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6月1日,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毕业作品展会现场,一间以打包带外墙,碎木屑地板,纸箱床,太阳能灯组成的“便携式蜗居”吸引了大家的注意。设计者称,这间6平方米的小屋是为城市边缘人群设计的“蜗居”。
在高涨的房价和各种其他的因素下,全球各地都有着各种形式的“蜗居”存在,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
南京大学生打造“便携式蜗居”
6月1日,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毕业作品展会现场,一间以打包带外墙,碎木屑地板,纸箱床,太阳能灯组成的“便携式蜗居”十分引人注目。设计者田园和徐蓓雯表示,这间6平方米的小屋是为城市边缘人群设计的“蜗居”,材料环保轻巧,一个小时就能组装好,造价2065.4元。实验证明,小屋相当牢固,居住没有问题。王路宪 摄 图片来源:CNSPHOTO
6月1日,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毕业作品展会现场,一间以打包带外墙,碎木屑地板,纸箱床,太阳能灯组成的“便携式蜗居”十分引人注目。设计者田园和徐蓓雯表示,这间6平方米的小屋是为城市边缘人群设计的“蜗居”,材料环保轻巧,一个小时就能组装好,造价2065.4元。实验证明,小屋相当牢固,居住没有问题。姚俊 摄 图片来源:CNSPHOTO
“立方体”样板屋在爱丁堡圣安德鲁广场公园首次亮相,据说是世界最小环保屋。
电视下方是可放下来的折叠床。
英国设计师的蜗居
“立方体”
英国设计师设计一种仅9平方米的微型房,虽然面积有限,但厨卫设施一应俱全。它还有一大优点,就是采用节能设备,低碳环保。设计师麦克·佩奇是赫特福德大学认知心理学教师,给微型屋取名“立方体”。屋如其名,小屋约9平方米,有一门一窗,据说是世界上最小的生态屋。
屋内设施齐全,采用类似错层的设计理念,使区域功能分隔清晰:客厅兼作餐厅,摆放着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一张双人沙发,设有一个电视区,同时装有一张可向下折叠的床。床宽1.2米,可睡两人。此外,厨房、卫生间、淋浴一样不少。
“立方体”造价5万英镑(约合8万美元)。房子虽小,胜在舒适。用佩奇的话说,“几个月前,它还只是电脑里的设计图……它将非常舒适,尽管小,但一个人居住很不错”,“如果投放市场,它适合从想省钱的大学生到想就近工作的上班族的各类人士居住”。(据红网)
公寓外观
公寓内部
纽约8平方米超级蜗居
嫌自己的公寓太小吗?不妨看看纽约这间只有8.25平方米,可能是美国最小的公寓。位于纽约上西城高档住宅区的迷你公寓,近中央公园,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每月租金700美元。(来源:中新网)
1月4日,冯增的中巴“房车”停靠在汽车修理店前。新华社记者赵鹏摄
1月4日,冯增站在自己的中巴“房车”驾驶室,这里是他的“卧室”。新华社记者赵鹏摄
一家五口人的蜗居“房车”
河南省淮阳县农民冯增离家打工多年,用积蓄在郑州郊区开了一个汽车修理店。为了解决一家五口人的居住问题,买不起房的冯增几年前花费8000多元买了辆旧中巴车并自己动手改装成一辆“房车”。一家人便蜗居在这辆“房车”里,一过就是四年。直到2010年冬季,耐不住寒冷的冯增才到附近的城中村里花200多元给上学的孩子临时租了一间小房。
冯增的收入远远买不起昂贵的商品房,但让孩子在郑州读书是他最大的心愿。蜗居“房车”的冯增一家人受到媒体和网络的关注,这辆“房车”还被网友戏称为“史上最牛房车”。
1月4日,冯增站在自己的中巴“房车”里整理东西。新华社记者赵鹏摄
1月4日,冯增站在中巴“房车”的门口,车窗外悬挂着分体空调的室外机。新华社记者赵鹏摄
戴海飞的“蛋形蜗居”
戴海飞,24岁,刚毕业半年。利用公司的设计创意,他用竹子造出一座“蛋形”小屋,作为自己的蜗居。小屋两米来高,“蛋壳”上被掏出一个椭圆形的小门,没有锁。小屋的下边,装有轮子,可以挪动。在竹条外,还有竹席、保温膜和防雨膜,最外边,是麻袋拼成的保温层,麻袋里填充着发酵木屑和草籽,“到了春天,里面可以长出草来。
这里,离办公室很近,平地距离4米、台阶29级,不用挤公交,不用付房租,电费水费都省了——房间使用太阳能照明,如果要用水,拿个桶去办公楼提。只是,房间保温性能不是太好,3日下午3点,北京太阳高照,“蛋屋”温度计显示,这里只有5.5℃。由于多方面的压力,12月3日晚上8点,“蛋屋”被悄然移走。
位于海淀区成府路的“蛋形”小屋(12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河边陡坡上长出一排“吊脚楼”
河边陡坡上长出一排“吊脚楼”,仅用一些木条钢架纸板拼凑而成,里面却住了数十人。后湖淌湖村的居民昨致电本报反映,这样的“一次性房”看起来既不美观,也很危险。
记者昨在黄孝河护坡边见到这些简易房,一排大约有五六间,都是用纸板塑料布拼成四面的墙,而底部则用几根工地上的锈钢管和木板斜插在坡上支撑着,半截屋子悬在空中,下面就是黄孝河,远望去颤颤巍巍的。此时,屋内10多工人聚集在一起吃饭,旁边就是黄浦大街至金桥大道快速通道的在建工地。
据住在里面的一位大姐介绍,她们是修高架桥的工人,以前就在马路中间的施工围挡里吃住,现在部分工程完工,围挡要拆,她们只得自行想办法解决住宿问题。房子租不起,只能利用工地的废旧材料,在河边搭起这种一次性简易棚,已经住了一个多月。开始住进去也害怕,一刮风下雨就担心房子会掉河里,久了习惯就好了。
记者发现,除了危险,这里住宿条件也很恶劣,黄孝河水质浑浊发臭,河边到这个季节还有不少蚊蝇。工人们也说,希望施工方能在附近租几间民房给他们住。(武汉晚报2010年11月22日报道 作者:李芳)
在12米宽的地方建造的“Lucky Drops”
据国外媒体报道,长久以来,日本人便一直忍受着拥挤的城市以及严重不足的居住空间,他们的房子个头小得可怜,以至于一名傲慢的欧洲官员一度将它们称之为“兔笼”。但最近几年,日本建筑师却正将这种“不得不小”变成一种优势,你追我赶地为极其狭小的地带设计非传统并且在外观上令人称奇的房屋。
很少有美国人认为一个只有停车位大小的空间足以让他们在上面建造一座房子。但在日本,一座又一座房屋却在极为狭小的地带拔地而起,一些房屋的面积只有区区300平方英尺(约合28平方米)。它们往往采用闪闪发光的玻璃立方体、纤维增强塑料以及超薄钢膜等高科技建筑材料,堪称引人注目的建筑界瑰宝。
“利用更小空间做更多事情”已经成为日本房屋设计的一种潮流,此时的房屋不但可爱同时也富有智慧,让居住在里面的人感到舒适和惬意。超小屋通过摒弃入口、走廊、内墙、壁橱等传统要素尽可能节省空间。房屋的窗户大小形状不一,散布在墙壁上,浴室被一道帘布隔开,家具则可以折叠并塞入墙内,从而让房间拥有多种用途。此外,设计师还为房子覆盖上一层透明皮肤以在最大限度上利用自然光。
在一个只有40英尺(约合12米)宽的狭长地带,东京建筑设计师山下泰裕建造了一座主打“瘦长牌”并且类似大教堂的未来派房屋,取名为“Lucky Drops”。他说:“Lucky Drops建在一个非常狭长的空间上,光线只能从天花板射入。所有光线都来自于顶部,整座房子就像是日本的一盏纸灯。”
山下泰裕说:“一提到房子,人们往往首先想到房屋面积,而作为建筑师的我们想到的则是3D空间。充分利用所有3个维度,我们便可以让空间看上去更大,同时拥有更多功能。”(据北京日报)
5月14日晚,福州尤溪洲大桥南江滨路旁的建筑工地,4840826号集装箱内,打桩工人一起看电视。集装箱内部有电源插座,箱体一侧悬挂了分体式空调,箱顶安装了卫星电视接收器。集装箱四分之三的空间分配给夫妻以外的男工人居住,统一的上下铺铁床,支着蚊帐。
夜里,44岁的焊工窦廷富在两个集装箱中间擦澡。他身后是一个住宅楼小区。
在中国的很多南方城市都可以见到这样的场景:在建的高档别墅或是商品楼群的荒地上,工作和生活着一小批“柜族”,他们多是建筑工地的打桩工人或者技术人员,随着工程的转移,长年住在这些可以移动的集装箱里,成为中国最典型的城市“柜族”。
同时,面向个人出租的改装集装箱住宅也开始在深圳、台州等城市出现,在深圳的一些公路旁,会看到这样的广告,“住人集装箱,每个每日6元”。
2010年5月,中国南方,福州。尤溪洲大桥跨越闽江,在南江滨路旁的工地上的角落中,并排安置了4只集装箱,4840826号集装箱就是其中的一只。它们是工地上打桩工人集体的“家”。
35岁的打桩机机长龚军安和35岁的管家蒋志容(女)是一对夫妻,和他们同住的还有31岁的捆桩工蒋朝齐、26岁的吊车司机龚兵安、44岁的焊工窦廷富和45岁的焊工李先彬。长则3个月,短则几周,4840826号集装箱随着他们流动于各个工地中,他们每完成一处楼盘,就要搬一次家。只要把家当都堆进集装箱,铁门一锁,吊车开过来就可以搬了。
4840826号集装箱是一个国际标准箱,长约12米、宽约2.4米,高约2.6米,由桩机老板购买用来安置打桩工人和技术人员。在深圳有专门生产集装箱房子的企业,一个12米的集装箱屋,价值约1.2万元。这种“箱式活动板房”的寿命一般只有10年。
4840826号集装箱内部用板材吊顶,两侧各开凿出4个约半平米面积大小的窗户并用铁条做防护。箱体中部一侧是宽约一米的大门,同时在集装箱尾部利用自身的门还可形成一个开间。集装箱内部预留了多个插座,总线从箱体引出,用来接驳电源,箱体一侧悬挂了分体式空调,箱顶安装了卫星电视接收器。4840826号集装箱的四分之三的空间分配给夫妻以外的男工人居住,统一的上下铺铁床,支着蚊帐。剩下四分之一的空间大半部分用来做厨房,小半部分就是蒋志容和龚军安的夫妻房。(新京报记者 王申 摄影报道)
2010年5月1日,一个两平方米的蜗居流动屋亮相合肥。
2010年5月1日,在合肥人居展上,一件“mimi墅”作品引人注目,这个只有两平方米的“mimi墅”,可组合成卡式写字台会客室,还装有炊具可解决就餐问题。设计者为一名低碳爱好者,他介绍该“mimi墅”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家”。(据国际在线)
刚刚失业的中西淳成为“胶囊旅社”的常住客,这里一开始只为服务那些因为喝醉酒赶不上最后一班车回家的上班族。
现年40岁的中西淳(音译)去年圣诞节失业。对他而言,他的家比一台卧倒的立式冰箱大不了多少,美国《纽约时报》2日的报道更悲情地用“棺材大小”描述中西淳的“格子间”。
受金融危机伤害,日本现有1.58万无家可归者流落街头。不少失业或面临失业的“蚁族”不得不入住只能横着爬进去的“蜗居”——“胶囊旅社”。
每个格子间深不过2米,宽和高不过1.5米,里面配有一台小电视。
中西淳在“胶囊旅社”的餐厅吃饭。
中西淳入住的“胶囊旅社新宿510”楼道两旁是两排整整齐齐的格子间,好似火车卧铺。格子间共分上下两层,每个格子间深不过2米,宽和高不过1.5米。
格子间全密闭。一个人在格子间里最多能半躺半坐着,根本站不起来。格子间还没有门,只有一个薄薄的屏风作遮掩。每个格子间只配有一盏灯,几个衣架,一条薄毯,一个枕头和一台小电视。小电视只能用耳机听声音,因为格子间隔音效果差,就连轻微咳嗽声都能被“邻居”听到。
空间小,“蚁族”也得把所有生活用品都堆放在格子间内。整间旅社设有统一餐厅和公共卫生间,楼道里满是烟味,摄像头到处都是。中西淳说:“这儿就是一个爬进来睡觉的地方。你得适应一下。”这名中年男子边说边把一套黑色西装往旁边推了推。他说,自己只带了两套西装,因为根本没有衣橱。
中西淳说,胶囊旅社的格子间虽小,但“上铺”月租金高达5.9万日元(约合640美元)。尽管如此,因为可以免费淋浴、蒸桑拿以及使用定期换洗的床品,640美元比在东京租一套公寓房要便宜很多。正因如此,中西淳对蜗居生活还算“知足”,尽管只要在家,就只能躺着。(据新华网 红网)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