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财经>财经动态>  正文

铁道部:对京沪高铁经济效益预期乐观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6月28日   来源:经济观察网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温淑萍 京沪高铁将于6月30日通车运营。6月27日,铁道部的新闻通气会上,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做了通报。

依据铁道部计划,京沪高铁初期开行高速动车组列车90对,其中,有时速300公里开行动车组列车63对,时速250公里动车组列车27对。

但自从京沪高铁预计通车运行以来,关于京沪高铁降速混跑、是否能预期收回投资的讨论异常热烈。

针对此,王勇平称,“我们对京沪高铁经济效益的预期是乐观的,是有信心的。”

理由为,京沪高铁沿线分布着全国四大直辖市中的三个,省会城市两个,人口100万以上的大城市11个。这些地区的面积仅占全国的6.5%,但人口占全国的25.8%,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40%以上,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和最具潜力的地区。

因此,京沪高铁开通运营后,年输送旅客单方向可达8000余万人,使既有京沪线单向年货运能力达1.3亿吨以上。

铁道部预期,时速300公里的客座能力达到10.9万人。时速250公里的客座率达到4.5万人。而且,京沪铁路通道总客运能力比原来增加9.7万。

加上票价不算高,和武广高铁的成功案例,铁道部对于京沪高铁的前景预期较为乐观。

据了解,武广高铁今年1到5月份,发送量同比增长94%,收入同比增长68%。而且,京津城际、沪宁城际高铁,客流增长同样很快。

据铁道部统计,2009年,中国高铁日均发送49.2万人,2010年日均发送达到80.4万人。截至目前,中国高铁已安全运送旅客6亿多人次。

“作为大众化的交通工具,高铁的票价必须考虑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王勇平说,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铁路不能是暴利行业,但也不能长期亏损。如果长期亏损,就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最终将影响广大人民群众出行的需求。

王勇平说,经济学上有一个基本理论叫“规模经济理论”,指企业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扩大经营规模可以降低平均成本,提高利润水平。未来几年,中国以“四纵四横”为主骨架的高速铁路网建成后,高铁的“规模经济效应”将显现出来。京沪高铁地处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它的作用和魅力将在开通运营后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凸显。

“因此,我要明确地向大家表达一个意思,那就是我们对京沪高铁经济效益的预期是乐观的,是有信心的。”王勇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