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财经>财经动态>  正文

中小企业倒闭或加剧 硬性转型是揠苗助长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6月30日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史炜最近有点忙。为了摸清今年以来再次被热炒的中小企业困境问题,他多次深入考察浙江、山东、广东等中小企业生存实况,几乎没怎么在北京停留过。

但实地调研的结果却使他产生了迷惑。

“中小企业困境不是新问题,一直是多年以来的症结,而根据调研结果来看,当下中小企业经营确存在一些问题,但实际情况并没有如舆论炒作所说的这么严重。”史炜对记者表示,“究竟谁在卖力唱空中小企业?”

据记者调查了解,资金紧张、融资出现困难确是目前中小企业的普遍感受之一,但不少中小企业主亦表示,目前的困难并不能和2008年时相提并论,无论在困难发生的原因和程度上,将其炒作为经济危机再现都不具备有力依据。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近日出具的一份调研报告亦印证了史炜的判断,报告称中小企业目前其信贷总量减少有限,而比例甚至稳中有增。

但“中小企业倒闭的情况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对此史炜表示,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是市场洗礼的大幕已经拉开,“近年来推行的中小企业转型实际上是有一定前提条件的,对于许多中小企业来说,硬性引入企业转型只会加速他们的死亡”。

融资难暴露金融结构缺陷

在多年在广东从事服装加工经营的卢老板看来,目前的境况虽然略有吃力,但并没有盛传的那么糟糕。

“资金链是有一些紧张,主要是一方面各项开支都有上涨,另一方面融资的难度和成本都加大了,”卢老板表示,“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渠道,如果是预期好、有保障的项目,一般还是能拿到贷款的,民间融资虽然利息不断攀升,但最多这段时间就少赚点或者干脆不赚,稳妥一些求自保为上。”

而两年前经济危机开始席卷时,市场上连民间借贷的渠道都被关闭了,恐慌性情绪蔓延导致所有人都不愿意拿钱出来。“现在比当时要好些。”卢老板表示。

对于目前中小企业普遍感受到的资金压力紧张,上述社科院调研报告表示主要原因除了包括劳动力工资、原材料价格等成本大幅上升,及国外出口收入回款周期延长等因素外,货币政策从高速扩张突然转向稳中趋紧也是原因之一。

但该报告强调,虽然最近由于房地产市场调控和地方融资平台整治,相关贷款规模大幅收缩,但新增信贷总量中银行对于中小企业贷款的比例给予了明确的占比保证,因此从结构和占比的相对意义上来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存在夸大。

对此,中金宏观经济分析师彭文生表示,货币政策对于国有部门和中小企业的影响是不对称的,不能指望控通胀为目标的货币政策来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世界性难题。”彭文生解释,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在金融媒介的经营中被区别对待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国有企业更容易获得金融资源,使得在货币紧缩时国有部门往往仍然可以基准利率获得贷款,而中小企业就因为对国有部门的紧缩不够,反而遭遇到补偿性紧缩压力。

此外彭文生表示,比起大型金融机构,地方性的中小型金融机构是中小企业更合适的融资选择,但中国目前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并不乐观。“中小企业融资难不能归咎于总量调控的货币政策,而是反映了中国目前金融市场的结构性问题。”彭文生表示。

地方产业集群误区

史炜认为,所谓中小企业此轮困境还是由资本链断裂导致这一说法,其实是一种错觉,产业转型才是深层次原因。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不仅是资金问题,而是支撑载体不稳定,”史炜表示,“许多中小企业长期为大企业做配套,但许多大企业当下也进入危机转型期。”

一位长期在沿海地区从事小规模钢材贸易的老板亦对记者表达了相同的感受,“现在很多时候我们是被下游的大型企业给拖累了,比如房地产开发商等,现在房地产市场正经历调控,那些大企业很容易就把自己的资金压力转移到上游中小企业身上。”

对此史炜认为,原本以大型产业集群拉动附近中小型配套产业和企业的发展是带动中小企业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但中国目前大企业的布局本身存在问题,正经历调整,另一方面许多地方政府对于引导产业集群的做法也有误。

此前史炜曾参与了解多地的“十二五”规划,据他了解,各级地方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不但涉及中小企业发展的规划很少,在理解上也有误区,往往把企业聚集、企业集群和产业集群混为一谈。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特征带有典型的扎堆性,围绕一个大企业、一类产品而扎堆生产加工,”史炜表示,“一些领导以为企业扎堆就是企业聚集,甚至认为这就是产业集群,这就大错特错了。”

以当前正处于关注焦点的浙江民营经济为例,史炜指出转型的浙江民企在面临产业“空心化”时,并没有形成有效的产业替代机制,由于此前长期的扎堆式发展导致过于依赖自身短期的优势,对新的产业要素呈封闭态势,导致浙江中小企业现今处在“十三不靠”的状态,转型举步维艰。

“小企业不转型会死,但要转型马上就死,”史炜如此形容,“转型是需要各种前提条件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渠道、新合作伙伴、新的思维方式、新资金平台等,上述至少应满足三点才敢谈转型,而目前的许多转型,实际上都是揠苗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