再审定报纸头条的内容,她本人与知名政界人士的私人往来却经常成为头版报道的对象。

她的结交对象涵盖朝野,囊括保守党和工党。她与现任首相戴维·卡梅伦关系密切,曾在圣诞节期间与这名保守党人士共进晚餐;另外,她与工党前首相戈登·布朗和托尼·布莱尔的妻子私交甚笃。

默多克长期把布鲁克斯视为心腹,甚至是“家人”。窃听丑闻升级后,卡梅伦等高级官员和媒体呼吁布鲁克斯辞职“谢罪”,但她直到《世界新闻报》停刊数天后才“放手”。

手段邪

布鲁克斯17日因涉嫌共谋窃听电话和腐败行为在英国首都伦敦被捕,大约12个小时后获得保释。她原定本周晚些时候就窃听案接受英国议会质询。

《世界新闻报》所涉及的部分窃听事件发生在布鲁克斯充任报社主编期间,她却坚称自己不知情。按多名《世界新闻报》前雇员的说法,布鲁克斯的说法不可信。

这些雇员告诉路透社记者,布鲁克斯和她的继任者、首相卡梅伦前新闻主管安迪·库尔森经常“盘问”报社新闻组成员,以确认消息来源。另外,报社预算受严格控制,管理层不可能忽视雇人获取信息的花费。

独家报道的压力使报社记者和编辑获取信息的方式极少受到内部质疑。“我不知道人们是否意识到一些手段违法,报社的文化是‘别被逮住’,”一名前雇员说,“这里不会有人说‘我觉得这不符合职业道德’;如果你这么做,你会成为笑料。”

这名前雇员介绍,记者通常不会主动寻求私家侦探协助。不过,撰写有价值的新闻题材时如果遇到困难,他们会争取主管编辑“帮助”。

“这些素材怎么来到你的桌上是个谜,你不知道,也不会问。每周,某个人的手机记录、固定电话记录甚至医疗记录会出现在你的桌上。这相当常见,不会引起注意。”(本报综合报道)

声音

西方自由主义新闻观陷入困境

新闻集团正在经历一场旗下《世界新闻报》所引发的“窃听风暴”。对全世界的新闻从业人员而言,这场丑闻动摇的不仅仅是新闻集团的根基,更破坏了新闻自由与新闻良知的基本准则,迫使我们重新审视西方自由主义新闻观所面临的现实困境。

西方自由主义新闻理论是建立在自由表达的“天赋人权”基石之上,通过新闻自由来制度性地保障社会个体自由表达的基本权利。默多克本人喜欢把自己标榜为“自由主义者”。他不断“勤奋”地指导他的编辑记者改变传统的新闻理念,以更“自由”的方式报道与处理新闻。他甚至要求纳入旗下的《华尔街日报》改变其一贯坚持的严肃报道的内容,“别再为赢得普利策奖写文章”,哪怕是刊登女郎照片来吸引工商硕士也在所不惜。

当越来越多的媒体处在默多克的控制之下,默多克的“新闻口味”便在世界范围影响了传媒的品质,影响到新闻文化环境。耸人听闻、哗众取宠、制造争议的小报内容成为普遍的新闻标准。为了占有市场而毫不顾忌地触犯道德底线、法律禁区,成了默多克以及他的新闻雇员对新闻自由的独特理解与实践。

窃听事件的根本是新闻价值观、道德观的错误,是新闻的“自由”操作埋下的祸根。(林昊)

是谁的纵容导致了“窃听黑幕”?

《世界新闻报》窃听事件愈演愈烈,“窃听黑幕”之水越来越深,已不是一起简单的偶发事件。有英国媒体评论说,这起事件动摇了公众对警察、媒体和政界的信任。这三者交织而成的社会生态,成为拉扯“窃听黑幕”的有形无形之手。

《世界新闻报》能够顺利践行“不惜一切代价找到新闻”的价值理念,背后可能有权力机构的影子。英国首相卡梅伦的前媒体主管库尔森在担任《世界新闻报》高级编辑时,就曾宣扬“不惜一切代价找到新闻”,而以贿赂向权力寻援用来“铺路”。

据英国媒体报道,伦敦警察局长斯蒂芬森曾多次接受《世界新闻报》的“美意”。公众不禁会问:这样的司法能“独立”吗?它们对窃听的调查、执法,会“公平”吗?

《世界新闻报》一而再、再而三侵犯公民权利,政府的监管和对人权的尊重却明显缺失。英国萨塞克斯大学政治学教授贝尔指出,窃听事件“几乎成为英国的治理危机”,“人们感觉事态已超出控制”。

此次窃听丑闻发生后,英国媒体陆续披露:传统严肃报纸《星期日泰晤士报》曾窃听英国前首相布朗,而《太阳报》等媒体在10年时间里,也参与了对布朗的窃听。《世界新闻报》丧失职业伦理、越过社会底线,虽令公众震惊,但其所做所为并不是孤立发生的。

《世界新闻报》在其最后的社论中曾说:“我们迷失了方向。”对此,英国的媒体、司法和政界同样应反躬自问:自己在纵容“迷失”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如何让社会生态能有清晰的“路标”?

“花钱买平安”埋不掉错误

媒体大亨默多克非常爱说的一句话是“埋掉你的错误”。但有一些错误是你不管花多少钱都无法埋掉的。

默多克的新闻集团曾在美国和其它地方动用金钱的力量来逃避裁决,同意支付赔偿金以了结法律官司。这种策略为人们了解新闻集团的公司文化提供了一个有用的窗口。导致危机爆发的原因并不只局限于那几位遭到问责的新闻集团高管。正如窃听事件受害者米莉-道勒家的律师马克-利维斯在布鲁克斯辞职后所说的那样:“这不只是有关个人,而是有关一个组织的文化。”

这番话说得非常到位。新闻集团长期以来一直在走捷径,它躲避了监管议题,开展了值得怀疑的业务,这一切都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

一直在积极报道窃听丑闻的英国《卫报》称,新闻集团2009年支付了160万美元以了结与窃听丑闻相关的官司。尽管这种处理方式很快捷而且不贵,但长期来看这并不是一种好的战略。如果一些案件能够交由庭审,它可能会起到切开伤口的效果。

诉讼可以迫使它们重新反思做生意的方法。但是同过去一样,由于新闻集团支付巨额资金来掩盖窃听丑闻,人们可能永远无法知道窃听丑闻的范围和严重程度。纽约时报 齐紫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