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进城当“8毛钱贵族”去了!我也去!漫画/王珏
“一周”乃周治宏,《北京晨报》财经记者,兴趣广泛,乐于思考,热衷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一周调查”,说故事,讲道理,探秘隐形行业,步入事件深处。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至openweek@vip.sina.com,恭候啦。
经济学中“资本家把牛奶倒进河里”的案例,很多人都听说过,同样的事情如今正在中国的农产品市场上演,农民选择把蔬菜直接犁掉,而不是推向市场。另一边,市场菜价虽然开始进入季节性下降通道,不过依旧被抱怨过高,个中原因何在?
八分一斤无人要——菜贩无利
“新闻里说菜农的卷心菜8分钱一斤都没人要,可是买菜的时候却发现还是很贵,菜价到底贵还是贱啊?”“八分钱一斤无人要”的新闻令很多网友很郁闷,因为他们买的菜价格并未降多少。
实际上,悖论不止于此。流通成本高企的问题遭遇多方声讨,不过,从地区收购商到运输环节再到城市批发商,每个环节都坚称自己利润并不高。
而一些消息显示,导致农民任由菜烂在地里或者干脆铲掉种新东西的原因之一,是往年杀到田间地头收菜的菜贩子,由于利润不够,今年没有按期按量到来。显然,如果利润够高,菜贩子不会不按期来的,没来的话,只能说明确实没利润了。
那从田间地头到销售终端,菜价翻涨数倍却都没有利润,到底什么因素在起主导作用呢?
只降批发不降零售——终端生病
天气晴好、蔬菜供应量上升,“理论上”的蔬菜价格正在缓慢下降。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上一周国内大中城市蔬菜批发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下跌,三周更是累计下跌了16.2%。农业部的报告也称,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均价环比下降了8.8%。
不过,这些价格无一例外是批发价格。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家居民小区内的销售点发现,菜价并没有明显下降。
“在城市零售终端上,低价还没有完全反映出来,根源在于成本过高、没有竞争。”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研究所副院长郑风田(微博)教授表示,目前城市里面,往往一个小区内,销售蔬菜的摊贩仅一两家,摊位有限,租金由物业收取,处于半垄断状态,价格自然降不下来,“按目前的局面,可能还要一两周才能体现出来。”
“虽然政府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建了一些很便宜的市场,但是毕竟数量有限。”郑风田表示,对比路边“流动摊贩”的销售价格就可以看出问题,直接从产地进货的“流动摊贩”,销售价格与产地价格接轨的很好,不过他们并无“合法销售资格”,加上供应并不稳定,不足以对整个市场价格产生影响。
菜价飙涨引发“羊群效应”——供大于求?
与今年蔬菜“大丰收”不同,去年和前年,连续两年蔬菜价格均在年初出现持续攀升的情况,尤其是去年更为明显,由于天气原因,蔬菜价格一直涨到了五月下旬,即使在随后的回落过程中,仍旧出现过阶段反弹。
数据显示,从前年底开始,蔬菜价格进入上升通道之后,一直持续到去年5月下旬下降为止,平均价格涨幅超过一倍,一些小品种的蔬菜,例如大蒜、辣椒,价格一度翻了十几倍。
由此,相关部门和一些分析者很轻易就可以将问题归结到“信息不对称”上面来。根据最简单的经济学原理,前两年菜价飙涨,吸引了大量农民进入,产能急剧扩张,今年必然供大于求,菜价下跌也就可期了,这与“资本家倒牛奶”的内在逻辑一致。
不过,问题显然没有这么简单。对于任何一个农民来说,信息不对称固然存在,但是基本的季节因素更重要,由于顺季节蔬菜种植成本低于大棚蔬菜,经过冬天和春节前后的涨价,进入气温回升的春天时,蔬菜价格必然会出现下滑,农民不可能没有心理准备。
涨价是把“双刃剑”——成本上升
实际上,过去两年分析农产品价格飙升时,一个最常见的解释就是成本提高,包括用工成本和农资成本。而如一些行业人士则表示,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同时,也进一步拉高了这些东西的成本,成了一个互为因果的关系。
一份行业研究报告显示,东北地区雇工成本,2006年为每天30元,而今年已经上涨至120元至150元之间,5年间上涨了4倍多。化肥、棚膜、柴油等农资价格同样如此,过去几年间,多种化肥的平均涨幅接近翻倍,柴油价格也是接近翻倍。
“8分钱一斤只是个抽象概念,关键还得放到去年农资、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涨的背景下来观察。”一位行业人士表示,目前农民身上所承受的压力,是去年成本大幅上升之后的劳动力、农资投入,如果成本消化不了,他们自然也没必要再搭进新的劳动投入,而是选择不去收获。
晨报记者 周治宏
(北京晨报)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