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继去年12月起全国105个重点城市需及时上报“高价地”后,国土部对地价的监控将“升级”。据悉,国土部已向各省、市、区国土部门下发函件,要求需上报异常交易地块的城市范围,扩大到全国所有县级及以上城市。
在土地供求矛盾突出、地价与房价不断上涨的背景下,地价监控显然是必要的,是研判土地市场形势与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地价监控范围从105个重点城市扩大到所有县城,充分说明监管者已经意识到,地价、房价过热势头在楼市限购令等重拳的打击下,已经向县城蔓延。
不过,在笔者看来,地价监控范围扩大到县城还不是最理想的,很有必要把监控范围扩大到地头,即每一块出让、利用的建设用地价格都应该纳入监控;而且,不能止于地价监控,还应该监控土地闲置情况、供应量、供应对象以及土地用途,这样才能全面掌握土地变化。
土地监控扩大到地头,就可以减少不少土地问题,包括违法问题的发生。其一,避免私自改变土地性质和用途。现实中出现过不少私自把住宅用地改为商业用地、集体土地改为建设用地的现象。土地监控到地头,就能减少土地“变性”情况出现,必然也有利于减少违法用地。目前,土地违法现象依然严重。
其二,有利于保证保障房建设用地供应。发展保障房存在土地和资金两大瓶颈,保障土地供应是基础,但现实中,保障房用地出现了不少“创新”,比如,不请自批、仓促上马者不少;再如,借保障房之名违规圈占农村集体土地、销售小产权房等现象广泛存在。监控每一块土地就能减少保障房用地出问题。
其三,防止土地出让给那些“囤地大户”。尽管国土部和住建部去年就发出通知,因企业原因造成土地闲置一年以上的企业,禁止竞买人及其控股股东参加土地竞买活动。但事实上,不少“地主”依然在贪婪地通过圈地来圈钱。监控每一块土地的供应对象,有利于这一通知的落实。
其四,监控每一块土地有利于掌握真实的土地收入。尽管国土部门每年都会公布上一年的土地收入,但未必一网打尽所有土地出让收入,原因在于,通过协议划拨等方式出让的土地由于过程不透明,收入难以统计。另外,土地监控到地头还能了解土地储备等情况。
土地监控到地实际上并不复杂,只要国土部门要求每个地方每个月把土地储备、土地出让详细情况(包括位置、面积、价格、出让对象等)上报,国土部门随时抽查,就能完全监控到地头。再通过卫星遥感监控,就能进一步减少土地违法和交易异常。毫无疑问,惟有细致的土地监控,我国土地才能依法合理利用。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