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财经>财经动态>  正文

投机者抢进粮食市场 预签合同空手套粮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6月3日   来源:经济观察网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彭亮 庞丽静 在旱情仍未完全解除、通胀预期一路走高的背景下,国内部分粮食主产区近期出现投机资本预签合同“抢粮”现象。业内人士警告称,如果未来粮价上涨,粮食加工企业可能被迫承受更高的收购成本;如果粮价下跌,则可能出现种粮农户利益受损的情况。

广东华南粮食交易中心信息部负责人胡锋2日对本网表示,以中粮美裕为代表的民营资本、以益海为代表的外资、以北大荒米业为代表的国有资本,纷纷在五常投资,扩大收购量,争夺的是高端稻米市场的份额。

“投机资金利用南方旱灾、囤积五常高端大米进行炒作,这种可能性很大,也有炒作空间。因为五常高端大米,产地集中、产量有限。”胡锋说,“但囤积稻谷进行炒作,可能性很小。因为国内年产稻谷1.9亿吨,产量巨大,且国内稻谷储备比较充足。”

北大荒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鑫亚经贸公司副总经理赵幸福也赞同“五常大米可能遭炒作”的观点。

“五常大米一年只有几十万吨的产量。目前五常180万亩水田,其中种植粘稻、黑稻40万亩,这些已经销售完毕。”赵幸福说,“2009年,五常大米就曾经历过一轮炒作。当年年末,五常水稻收购价格被抬高到2元/斤以上。”

胡锋分析,近年来,国家为保护农民利益制定的最低收购价格,被看作是粮价走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家发改委今年2月份公布的今年新粮上市起,适当提高主产区2011年生产的稻谷最低收购价水平。每50公斤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提高到102元、107元、128元,比2010年分别提高9元、10元、23元。国家宏观调控规定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执行主体是中储粮。代表国家进行粮食收购的中储粮,近两年参与市场收购的力度适当减弱。国家规定的最低收购价格低于市场价格,无疑使中储粮减少市场收购。这给其他粮商参与稻谷市场收购提供了条件。国家从2004年开始,放开了对粮食的收购,很多资本都可以参与进来,投机资本也有可能趁机进入。

“竞争越来越激烈了,后进入(市场)的把价格抬起来了。还有些资金进来,弄个‘加工厂’的名义,实际上只修粮库,打的是‘囤粮’、‘倒手’的主意。”黑龙江省鹤岗市永乐米厂厂长张洪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表示担忧。

张洪波介绍,依照当地目前情况,收粮者与农户签订包含“以地包收”、“保底”、“超额奖励”等条件的订单,其增收前景对农户极具吸引力。

“但收粮的人并没有付出真金白银。”张洪波说,如果收获季节粮价没有按预期上涨,投机者很可能并不和农户履行合同,但前期为了与其竞争、同样提价并预签订单的当地加工企业却“没处跑”——这将使当地加工企业被迫提高成本;反之,粮价如果按预期上涨,投机者则履行合同,而当地加工企业想要满足开工需求,可能又要被迫从投机者手中补充购买一部分粮食——这同样会使当地加工企业成本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