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万敏 发自北京
“现在猪肉的价格比牛肉还高,以后点菜可以多点牛肉的,吃得更划算。”在北京金融街附近享受午餐的一位青年开了一个玩笑,引来多位同事的附议。
虽然关于CPI即将见顶回落的分析越来越多,但在7月4日下午发布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11年第二季度例会新闻稿中,央行仍然强调“通胀压力仍然处在高位”。
不过关于货币政策的表述,央行的口风还是出现了微妙的变化,“稳定性”取代了一季度例会新闻稿中的“有效性”。
“没有强调有效性,可能在于前期紧缩政策已开始发挥作用,为避免对实体经济产生过大负面影响,货币政策紧缩力度和频率或将减轻和降低,但考虑到物价上涨压力仍在,货币政策也不太可能于短期内放松。”在分析人士看来,就在紧缩政策引发“超调”争议之时,央行这一口风变化,可理解为货币政策进入观察期。
不轻言“放松”强调通胀仍处高位
显然央行货币政策面临着两难的考验,一方面6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报50.9%,创28个月来最低,显示经济增长活力或面临减退。另一方面,2011年5月份,我国CPI涨幅达到了5.5%的历史高点,并且种种迹象均表明,通胀仍有可能“一山更比一山高”。
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的价格监测数据显示,6月多数蔬菜价格继续回落,前期上涨较快的鸡蛋价格逐步企稳,但猪肉价格上涨较为明显,成为拉高CPI的新因素。
“预期6月份的CPI涨幅很可能过6%。受到翘尾因素等影响,全年的CPI可能要在8月份以后才会有所下降,在此之前央行一定要强调抗击通胀的重要性,不能松口。”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副总经理宗良对《每日经济新闻(微博)》解读央行的表述时指出。
面对高企的通胀,央行7月份是否可能再次动用利率工具成为近日市场热点。
此外,与一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的相关表述不同的是,央行在二季度开始强调“要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金融最新动向及其影响,贯彻实施稳健货币政策,注意把握政策的稳定性、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节奏和力度”。而一季度时央行则仅表示“提高货币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也就是说,“稳定性”指标替换了“有效性”指标。
对此,分析人士出现了不同的看法。中国社科院经济学博士付立春认为,央行正在承受来自其他部门的压力,强调货币政策的目标,以及“稳定性”的提法,均在表达货币政策不能半途而废的决心。“为了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稳定的利率水平是有必要的。”
但宗良则认为,央行强调稳定性在于强调政策的总方向没变,还是要控制通胀,但实际上政策的空间已经不是很大,因为还要为下半年经济增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2011年一季度我国GDP增速为9.7%,二季度为9.3%,瑞银证券预计,三季度GDP环比增长率将有所反弹,但同比增长率仍将小幅降至9.3%。
引导商业银行力挺中小企业信贷
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为市场热议,同时也有更多矛头指向了商业银行。有趣的是,最近记者在一周之内收到了3条来自同一家商业银行关于其中小企业贷款不同产品服务的宣传信息。
“在信贷总体收紧的情况下,对中小企业肯定有不良影响,从商业角度讲,银行也缺乏动力去做中小企业信贷。但现在一些大银行已经意识到,在金融脱媒的背景下,中小企业是改变的方向,银行的整体转向已经初露苗头。”宗良表示。
央行此次例会提出,要着力优化信贷结构,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特别是对“三农”、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而在一季度会议中的相同位置,表述则是“严格控制对‘两高’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贷款。”
国盛证券研究所所长周明剑认为,央行虽然强调引导对中小企业信贷的扶持,但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使得银行“天然地”就会远离中小企业,比如银行“以贷定存”的做法,造成对大客户的严重依赖。
对这种模式带来的僵化效果,商业银行显然也有所触动,建行副行长朱小黄日前表示,建行将从长期贷款存量中拿出一部分规模用于小企业贷款,并通过释放存量解决小企业信贷规模问题。
巧合的是,工信部也于4日公布了中小企业划型的具体标准,其中,工业企业员工1000人以下或营收4亿元以下为中小微型企业。工信部负责人表示,中小企业划型的明确,有利于出台更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以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此外,央行还表示要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健全宏观审慎的政策框架,有效管理流动性,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总量。要继续发挥直接融资的作用,更好地满足多样化投融资需求。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的基本稳定。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