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财经>财经动态>  正文

发改委拟调整102种中成药价格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6月1日   来源:财新网

  

中药材大规模涨价,大多数品种同比升幅集中在21%-50%之间,太子参(宣州统)同比涨幅高达438%

【财新网(微博)】(综合媒体报道)国家发改委近期将启动全国中药材价格供应情况调研,制定科学的中成药定价机制,基本药物中的102种中成药有望迎来价格调整。

中国中药协会秘书长王桂华向《第一财经(微博)日报》透露,中药行业原料价格持续上扬,制剂价格持续下降,这一矛盾已引发国家发改委关注。全国性中药材价格供应情况调研将于近期启动,完成调研后,将对基本药物中的102种中成药价格进行调整。

不过,王桂华表示,“但中成药的价格调整还没那么快,国家发改委对化学药调整之后才轮到中成药。”

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监测,自2010年9月以来,同比受监测的537个品种中,每个月都有70%-80%的药材价格,同比上年同期有所上涨。这一趋势仍延续至今。

该中心官网登载的《2011年5月市场价格同去年同期比较监测报告》显示,与去年同期价格相比,537个监测品种中,当月升价品种371个,占总量约69%;降价品种127个,占总量约24%;平价品种39个,占总量约7%。根茎类、果实籽仁类、全草类、树皮类和藤木类品种呈现出普涨现象,大多数品种同比升幅集中在21%-50%之间,太子参(宣州统)同比涨幅高达438%。

报告分析,在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期间,药市整体依旧呈现上升势头,此间宏观经济呈现通胀,CPI指数持续居高不下,尤其食品类涨幅突出,致使物价普遍高预期。中药材在持续多年低价徘徊后终于由2010年的天灾所引发,呈现井喷涨势,其势头更强于食品类的增长。调物价、稳市场将是后期工作的重中之重。

国都证券也分析称,多种因素推动了中药材价格的上涨,首先,自2000年以来国内中药材种植面积呈现大幅减少的局面,全国大部分地区自然灾害频繁,尤其是西南旱灾,使得中药材产量逐年减少,供求缩紧成为中药材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其次,中药材种植和收割的人工成本以及运输成本均逐年提高,直接导致了中药材贸易成本上升。此外,人们对中药需求的增长以及部分游资炒作现象也助推了中药材价格上涨。

而近期南方干旱可能进一步“火上浇油”,影响中药材价格走势。

东吴证券报告称,由于上游原材料价格、人力成本的上涨和新版GMP改造的影响,将使医药行业成本支出增加,而同时,下游医保目录价格不断调整、“双信封”基药招标模式(分别编制经济技术标书和商务标书的“双信封”招标制度),将使企业利润进一步压薄,因此,干旱可能成为诱导中药涨价的最新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