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明星基金今年集体波折;嘉实三杰邵健、邹唯、刘天君落水,应对不一;华夏巩怀志和刘文动依然坚守成长股;程海泳加仓金融地产;华商盛世孙建波目前负收益;东吴美女基金经理王炯卸任投资职务。
这是第一次,我以为非常有必要解释一下,我们对于报道对象的选择。
从去年到今年,业绩“变脸”的基金并不罕见。很明显,在市场发生风格转变时,规模庞大的公募基金调仓不易,需要付出比散户更加高昂的代价。
而本周这10位基金经理,都是去年真正意义上的明星,也是各自公司的投研领袖。甚至早在2010年之前,他们中的很多人就已经成名。
如果你曾经享受过鲜花与掌声,当质疑和冷眼到来时,你也不应躲避。
当然,2010年还有另外一些表现优秀的基金,我们没有把他们纳入我们长期跟踪的范畴,是因为他们绽放的时期实在太短。事实上,即便在2010年,我们也更倾向认为,有一批基金的成功,更像是规模小提供的便利、和频繁交易带来的利润,而非公司投研实力提升的结果。
我们也不希望,一年又一年的业绩变脸,会进一步打消投资者对于公募基金管理能力的信心。我们希望你能够充分理解,市场和某一投资理念一次又一次的契合与背离,此后依然会是常态。
事实上,我们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大批去年的绩优阳光私募基金产品同样折戟。即便在吕俊、石波这样的大家旗下,跌幅达到20%的产品并不罕见。并没有数据显示,其他的资产管理产品,在投资业绩和控制下行风险方面,优于公募基金。
因此,我们更倾向于为你探知,这10位已属顶尖的基金经理,未来是否还有继续为你赚钱的能力。
这10个人的名下,管理的资产常年超过800亿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于2010年的新持有人。我们相信,他们的信心源于这些基金经理良好的历史业绩和机构的专业能力,我们不希望他们再受到伤害。
令人欣喜的是,其中有一些基金,近期业绩已经有所起色,表现出对于不同市场的适应能力。
而一些风险偏大的基金,他们今年最可能败给一条机构投资的铁律:不可投资流动性严重不足的资产。
通俗来说就是,由于期初过分沉迷于所谓成长股的神话、配置过于激进,某一些基金重仓股已经无路可退、无人接盘。
我们一直希望,市场和持有人,能够给优秀而勤奋的基金经理们更长的观察期,让他们有空间为你赢得更多的利润。
但是我们更希望,公募基金行业13年来的所有成败血泪,能够令基金公司们记住一些最简单的风控条款和投资纪律。
我曾经有幸目睹了一位明星基金经理声名鹊起的过程,全程他都对我说,压力太大了。
今年,随着业绩不如人意,言谈之中,他的压力变得更大。
如果你知道,他的背后,是总计超过60万户的持有人。你也会明白,业绩的波动,对于持有人和基金经理,都意味着什么。
华夏系一季落水等待翻身:刘文动巩怀志面临大考
对于二季度,巩怀志和刘文动仍然坚持成长型投资理念,看好新经济、供求格局良好的领域
理财周报见习记者 曾雪梅/文
尽管王亚伟2011年业绩靠前,华夏系其它几位基金大佬业绩表现却并不如意。去年带领华夏优势增长杀进三甲的巩怀志和刘文动今年业绩却很不理想,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7.9%,排名跌到了同类基金的152位。华夏复兴的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则为-6.5%,在同类基金中排第121位。
业绩大变脸背后是从成长到价值的市场风格转换。一季度后,管理华夏优势增长的巩怀志和刘文动依然坚守成长股,而华夏复兴程海泳则选择增加房地产和金融的配置。
巩怀志刘文动坚守成长股 业绩不见好转
A股市场在2011年上演了一出风格转换剧烈的大戏,成长到低估值的转换让去年业绩优秀的基金经理纷纷落马,华夏优势增长的基金经理巩怀志、刘文动也不例外。
去年在股票型基金中排名三甲之内,如今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却为负数,华夏优势增长最近一季度的收益率排名更是跌到-8.57%。回顾这次业绩变脸的经过,背后是市场风格的转换。
2010年,华夏优势增长的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23.95%,在所有股票型基金中排名第三,优异成绩的背后是巩怀志和刘文动对新兴产业和消费品的偏爱。在去年的行情中,他们大量减持了金融和周期行业的股票,重点配置了新能源汽车、电子新材料、稀土永磁等新兴产业和医药等消费品。
巩怀志和刘文动在2010年的年报中写着对2011年的展望:“本基金将坚守成长型投资理念,重点关注新经济、消费服务、次新股中细分行业的龙头公司、周期性行业的估值修复机会。”
可惜的是,2011年并不是成长型的时代,低估值蓝筹行情的上演让巩怀志和刘文动管理下的华夏优势增长也从马背上跌落。
在今年的行情中,去年涨势良好的医药行业一片飘绿,行业指数涨跌幅为-6.48%。与之对应的却是巩怀志和刘文动在一季度的超配,相比较市场上对于医药生物行业的标准配置比例3.48%,华夏优势增长的配置比例为9.12%。
然而,今年行业涨跌幅良好的采掘业、房地产业和金属、非金属行业,涨幅分别是7.5%、8%和13%,华夏优势增长的配置比例却远在行业配置平均值以下。相对于平均配置比例19%、3%和7%,华夏优势增长的配置比例是-17%、-3%和8%。
在2011年一季报中,巩怀志、刘文动回顾一季度的操作,认为对于消费股和科技股的重仓对于基金业绩产生了负面的影响。然而,对于二季度的操作,二人仍然坚持成长型投资理念,看好新经济、供求格局良好的领域,比如水泥、煤化工,加入了金融地产的估值修复机会。
和对成长型投资理念的坚守对应的是依旧惨淡的业绩。
2011年华夏优势增长第一季度的复权单位净值为-3.26%,从4月1日到5月17日的复权单位净值为-5%。从基金净值与上证指数的曲线比较图上看来,一季度后,两条曲线的偏离程度还有越拉越大的架势。
从2011年至今的基金净值走势来看,与去年经常维持在2元以上的情况不同,从一月开始,华夏优势增长的净值开始下降到1.8元左右,最低在2011年1月15日达到过1.778元。
其间经过短暂回升,截至5月18日,份额净值为1.872元,依旧没有超过2元。
程海泳翻身艰难 房地产先涨后跌金融萎靡不振
华夏系此次落马的还有华夏复兴的程海泳。2010年,华夏复兴的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16.81%,在所有开放式基金中排名靠前。
2010年,华夏复兴在消费、战略新兴产业、新疆区域板块获得了超额的收益,同时,周期股的配置较低。
实际上,在2010年末,华夏复兴对今年行情有所察觉,在行业投资策略上,华夏复兴的观点有所调整,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需要相应增加周期股的权重。
然而,数据证实程海泳一季度的操作并不理想。上证指数一季度涨幅为1.03%,华夏复兴一季度的净值涨幅却为-5.8%。
2011年一季度,虽然华夏复兴在行业、风格配置层面增配了水泥、家电等周期股,但力度仍然不足,组合持有的消费、新兴产业个股表现落后。使得净值增长幅度远远落后上证指数涨幅。
2011年一季度,在华夏复兴的前十大重仓股中,广汇股份、老白干酒、大商股份和中国平安股价大跌。
广汇股份一季度股价下跌了17%,老白干酒下跌了18%,大商股份下跌14%,中国平安则下跌11%,严重拖累了基金业绩。
而涨幅为36%的海螺水泥和涨幅为23%的洪都航空,华夏复兴只配置了300万股左右,在十大重仓股中占比倒数,对净值贡献有限。
2011年一季报中,华夏复兴看好金融、地产股的估值修复。主题投资也将继续,此外,优秀的消费、中小市值成长股等从长期看具备绝对收益空间,但在短期内可能缺乏相对收益。
然而,数据显示华夏复兴这场翻身仗打的不容易。
华夏复兴的净值最近一个月涨幅为-3.66%,上证指数为-3.46%。最近一周净值的周涨幅是-0.5%,对应的上证综指是1.19%。与此对应的是金融指数走势萎靡不振,房地产指数小涨之后的下跌。
去年冠军华商孙建波暂时掉队,仍押注新兴产业
华商动态阿尔法一季报公布的前十大重仓股中,同期跑赢大盘的仅有两只,其余8只涨幅均为负
理财周报记者 翟乐/文
每年的12月31日,都是基金业为之癫狂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会诞生“年度冠军”。2010年之前的三年,一个叫王亚伟的人带着他的华夏系基金连续三年摘得此殊荣。然而,2010年12月31日,一个叫孙建波的人带着他的华商系基金将历史改写。
2010年,华商盛世成长以37.77%的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摘得公募基金业头衔,华商动态阿尔法也以24.64%的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排名靠前。时隔数月,这两只基金在排行榜的前列却黯然消失了……
Wind数据显示,2011年年初截至5月16日,华商盛世成长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7.33%,华商动态阿尔法净值增长率则为-11.58%。
投资风格与市场主线
背离导致业绩下滑
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华商系基金业绩遭遇下滑?
2011年初至5月18日,上证指数涨幅1.89%。而华商盛世成长一季度前十大重仓股中,同期只有中恒集团、铁龙物流、深圳惠程、海螺水泥、贵州茅台分别以5.47%、12.42%、20.88%、31.56%和12.27%的涨幅跑赢大盘,其余5只重仓股则低于大盘涨幅。
华商动态阿尔法的表现似乎更不尽如人意。在一季报公布的前十大重仓股中,同期跑赢大盘的仅有两只,分别是长春高新,涨幅0.68%;新海宜,涨幅5.16%。剩下的8只重仓股涨幅均为负。
对此,华商基金内部在回复理财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华商盛世成长的核心持仓品种在一季度经历了持续的抛压,股价表现疲软。因此,即使及时增加了周期股的配置,但是整个基金的净值表现仍然落后。
而华商动态阿尔法表现欠佳的原因在于,2011年以来,市场对周期股和消费以及新兴产业类股票估值差异的修复,消费以及中小新兴产业类股票经历了较大幅度的下跌过程。由于华商动态阿尔法的配置主要集中在中小新兴产业类股票上,因此基金净值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跌。
华商基金人士解释道:“基金持有人期望所持有的基金表现好是很正常的,基金经理也努力去达成这个目标,但是要求每个阶段都表现好,确实很难,我们应该关注更长期的业绩回报。”
除了行业配置与今年市场主线背离外,好买基金(微博)分析师曾令华向记者分析道:“不置可否,华商盛世成长的选股能力确实比较强,但是交易能力欠佳。这就好比一条腿走路。规模大是一个原因,不容易做轮动;另外,去年该基金的换手率很高,但今年的换手率有所下降,所以导致净值波动增大。”
短时间风格难改 坚持新兴产业
Wind数据显示,4月初以来截至5月17日,华商盛世成长基金收益率在248只普通股票型基金中排名第39名,位列前1/6,排名上升率达67.65%。
而德圣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江赛春(微博)则告诉记者:“2011年上半年是市场对消费以及新兴产业类股票估值修复的过程,华商系基金的业绩要想真正恢复到往日的风采,必须等估值修复过程结束,所以上半年业绩完全恢复的可能性不大,下半年会有机会。”
好买基金分析师曾令华也表示,华商系基金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投资风格,短时间内很难改变,即使仓位有所调整,但策略变化不大。
记者翻阅华商动态阿尔法一季报发现,在“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一项中,梁永强表示:“未来新一轮的地方投资可能会从原来的方向转向新兴产业的投资,市场的风格可能会更偏向于新兴产业以及一些高成长类股票。本基金的投资方向并不会因为短期市场风格的变化而发生大的变化。”
由此可见,华商系基金依然偏好去年给他们带来好运的新兴产业。
大基金嘉实跑输指数 邵健邹唯刘天君应对各不相同
面对一季度业绩的惨淡,邵健依然坚守成长投资理念,刘天君积极调仓应对,而邹唯则选择减仓防御
理财周报见习记者 曾雪梅/文
成也成长,败也成长,这是嘉实基金最近业绩的真实写照。2010年嘉实基金旗下三大将邵健、刘天君、邹唯踩中了中小盘的行情,业绩优秀。然而面对2011年低估值蓝筹股的估值修复行情,业绩却萎靡不振,三大将纷纷落水。
面对一季度业绩的惨淡,邵健依然坚守成长投资理念,刘天君积极调仓应对,而邹唯则选择减仓防御。
邵健不改成长理念 医药股回暖业绩好转
邵健管理的嘉实增长2010年可谓奖项颇丰,三大基金奖项接连而至,管理的另一只基金嘉实策略也不甘示弱,拿下“2010年度混合型金牛基金”。
邵健的理念是成长,成长的理念让他在2010年取得优异的成绩。
然而,面对2011年A股市场上低估值蓝筹股的一路走高,嘉实增长和嘉实策略一时间业绩变脸,风光不再。截至2011年第一季度,嘉实增长的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9.32%,在同类型基金中排名95位。嘉实策略的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11.16%,在同类型的基金中排名113位。
在2010年末嘉实增长的年报上,邵健对于2011年的展望依然是成长,将继续以成长投资为主,兼顾主题型与价值型的投资机会。而在2011年一季度的操作中,邵健也坚持了对医药、信息、食品的超配。
只是,对成长股的坚持换来的却是一季度以来医药、信息和食品的一路走低。其中医药行业指数跌了6.5%,信息跌了2.06%,食品则跌了1.33%。
面对一季度的业绩惨状,邵健在2011年一季报中说,A股市场将继续呈现震荡特征,结构方面,业绩差异带来的表现差异仍然将继续。成长股在经历了前期的下跌后,风格压力有所减轻。
因此,继续坚持成长的投资理念,不改初衷。
坚持成长股的投资理念背后是慢慢向上证指数曲线靠拢的净值增长曲线。
嘉实策略最近一周的涨幅是-1.3%,上证综指的涨幅是1.19%。最近一个月的净值涨幅是-2.47%,上证综指涨跌幅是-3.46%。
两根曲线慢慢靠拢的原因是医药股的回暖。2011年4月28日,医药指数从3747点开始回升,截至2011年5月19日,医药指数为3887.4点。
二季度未知 邹唯防御减仓面对
邹唯,作为嘉实基金的大将之一,曾经在2006和2007年的大牛市中同时管理3只基金,共赚178亿元,一战成名。他管理的嘉实主题精选2010年的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19%,业绩靠前。
然而2011年,邹唯恐怕无法成为“最赚钱的基金经理”了。2011年一季度,邹唯管理的嘉实主题精选的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7%,在同类型基金中排名63位。
邹唯在2010年的年报中对2011年的展望显得十分谨慎,“市场的变化很复杂,我们不能简单地以线性思维的方式来前瞻判断经济的走势。”
而在2011年一季度的实际操作中,邹唯超配了农、林、牧、渔业还有医药行业、信息行业。其中农、林、牧、渔业一季度行业指数跌了3.5%,医药行业指数跌6.5%,信息跌2.06%。
在前十大重仓股中,他重仓的国脉科技、荣信股份、哈飞股份和康美药业,一季度纷纷下跌了11%,20%,5%和14%。
邹唯认为二季度的市场充满了不确定性的风险,面对一季度的“亏钱”,邹唯采取了降低基金组合仓位的防御策略。
防御收到微小的效果,嘉实主题精选最近一周的净值涨幅是-1.31%,对应上证综指1.19%的涨幅。最近一个月的净值涨幅-1.89%,对应上证综指的涨幅是-3.46%。与上证综指的差距在缩小。
刘天君积极调仓 嘉实优质情况稍有好转
嘉实股票投资总监刘天君2011年前半年的日子也不好过。
2011年他管理的嘉实优质企业的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7.5%,在同类基金中排名141位。而2010年,嘉实优质企业的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23.23%,位居同类型基金的第六位。
2010年,刘天君很好的把握了中小股行情,在医药和机械等行业的配置上取得了较好的回报。
在2011年一季度的操作中,刘天君进行了积极的调仓,他增持了建材、家电、工程机械的配置,同时减少了食品饮料、农业、医药的配置,然而由于初期过度重仓大消费类行业和中小盘使得业绩跑输指数。
在2011年一季度的重仓股中,除了格力电器、三一重工和海螺水泥等涨势较好外,其它重仓股均有下跌。分别是东阿阿胶、云南白药、五粮液、歌尔声学、科伦药业、贵州茅台、王府井。
对于未来的操作,刘天君将重点放在了低估值板块中的成长型公司上,看好工程机械、家电、水泥、建筑工程等受益于保障房的相关行业,而从中长线来看,依然看好品牌消费品、医药、稀缺资源、节能环保。
而刘天君的调仓动作也使嘉实优质企业的情况有所好转,最近一周嘉实优质企业的净值增长幅度为-0.53%,上证综指的涨跌幅为1.19%。最近一个月嘉实优质企业的净值增长幅度为-0.94%,上证综指为-3.36%。
美女明星东吴王炯今年跌落,卸任基金经理专注团队
王炯:“下半年看好消费类和新兴产业,坚持关注成长股的投资机会。”
理财周报记者 陈强/文
2010年是东吴不平凡的一年,2010年也是铸就王炯辉煌的一年。
而2011年,一大批曾经辉煌的明星基金表现平平,其中也包括王炯。她错过了一季度的金融股行情,而重仓的食品饮料遭遇大幅回调。对此,王炯向记者表示:“对于新兴产业和大消费前期的回调,仅仅只是长期上升趋势中的短期调整阶段。”
王炯擅长熊市
王炯在2004年东吴基金公司刚成立时就加入了,可谓是开朝元老之一。后担任东吴基金公司投资总监,并且兼任东吴双动力和东吴进取策略的基金经理。
2010年,东吴旗下6只股票类基金中有4只跻身同类型基金的前20名。其中东吴价值成长双动力(以下简称东吴双动力)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23%,在可比的238只股票型基金中排名第七;此外,东吴进取策略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21%,在可比的125只偏股混合型基金中排名第五。这两只基金当时的基金经理均是王炯。她成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明星基金经理。
截至5月16日,今年以来东吴双动力净值增长率为-10.46%,在可比的238只股票型基金中排名199位;东吴进取策略净值增长率为-12.19%,在可比的125只偏股混合型基金中排名119位。此外,东吴旗下其他四只股票类基金业绩也很不理想,排名靠后。
其实就东吴双动力四年半以来的市场表现看,王炯在熊市中的表现大大好于牛市。据wind数据统计,东吴双动力2007年在可比的67只股票型基金中排名38位,2008年在可比的103只股票型基金中排名第8,2009年在可比的138只股票型基金中排名137位,2010年在可比的238只股票型基金中排名第七,2011年截至5月16日在可比的238只股票型基金中排名199位。
长期看好消费 不惧短期调整
东吴双动力今年业绩不好主要是重配了食品饮料行业,这个行业去年底以来就一直调整。东吴双动力2010年年报显示其所持有的食品饮料板块股票市值占基金净值的18.23%,而且今年一季度在这个板块下跌途中,双动力继续加仓,目前市值占基金净值比例高达21.37%。这无疑对基金净值有较大的拖累。
东吴进取策略也同样配置了很多食品饮料,和东吴双动力所不同的是,今年一季度东吴进取策略没有选择继续加仓,而是较大幅度的减仓,配置比例从去年底的19.32%减少到一季报的13.83%。
此外,在突如其来的风格转换中,东吴双动力基本没有享受到大盘蓝筹估值修复的行情。2010年年报显示其对金融保险股的配置比例极低,只占基金净值的1.38%,一季度更是低到0.75%。因此一季度银行股的行情对东吴双动力净值的贡献接近零。
东吴进取策略更是如此,2010年底对金融保险的配置比例为0.06%,今年一季度为零。
这也就不难想象东吴双动力和东吴进取策略为什么今年业绩如此靠后。
对此,王炯表示,对于新兴产业和大消费前期的回调,仅仅是长期上升趋势中的短期调整阶段。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和转型如何演绎,市场的确很难达到一致的预期,所以市场难以出现持续的强劲上升行情,而是呈现震荡和结构性特征。在这样多变的市场里,希望投资者能用更长的时间来衡量基金的业绩和表现。
“对于市场和业绩的短期调整,我们并不畏惧”,王炯对此看法平和而坚定。
她认为:“经济结构调整的大方向应该不会改变,回调只是暂时的波折,中长期还是看好消费类和新兴产业发展。坚持关注成长股的投资机会,分享其业绩高速增长所带来的财富增值,从而带来超额收益。”
卸任基金经理之后
2011年5月14日,东吴基金公告,王炯不再担任东吴双动力和东吴进取策略的基金经理,前者由王少成接任,后者由朱昆鹏继续管理。
王炯卸任两个基金的基金经理给了市场无限的遐想。
这或许是东吴在经历成长的阵痛后一次重要的战略变革。
东吴基金公司给记者的回复是:“王炯要从具体的基金管理事务中脱身出来,以后重点是思考如何才能实现整体业绩的可持续性,而不是某几只基金产品。她要做整个团队的思考先行者,做完善团队的组建者,换个角度,换个层次,引领团队前行。”
王炯本人也表示:“每个人对于市场的理解和认识,都不可避免的具有局限性。基金经理有着各自的能力圈,在能力圈内投资,是在市场上长期存活的根本。如何在一定时期内,捕捉更多的投资机遇,这就需要整个团队的实力配合来延伸基金经理的能力圈,圈圈相连,形成整个团队的合力。”
现在公募基金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竞争已经白热化,公司之间同质化竞争严重,无异于肉搏,十分残酷。东吴基金也只是刚刚摆脱中小基金困境,如果要有进一步的提升和长远的发展,就需更好地思考自己的定位,要对投资管理、专户理财等进行重新审视和布局,形成自己比较鲜明的竞争优势。
“以前总是在具体事务中循环忙碌,投向远方的目光和思考太少。社会总是在不断变化并且产生新的挑战,学会打开自己的思想并接受新的视角,不断的学习和反思,保持开放的心态,这样才能不断超越自己。否则,如何能够引领整个团队进步?”
作为投资总监,她一直比较推崇基金经理们在风格上百花齐放,她不试图将自己的投资哲学强加于他们,而是希望他们能够充分挖掘自己的优势。她如今只是希望做个思想的先行者,引领大家去思考;她还希望能通过对团队架构的完善,实现投资个性化与投研整体实力的辩证统一,“从中找到东吴基金投资的差异化生存路径。”王炯对理财周报记者说。
当记者问道下半年东吴打算如何突破时,王炯给的回答是:“一方面,把人才放到一个绝对的高度,注重团队建设,提升投研团队的实力,为基金经理提供更好的决策平台;另一方面,下半年的操作思路上,中长期还是看好消费类和新兴产业发展,坚持关注成长股的投资机会。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