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推出每10股转15股派15元的最牛分配方案,中瑞思创一度受到市场的热烈追捧,股价甚至跃上百元大关。不过,除权以后的表现却令人大跌眼镜,除权以后的15个交易日里跌幅高达41%。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中瑞思创的董事兼副总经理俞国骅于5月5日、5月9日通过大宗交易平台分别减持公司无限售条件流通股100万股和80万股,减持均价分别为21.65元和21.15元,均明显低于当日的最低价23.80元和23.21元,让人费解。
低价甩卖错觉源于高价发行
乍一看,与中瑞思创不久前的最高价104.08元相比,俞国骅抛售中瑞思创的复权价为55元左右,低了近一半,也比58元的发行价低,似乎是贱卖了,但其实不然,因为其持股成本早已收回,在目前价位抛售完全是高价套现。俞国骅持有的限售股刚刚于5月4日解禁,第二天就迫不及待地减持,可见其对在目前价位减持相当满意,并且愿意折价“让利”。这个事实足以证明,当初中瑞思创IPO的定价大大高估,更荒唐的是上市以后还遭到爆炒,一个高送转方案便促使中瑞思创跃上百元龙门。抢权的投资者期待除权以后的填权行情,结果却是大幅贴权,只能长久品尝盲目冲动的苦果。
中瑞思创的高送转迎合了二级市场投资者的偏好,把高送转等同于投资高回报,而事实证明,离开了业绩的支撑,高送转就是一场无益的账面游戏。虽然中瑞思创的高分红是真金白银,但羊毛出在羊身上,对二级市场高价买进者来说,股价的暴跌早就化其于无形,真正坐享其成的是那些已经零成本的老股东。造成这一切的就是市场化发行新股政策,凭什么给中瑞思创IPO定出58元的高价?当初为什么就不能预见到今天的这一切呢?
中瑞思创并不是个案,类似的个股还有很多,这里不能不说的是海普瑞,这是另一种盲目性的典型案例。海普瑞如今的复权价已经较发行价跌去了一半,如果是在过去,恐怕很多投资者会觉得投机的机会来了,想想比新股申购者已经便宜了那么多,更不要说在188元买进的人了,但是投资者现在感觉到的仍然是后怕。为什么?当初的IPO定价只考虑了4010万股的发行量以及当时的市盈率,而完全忽视了其总股本多达4亿股。现在才知道这些股票都要来收钱了,即使跌破发行价一半还是暴利,于是害怕了。可当初干吗去了?凭什么就定出了148元的离谱发行价?现在只能成全高盛的暴利了。
高溢价支撑不起假小盘股
有人根据今天新股频频破发的现状断言新股市场化发行已经成功,因为新股的发行市盈率开始有所降低了。其实这仍然证明了新股市场化发行政策的失败。站在市场化的立场看问题,从现在新股破发成为常态的事实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此前的高价发行新股是合理的,至少是符合当时的市场实际情况。当时高价发行的新股普遍在发行价的基础上还涨了一倍,说明那个时候询价定出的发行价不算高,二级市场能够承受,并且还有较大的获利空间,倒是现在发行市盈率有所降低的新股定价太高了,市场从其上市第一天起就不能接受,跌破发行价也乏人问津。
盲目跟风的投资者总是大多数,他们总是可悲地承担着最终买单者的角色,因此板子打在他们身上是不公平的。
首先要打板子的是新股市场化发行政策,这是导致以低价甩卖之名实现高价套现的源头;其次是那些寻求高价IPO的拟上市公司,他们东拼西凑起一些投资项目,高价发行一小部分新股,便以小盘股的假象迷惑投资者,从而让手中数量更多的股份享受小盘股的高溢价;其三是那些自诩高度专业化的询价机构,他们给IPO的定价机械僵化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完全是纸上谈兵,单凭招股书上的数据就敢给出那么高的定价;其四是二级市场的炒家,利用新股上市之初的小盘股假象炒作获利,始乱终弃,最终将烂摊子扔给中小投资者去承受。
严重的问题在于这一切迄今为止并无任何实质性的改变,一切仍在周而复始。如最近过会的比亚迪,那么大的公司却只发行7900万股A股,根据现在H股的市价预计发行价在27元左右。这显然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结果,因为只有发行量较小,才可能发出那么高的价格。但上市以后呢?那14.82亿股的A股大小限也要搭上这班高价车享受小盘股的高溢价吗?海普瑞的前车之鉴不能这么快就忘了吧?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