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财经>财经动态>  正文

北京推政策鼓励私人购纯电动车 推广仍有风险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4月7日   来源:中广网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观察》报道,未来五年,北京市鼓励私人购买纯电动车,不用摇号、不限行,同时还不用纳税,纯电动车将会享受“一路绿灯”的政策待遇。对此业内人士认为,急速推广新能源汽车并不可取,试图“弯道超车”的做法风险很大。

网友对诱人的优惠政策充满了疑虑。有网友觉得,纯电动车好是好,关键是能不能开上路,使用方便才是最重要的,还有人担心电动车的价格,觉得还是太贵,不到10万块钱以下就不买,另外也有网友提到,到时候这个废弃的电池怎么办?会不会形成新的污染呢?北京的网友说的更现实一些,不摇号、不限行,那马路上的车不就更多了吗?

针对网友关心的话题,经济之声特约观察员、资深车评人谢卫(微博)列作出评论。

听到消息喜忧参半

主持人:北京市将在未来五年鼓励私人购买纯电动车,而且享受的政策也很吸引人,不限行、不摇号、不纳税,但很多的网友好像并不是特别感兴趣,疑问还特别多。您听到这个消息后第一反映是什么?高兴吗?

谢卫列:喜忧参半。喜的是北京市终于可以在新能源车的制高点上占一席之地。在此之前已经有5个城市开展了新能源车的试点,北京市并不是第一家开展新的能源车的服务的特大型城市。忧的是可能如同网友担忧那样。我对北京市这项政策可能更多的是疑虑而不是欣喜。

充电设施不配套 会给城市“治堵”添堵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就这些疑虑再来和您做一个深入的探讨。首先是绝大多数人关心的治堵的问题,因为现在路上太多了,所以我们才采取了摇号、限行等等这样的措施,现在如果购买纯电动车不摇号、不限行,那么这些车都上路了,这不是给城市的治堵更添堵吗?

谢卫列:网友们看问题比较敏锐,尤其是北京市没有建立充分的充电网络,包括充电站、充电桩,这一问题更加突出。据业界内幕称,纯电动车大部分数据都是在试车厂里跑圈跑出来的,没有刹车、没有制动、没有拐弯、没有都市里频现的交通状况,车况相当不稳定。所以,3万辆新能源车上路之后,一旦发生缺电不能行驶,可能造成更大的堵塞。在原来单一的每天上班交通拥堵事件之外,又增添了成千上万个可能的交通堵点。从这个意义上讲,增添更多的变量,这是我对这件事最大的担忧。

  


  

技术难关不破 推广很难

主持人:所以说推广纯电动汽车应该说从节约能源的角度来看是一件好事,但是其他的方面我们还是要试先把困难想的更充分一些。我觉得从您说的这一系列问题当中是不是也反映了一点,作为纯电动汽车,如果想推广的话这个技术方面的难关突破不了,推广就难?

谢卫列:没错,我觉得这一点我们要通过现象看本质,我给大家举两个数字。我们知道,在自主品牌研究新能源车方面,“比亚迪”走在全国的前列,据我了解它曾经试图在深圳市推行160辆的出租车,但实际上到目前为止也就搁浅了,而销售给私人的纯电动车也只有32辆的记录。我们看到最新的北京数据,北京可能在远郊区县在延庆县准备要推行50辆这种小型的电动出租车,所以我们从简单的两位数、三位数的变化,可以看出来新能源车的推广并不像我们有些政府主管官员想得那么简单,相反它一旦进入普通老百姓的居民消费可能带来一个更大的不确定性,这是我最大一个担忧。

主持人:这一点上国外有没有好的经验我们可以借鉴一下?

谢卫列:给大家举两个数字,一个是600,一个是100万。从1998年开始,作为国内第一批试驾的世界上第一个电动车叫EV1,是美国通用公司搞的纯电动车。从那到现在过去近10几年,最新统计数字,美国在本土推广量纯电动车EV1的车型只有600辆;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在全球第一次推出混合动力的普锐斯,积累到现在20年也在全球仅仅销售了100万辆,而同类型的比如1.6的排量新能源车,普通型、传统型车型可能都在数千万辆之多。从这两个数字可以看到,其实在国内推广新能源车,尤其纯电动车,在特大型都市本身风险性就很大。

谢卫列:现在可能不是有关车厂不想把车价降下来,实质是目前我们在所谓的新能源车,尤其纯电动车方面,电池技术和电机技术没有全球原创性的核心技术。我们大部分都是靠舶来品。我们在电池技术方面,比亚迪有自身铁动力独特的优势,但是整个中国汽车产业链当中,新能源车尤其是纯电动车,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在电池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

现在全球最先进的充放电次数能达到3500次左右,而我们国内的数字只有1000到2000次之间。像手机电池,如果充电次数非常少,会加重将来消费者的使用成本。很多消费者看到新能源车、纯电动车这种零污染,但是它也可以带来电池将来回收的污染问题。最关键就是电池充放电次数会影响使用效率,这一点现在很多车厂恐怕在目前这个阶段技术瓶颈不能突破,而且他们刻意回避这一点,这点对中国新能源车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瓶颈。

另外,目前中国没有有关电池的标准化组织,就是政府各职能部门、工信部或科技部等等方面,他们都是各自为政。不能推出相关行业组织,也就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这对消费者来讲,将来可能存在潜在的危险。

不宜弯道超车 急速推进

主持人:还是涉及到最关键的一个问题,一方面油价在涨,堵在路上的时间越来越长。另一方面推广新能源势在必行,可是又面临着种种的使用不方便和弊端,你觉得我们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政策节奏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谢卫列:最关键的问题是在中国节能与新能源产业规划当中,分步骤建立起逐步消费的观念,从混合动力向纯电动车乃至于燃料电池车发展的必然路径,而不要试图弯道超车。在交通法规当中,弯道超车是违法行为,这就是中国现在在新能源车领域最大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