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的大旱仍在持续。本报记者获悉,目前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尚未就旱情是否将导致今年全国粮食减产作出明确判断,但最终结论可能将在未来一到两周内明朗化。
“今年夏粮将获丰收,未受干旱影响,而秋粮中的中稻目前还处于播种期,早稻也还在抽穗期,所以目前无法得出秋粮是否将减产的结论。” 5月31日,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农村室主任蓝海涛向本报记者表示。
农业部官员也持相同看法。农业部种植业司粮油处处长万富世在5月31日告诉本报记者,现在农业部已初步得出夏粮丰收的结论,“但还无法判断今年长江中下游水稻是否减产,更得不出今年粮食是否减产的结论”。
此前,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于5月30日统计,截至5月29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1.044亿亩。其中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5省旱情较为严重。大旱引发连日来市场人士及投资者对粮食减产和通胀加剧的预期。
据悉,农业部预计将在两周后分析评估干旱对早稻、秋粮收成的影响。“只需要再看1周到2周时间就清楚了,如果一两周内还不下雨,则秋粮产量就可能受到比较大的影响。”一位农业专家解释说。
中央气象台5月31日18时发布最新预报称,预计未来三天,除江南北部将有小雨或阵雨外,旱区其余地区将无有效降水,干旱仍将持续。但6月3日起雨水将逐渐增多,有利于缓解旱情。
夏粮丰收 秋粮未定局
宏观部门专家目前的主流看法是,尽管长江中下游省区旱灾严重,但现在要得出该区域粮食将减产的结论为时尚早。
据农业部农情调度和专家分析,今年夏粮将喜获丰收,冬小麦产量有望实现连续8年增产。夏收油菜籽将实现恢复性增产。
万富世解释说,全国的粮食分为夏粮、早稻和秋粮。其中夏粮今年丰收可望,主要原因是西南各省区今年收成不错,同时前段时间华北春季的大旱也未对粮食产量造成大的影响,山东等地反而是丰收的。
至于秋粮,包括中稻、晚稻。目前早稻处于抽穗期。中稻处于秧苗插播期。水稻是否将减产,与抽穗和插播期间是否缺水有关。
他表示,目前抽穗期还没有过去。而中稻插播期间尽管的确缺水,但是农业部已在通过湖泊和河流加强灌溉,如果最近几天内能够下雨,也可以减少干旱的影响。
这一说法在长江中游产粮大省湖北得到证实。据湖北省农业厅统计,目前湖北全省83个县市有1838.2万亩农田遭受旱灾。许多地方中稻迟迟无法插秧。
“地里没有水。中稻秧苗插不下去。” 5月31日,湖北春晖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詹清卯告诉记者,往年此时,他的30台插秧机一天有12-15个小时开工,而现在每天只开工两个小时。
詹清卯领导的合作社,负责湖北孝感市孝南区三汊镇的5万多亩中稻田的插秧工作。眼下正是秋粮早稻抽穗及中稻秧苗播种的季节。但詹清卯感觉今年孝感的降水比往年少40%以上,中稻插秧缺水严重,部分水田已经干裂。
不过,湖北省农业厅表示,目前全省正组织140余万台农机投入抗旱和抢收抢插。詹清卯也说,距离三汊镇50多公里的徐家河水库已经开始调水。野猪湖也正在为镇上的水田供水。
“30日下了一场小雨,旱情有些缓解,但核心是最近几天内需要尽快下雨。让中稻秧苗插下去。” 詹清卯说。
“湖北大部分农民主要以种植中稻为主。中稻比晚稻要早近两个月。所以只要近几天中稻秧苗用水能得到保证,推迟播种10多天问题不大,不会有大的减产问题。” 湖北农业厅种植业处处长周明炎说。
他认为,现在最关键的是,6月份的汛期要尽快到来。“如果该来的汛期还不到来。到时水稻进入生产期,那么对产量的影响就大了。”
近期粮价炒作与减产无关
尽管今年粮食特别是秋粮收成情况尚不明朗,但近期部分粮食品种已出现价格上升情况。
5月30日全国早籼稻期货价格暴涨,但5月31日早籼稻价格批发价为1.6元/斤,一周以来都较稳定。
5月30日,郑州期货交易所早籼稻主力合约1109大涨2.72%,达每吨2648元,其涨幅高居当日各期货主力合约之首,早籼稻指数也以2664点创下了历史新高。
不过,有分析人士认为,近期的粮价上涨与今年粮食形势无关,主要是CPI上升的预期推动所致。
“期货价格上升,在上周一就出现过类似的情况,但是实际的批发和零售价格并无多大变化。” 中华粮网水稻分析师张婷说。
一位粮食专家则告诉记者,目前的干旱的确提供了部分粮食的炒作素材。但前不久春季华北大旱时,减产的说法也很厉害,但并未应验。
“事实上当时只是小苗生长初期。干旱只是气象意义上的,并未影响最后的丰收。现在长江中下游的情况也有可能类似。”这位人士说。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