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财经>财经动态>  正文

农村水电的待解之题 设备老化贷款困难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4月5日   来源:经济半小时

  

主编:赵悦 编导:赵晟 摄像:张明

主持人:大家晚上好,欢迎收看经济半小时。在“十二五”规划中,加强农村能源建设被提到了议事日程,其中提到要“继续加强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和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小水电对改善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地区的用电困难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另外一组数字:在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800多个小水电,代燃料规划区内,农村居民烧柴户占了47%,烧煤户占24.5%,用电户只有19%。为什么在小水电代燃料规划区内还有那么高比例的烧柴户呢?农村的生活能源难题该如何破解?记者专门赶赴云南进行了调查。

解说:钟梦好是云南德省宏州芒市勐戛镇中心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每天放学之后,她都要背着大大的背篓,走几公里的山路,上山砍柴。

钟梦好 云南省德宏州芒市勐戛镇勐戛镇村村民

记者:每天砍多长时间?

钟梦好:砍一下午。

记者:一下午你能砍多少?

钟梦好:两背篓。

钟梦好的父母平日里忙于农活,家中没有多余的劳力,钟梦好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便和爷爷一同上山砍柴烧,为家里减轻些负担。

记者:今天这一下午砍这些柴能烧多长时间?

钟梦好:这一篓柴只能烧一顿饭。

记者:明天还来吗?

钟梦好:来。

钟梦好所在的勐戛镇位于云南省西部边陲,是云南的贫困山区,几年前那里虽然通了电,但村子里的不少居民还保持着最原始的上山砍柴、烧火做饭的方式,每户一年下来差不多要烧八立方米的柴火,这不仅需要每天抽出一个劳动力上山砍柴,还要整天烟熏火燎的做饭。

李大娘 云南德省宏州芒市勐戛镇勐戛镇村村民

记者:熏眼睛吗?

李大娘:熏眼睛。

记者已经看到李大娘家的厨房被浓浓的烟雾笼罩着,扑鼻而来的浓烟令人呼吸困难,呆上一小会儿便会眼泪直流。

记者:为什么不用电?

李大娘:困难,没有钱,才不用。

李大娘全家一年收入几千元,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在勐戛镇,像她这样的家庭还有很多,虽然德宏有着丰富的森林、水利和矿产资源,但是全州46个山区乡镇,50多万山区人口生活并不宽裕,山里人的饮水、用电、修路,样样都比较困难。

李大娘的邻居钟光芬家,是一座整洁干净的砖瓦房,主人正在院子里加工饲料,她家的生活情况看上去要好很多,经过一番交谈,原来,钟光芬几年前做了一个决定,参加了镇里的小水电代燃料工程试点;所谓的代燃料,就是用电不烧柴,村民和镇里签署一份协议,政府拿出资金补贴电费,原本四毛八分钱的电费,农户只需承担2毛多,而代价是,村民需要承诺,以后不再上山砍柴,盘算了一番,钟光芬决定试试看。

钟光芬 云南德省宏州芒市勐戛镇勐戛镇村村民

钟光芬:我们家没有电的时候,费劳动力,一天就背两背柴,两背柴背回来什么也做不成,什么收入也没有。

记者:那时候一天能挣多少钱?

钟光芬:那时候一天才赚四五块钱。

但是当时参加试点,钟光芬多少还是有些犹豫的,因为那毕竟每月要增加20、30元的电费开支,现在村里只有一半的村民参加了试点,几年下来,这些人家都用上了优惠的电,生活的确方便了,像钟光芬还买了台电动设备,在家加工饲料赚钱。

钟光芬:现在有水电也方便了,又节省劳动力,我们家又买了设备,也买了机器,在家搞搞加工,收入也增加了。

记者:现在一个月能挣多少钱?

钟光芬:现在一个月能挣好几千。

几年下来,像李大娘、钟梦好那样的家庭,越来越期望早日参加试点,得到用电的补贴,改善生活条件,而代燃料工程的其它益处也越来越明显。

梦嘎镇地处山区,一位森林管理员告诉记者,近些年,砍柴的人少了,山里的林子也越来越茂盛。

森林管理员:就是像这边一样,是荒着的地方,是我们所说的荒山一类的。

记者:这个树这几年长出来了?

森林管理员:这几年,通过这五、六年,老百姓这个砍柴比较少了,它已经长出来变成茂密的森林了。

沙玉庄,云南省德宏州芒市市长,他告诉记者,通过发展农村水电,整个云南省恢复和保护了2000万亩森林,农村生态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沙玉庄 云南省德宏州芒市市长

沙玉庄:每一年我们将近3000多立方米的节材,这个供功效,从生态保护这个作用是十分明显。

毕才伟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彝族自治县县长

毕才伟:我们森林覆盖率1994年是66.9%,现在已经恢复到78.77%

到目前为止,云南省的水电站有1800多座,其中在装机容量在5万千瓦以下的农村小水电站,就有1700多座,那些小水电站星罗棋布在云南各地,覆盖了90%的边远贫困民族地区,不但创造了经济效益,还带动当地农产品工业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