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山东拥有全国最具规模实力的地方炼化企业群体,但是随着中石油、中石化等央企的强势进入,以及国际石油巨头的频频示意,山东多年形成的地炼市场格局估计会发生一些比较大的变化。”4月13日,山东省炼化协会会长刘爱英对记者说。
据介绍,我省有地方炼化企业21家,规模实力在全国名列前茅,成为炼化版图上不可忽视的势力。但是,从去年以来汽柴油国家标准升级、燃料油消费税调整、淘汰落后炼化装置等多个政策的出台,给油市带来了诸多变数。同时,随着部分地方炼化企业新增产能集中投产,加上中海油、中国化工、中化等央企的布局和国际石油巨头的觊觎,山东地炼市场面临诸多力量的推动,地炼格局或将出现新的变化。
地炼企业“无米下锅”
“尽管我省的地方炼化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也为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生存的环境却一直没有改变。”刘爱英对记者说。
刘爱英所说的生存环境主要是指地方炼化企业的原料油供应难题。目前,地炼企业加工原料的来源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国家计划内的配额原油,每年仅170万吨,远远满足不了需求;二是从国外进口的燃料油,也就是经过初次加工的重油;三是回收分散于主要油田核心区之外“散井”的原油。
“由于原油主要掌控在几大央企手里,分配给地方炼化企业的非常少,地方炼化企业没有资质进口原油,主要的原料就是进口的燃料油,企业常常吃不饱。”刘爱英介绍。
目前,我省地方炼油行业21家炼厂总产能接近5000万吨/年,但常年的实际产量在2500万吨左右,2010年的产量是2600万吨,约一半产能闲置,而主要原因就是无油可炼。
地炼企业油源紧张的另一原因是产能的不断提升。因为国家发改委明确表示“到2011年我国将淘汰100万吨及以下低效低质落后炼油装置,积极引导100万吨—200万吨炼油装置关停并转”,所以尽管行业产能过剩,地炼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扩大自身产能。
据介绍,2011年山东地炼将迎来新一轮加工能力集中投产高潮,预计约有近2000万吨产能投产,总产能将突破8000万吨,无油可炼、开工率低的局面恐将更加严重。
国际巨头频频示意
“地方炼化企业迫切希望引入新的投资、建立新的合作模式,破解原油不足和销售不畅等瓶颈。”刘爱英说。
前不久在青岛举行的第四届山东地炼市场与发展峰会上传出消息,尽管当下地炼行情并不乐观,但是却难以遏制国际石油巨头的扩张热情,他们对山东地炼市场早已虎视眈眈。
据悉,近段时间,致力于石油、天然气领域的国际能源咨询和通讯公司USICapital携多家国际石油公司对山东地炼进行全面探营,其中包括BP、康菲石油、道达尔、壳牌等多个国际石油石化巨头。除了国际石油巨头外,其他一些外资企业也看好山东市场。比如全球著名的工业气体生产商普莱克斯就一直希望和当地地炼企业合作建厂,联手做大山东市场。
此前,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央企已开始了对山东地方炼化企业的收购或整合。中国化工集团目前已在山东完成了对济南石化集团、济南长城炼油厂(即蓝星石化)、正和集团、华星石化、昌邑石化和青岛安邦石化6家地炼企业的整体收购、重组或控股。
地炼格局或将生变
地炼企业炼油综合实力的不断壮大,对资金和原料的需求日益迫切,势必会造成原料竞争、销售撞车以及环保等压力,新一轮的洗牌在所难免。
“无论是央企,还是国际石油巨头,都看好山东地炼这一丰厚资源,都在借机会布局山东市场。”刘爱英分析认为,山东地炼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绝不是人们想法中的小炼油,各企业的规模、实力及经营管理水平与央企旗下的炼油厂不相上下,特别是东明石化、正和集团等企业产能已经达到千万吨,实力不俗。
刘爱英介绍说,“十二五”期间,山东地方炼化企业将向高精尖方向发展,在规模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将原料吃干榨尽。
但原油瓶颈却让各地方炼化企业捉襟见肘。“原油进口市场不放开,国家调配份额太少,原料瓶颈还是存在,这些涉及政策层面的难题不容易突破,短期内只得靠市场解决。”此前,在山东炼化协会的协调下,山东地炼企业也想组成大的集团公司,但是由于产权结构太复杂,又没有超强实力的企业主导,不得不作罢。
刘爱英表示,很多企业为了解决原料之缺纷纷寻求合作,此次国际石油公司对山东地炼集中探营,既为地方炼厂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尤其是一些规模小、抵抗风险能力弱的炼厂,可以借机寻求石油巨头的支撑。这或许会为山东地炼市场注入新的活力,从而使山东地炼产业格局发生变化。本报记者左丰岐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