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财经讯 6月8日消息,“腾讯财经20人论坛·夏季篇”第二场论坛:个税法修正案专家研讨会,今日14:00-17:00举行。
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于6月下旬对个税法修正案进行二次审议,考虑到公众对个税改革的困扰与期待,为了让读者更透彻地了解这个问题,腾讯财经频道联合经济参考报(微博)举办此次“个税法修正案专家研讨会”,并为会议做全程图文直播。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微博)在会上表示,当前的主要问题是财政上要有一个根本的改革,要把从1994年以来确立的这套财政体制,根据时代的发展进行经济结构的改革。
以下为李稻葵发言实录:
李稻葵:感谢腾讯!感谢我们《经济参考报》!今天别开生面,我们为中国经济政策讨论开了一个先河,把观点不同的学者请到一块儿来理性地讨论一个大家非常关注的话题。同时我们也借助互联网媒体向社会公众发布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创举。我相信个人所得税讨论本身结果不知如何,不知道是好的还是坏的,还是成功的,个人有个人的观点。但是这个讨论过程已经为中国公共政策讨论设立了样板。
今天很高兴,三位学术界的先辈发表了观点。我的观点已经在我的文章里表达得比较充分了。我想讲的事情并不太多,核心观点就是个人所得税的改革应该有大局观。什么是大局观?就是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比较要有一个目的目标。什么是目标?难道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是要增加税收吗?肯定不是。国家明确说出要减少1200亿,政府并不指望这样。事实上至少中央政府不差钱。个税改革的目的何在?在我看来有这么多网民积极参与个税改革意见的征求,本身说明个税改革的核心目标,最终目标应该是促进社会的和谐。有了社会的和谐,社会的稳定经济可以继续发展,经济继续发展之后,绝大部分人的收入都可以提高。这就是邓小平提出的改革开放最核心的思想。所以在我看来,这个大局观核心体现在要加强,要提升社会的和谐度。
我们看看影响社会和谐度的因素是什么?到底这个个税是改善了社会的和谐还是恶化了社会的和谐?很多人,包括三位经济学发表了精彩的观点,把中国的情况和国外进行比较。好咱们进行比较。中国如果跟北美、美国比较,甚至跟印度比较,我们的百姓感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福利提供吗?他上学、读书,家里出现了重大的疾病,感受到了非常明显的政府提供的各种社会保障了吗?跟发达国家相比我们明显不足。
为什么不足,道理很简单,我们是从计划经济体制上走过来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不需要搞个税改革。领导干部已经有了福利了,怎么算个税?算不清楚。在那个体制下不搞个税改革是有道理的,当时有一套独特的福利体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对城里一部分居民有非常基本的社会保障,比如说住房。今天我们有吗?我们正在走向现代市场机制,这个过程中,我们相对比较落后的环节就是没有建立起和现代市场经济配套的一套基本的社会福利制度。这件事情没有什么争论。这个情况下,如果老百姓还没有明显感到,我们与现代化市场经济配套的福利制度,如果直接对个人收税,老百姓什么感受?口服心不服。我可以交税,因为你有权力,但是我心里感觉不好。难怪这么多网民在网上发帖子参与这个事情,这本身反映了一个基本事实。
中国经济今天的财政基础何在?并不是简单的传统的西方财政制度。咱们有大量的国有资产,通过持有国有资产,政府不仅可以获得直接的税收,而且潜在地可以获得分红,而且还可以获得潜在的资本增殖的收益。发达国家,一般的国家要不然有非常高的个人所得税,要不然有非常高的流转税,同时又的非常少。我们三个都有,既有很高的国有资产比重,又有很高的流转税,又有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给老百姓的感受是最深的。
事实上是社会和谐成本最高的财政税收,是政治成本最高的5000多亿不到的财政税收,引起了这么多的讨论,我真为我们的政府感到非常的不公,感到非常的愿望。而且这次的出发点是好的,是要减税的,却引起了民众的不满。拿出1200亿可以干很多事情。当前主要问题财政上要有一个根本的改革,要把从1994年以来确立的这套财政体制,根据时代的发展进行经济结构的改革。
1995年提出了个税改革的方针,16年过去了,中国发生了沧海剧变。为什么我们还不能改?这次的财税改革最不令人满意的是,其实我并不不在乎减了多少。但是我想应该有一个大局观,一个前进感,给我们的百姓,给中国体制改革看到一种前进的方向。该怎么办?
我个人的建议,一要明确一个目标,明确一个原则,个人所得税的原则是什么?一这个原则要先多提供一点针对个人的,让老百姓看得见的以个人行为为基准的福利体制。比如说社会救助体制,交通意外险保险公司提供不了,政府能不能提供一些保障。再比如说犯罪分子的孩子并没有人照顾。这些事并不花多少钱,需要机制。
第二,我们的个人所得税,应该是宽税基。有人说是综合收入,可以这么讲,但是我觉得应该把所有的收入捆在一块儿交税。比如说学生的奖学金应该纳入税基,不能说是奖学金就免税了,不能说是国家科技进步奖就免税了。
第三个原则,低税率,只有通过低税率加上宽税基才能真正调整收入差距。搞一个很高的税率,针对别人逃不掉的工资征税,那你顶多收下来的是工资税。稍微有能力的人把自己的公司注册在香港、新加坡每年在国内活动时间不超过几天,就可以交香港、新加坡的税。他是合理合法的,你根本收不着,最后反而打击了我们自己的高端服务业,我们的咨询行业怎么搞起来。
第四个原则,计负担,考虑家庭负担,考虑赡养人口。我同意华生(微博)教授的同意,但是有一点我特别反对,搞各种各样的特殊减税。这个东西是不归路,你到美国任何一个公共图书馆,任何一个小市图书馆,一进门大排的书架,全是各种各样的税法的书,全是特殊减税条例,最后必须请专业律师,每年的4月15号成了美国人纳税的灾难日,邮局都要加班的。香港、新加坡、欧洲都比美国强。非常复杂,这个搞不得。
在这四个原则情况下,我比较现实地呼吁,这一轮的改革也许不可能做大规模的调整,但是我呼吁能不能留一个口子,选择一两个地方政府做点试点可不可以?就算税收各地区之间的逃税漏水行为,咱们跨一个较大区域,搞一个比较粗线条的试点可不可以?看一看宽税基,低税率,计负担,这个搞完之后,当地服务业是不是发展了,整体的税收是不是提高。最后政府拿这个钱是不是更好地补贴低收入家庭了?
所以我觉得这个讨论意义不仅在于讨论方式,而且在于改革,改革是从人民大会堂的一个立法开始,我看这样的改革非常困难,金融危机两年过去了,应该总结一下《劳动合同法》成功还是不成功。就算不成功,再收回来为什么不可以?多搞一点试点,多比较比较。成功的经验总结,上升为国务院条例,最后上升为法律。不管怎么样,我觉得这场讨论意义非常重大。谢谢各位!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