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国庆刚放假的李慧敏不得不提前结束假期,因为几天连降大雨渭河下游水位全面上涨,洪水全线出槽漫滩,渭河防护大堤和三门峡库区移民围堤全面临水,12条从秦岭下来入渭的南山支流全部倒灌。
李慧敏担任陕西省三门峡库区管理局、江河水库管理局、渭河流域管理局规划计划与财务审计处副处长,经历了“03·8”和“05·10”两次大洪水。她至今还记得,2003年8月发生的那次大洪水,局里一位老工程师坐镇指挥,连续40多天没下过办公楼。
1. 渭河下游悬河成网
2003年洪灾涉及渭河下游两岸咸阳、西安、渭南三市12个县、市、区,受灾人口56.25万人,受灾面积达137.8万亩,其中绝收面积121.96万亩,倒塌房屋18.72 万间,受淹地区大量基础设施被毁,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9亿元。
这次洪灾中量级最大的洪峰还不到5年一遇,却创造了5个历史之最——洪水总量历史最大、洪水位历史最高、洪水持续时间历史最长、洪水演进速度历史最慢、灾情历史最大。
陕西省一位水利专家告诉记者,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三门峡水库修建之后渭河泥沙淤积。渭河从潼关汇入黄河,而潼关高程抬高了近6米,渭河下游整个河床抬高了3~4米,成了悬河。一旦发生洪水,渭南的华阴、华县就遭灾,这是四五十年来渭南洪灾的根本原因。
渭南市华县的遇仙河口桥是渭河河床抬高的最好见证,这座始建于1961年的桥梁由于泥沙的淤积,加高过两次。1969年第一次改建后,桥面抬高3.05米,1974年第二次改建,桥面在第一次加高的基础上又抬高了3.35米,两次共加高6.40米。
“渭河从地下河变为地上河,华阴、华县二华地区河道比两边地面高4~5米,渭南市区高1.5~2.5米,咸阳高0.5~1米,这就是三门峡库区淤积的问题。”陕西省三门峡库区管理局、江河水库管理局、渭河流域管理局工程建设与管理处处长严岗告诉记者,“下游二华地区可以看到人在低处住,河水在高处流。陕西的一江两河一库区防洪重点就是在二华,2003年洪水两个县决口8处。”
三门峡水库修建之后,渭南市以下部分地区成为水库淹没区,不仅河道泥沙淤积严重,还使得地下水位上升造成土地盐碱化。由此带来的不仅是渭河入黄不畅,还造成12条南山支流入渭不畅,在华阴、华县地区构成悬河网,形成所谓“二华夹槽”之势。
“流经华阴、华县地区的渭河、南山支流地势高,且形成‘两头翘中间凹’的地势,一来洪水就溢满了。”严岗形容这是小水大灾,每次水量不大,但是淹没面积大。
被淹没的农田盐碱化严重,有的地区甚至长期积水积淤。渭南市治渭办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08年南山支流泛滥淹过的一些农田现在还不能种地,因为积水还没有排干。2003年洪灾过后,淹没区面积最大30万亩,积水量约5.2亿立方米,相当于一座大型水库。
2. 防洪工程遭遇资金掣肘
渭河下游频发洪灾,淤积已经到达咸阳龙海铁路大桥,这成为陕西省的心腹之患。2011年1月陕西省两会期间,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第一个参加渭南代表团讨论,他在会上提到渭南市要结合渭河全线整治全力做好防洪减灾。
此次渭河全线整治规划中预计投资607亿元,其中渭南市规划总投资就达105.99亿元。其中防洪工程投资26.97亿元,河道清障工程15.65亿元,治污工程21亿元,生态景观道路工程42.37亿元。但是,渭南市治渭办工程处技术负责人高稳生告诉记者,陕西省只给防洪工程补助5.22亿元,其余100.77亿元要由渭南市自己筹资。
不过,相对于陕西省江河管理局这样的事业单位,渭南市还有筹资的政策和办法。严岗告诉记者,渭河全线整治任务除了分解到5个市区外,江河局也有任务,主要是渭南市以下部分。江河局无法进行融资,所有工程投资都需要国家、省上提供资金。而资金问题正是困扰陕西省江河管理局工作多年的问题。2005年《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经国务院批准之后,项目进展缓慢,就是因为很多项目资金无法落实。就连重点治理的防洪项目资金也得不到保证,堤防、河道工程都是每年给点资金就修上一点,进度缓慢,赶不上严峻的防洪形势。
由于投资规模小、力度小,渭河下游很多堤防标准低、质量差,堤防加高培厚工作推进缓慢。现在还有30公里是上世纪60、70年代乡镇、公社、生产队农民大会战时修的老堤防,而且是因险设防,后来加高培厚的堤防也只是在这些老基础外边再加一层。两类堤防都没有打地基,一旦遇到洪水很容易发生管涌、渗漏,最后导致决堤。
此外,用来控制引导洪水走势的河道工程数量比较少,长度较短,难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不修河道工程的话,水就直接冲到河堤上。河道工程现在达不到30%的密度,必须在50%-60%以上密度才能起作用。”严岗告诉记者,很多河道工程都是过去因险设防而修的,不是有计划地控制,主要原因还是资金不够。
在计划5年内完工的渭河全线整治的工程中,陕西省江河管理局今年的任务主要是河道淤背工程。淤背就是把泥沙抽到堤防外进行淤积,淤积之后形成坚硬的地块,在堤防背后形成支撑,加固堤防,延长渗径。这个工程设计127公里,而今年他们只分到10公里的任务,这意味着今后2~4年的任务要大量增加,而总规划中防洪工程要在2013年完成。
“按全线整治规划这边需要34亿,今年启动只安排3亿规模。”李慧敏告诉记者,只要资金能到位,工程进度不是问题。而防洪工程、河道工程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社会资金不会无偿投入这里来,还是要靠中央和省上的资金投入。
3. 东庄水库的治本之计
渭河下游水灾主要在泥沙淤积导致河床抬升,渭河入黄不畅,南山支流入渭不畅,形成悬河网。单靠修建堤防和河道工程不足解决根本问题,指望废弃三门峡水库也不现实。
西安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咨询委员、陕西省水利学会副理事长周孝德认为,渭河综合整治首先应该解决的是控制性工程问题,这样就可以拦截泥沙和洪水,减轻下游防洪压力。
渭河下游成悬河的另一个原因是黄土高原植被差水土流失多。以前在渭河支流上做了大量的淤积坝,在沟里简单地堆起来小型的水坝,让泥沙慢慢淤积形成小平原,既可以种庄稼,又可以拦住泥沙。但是由于淤积坝大小不一,而且真正遇到大洪水也会垮掉,拦住的泥沙最终还是会被冲下去。
渭河支流中含沙量大、洪水多的就属泾河,它是渭河最大的支流。陕西省水利厅东庄办主任、陕西省水利建设管理局局长雷春荣告诉记者:“泾河含沙量是世界之冠,平均含沙量每方水146公斤,就是1方水可以带走146公斤泥沙。”
“在渭河上游宝鸡以上的峡谷修大坝最理想,但由于陇海线铁路、高速公路的限制,不可能在这里修建,所以渭河上游不能修大型水库。”周孝德认为,“泾河是渭河最大的支流,如果能把泾河的水和沙控制住渭河的防洪就能好一些。”
目前,泾河咸阳段已经准备修建东庄水库,这被称为是陕西的“三峡工程”,将建成库容30亿立方米的大型水库。
通过东庄水库的调水调沙,泾河含沙量大这一危害反而会成为一种解决河床淤积的有效手段。“通过调水调沙、拦沙冲淤,能使渭河下游河床高程降低1米左右。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一位泥沙专家提出,如果东庄水库和黄河中游准备修建的古贤水库联合调水调沙,可以降低渭河下游河床高程4米多。”雷春荣说,通过东庄在上游的调节,渭河下游100年一遇的洪水可以削减为50年一遇,还可以使目前5年一遇的生产堤防洪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
他认为,东庄水库与黄河三门峡、小浪底等水库联合运用、调水调沙,拦沙和减少河道泥沙淤积,降低潼关高程,加大渭河渲泄洪水流量,才是治理渭河、确保渭河安澜的治本之策。
东庄水库库容相当于15个黑河书库,西安市85%~90%的用水都是依靠黑河水库。从建造成本来看,东庄水库需要约100亿元,黑河水库当时花费18亿元,黑河水库1方水投入9元钱,而东庄将来的成本仅为1方水3元多。它的移民搬迁成本更低,由于地处山区峡谷,所需搬迁的人数只有2000多人。
此外,东庄水库不像其他防洪工程那样只有投入没有效益,它既可以供水也可以发电,因此资金不会成为制约问题。东庄水库除去调水调沙任务外,预计年供水量可达6亿左右,可以供水给缺水的渭北地区,如泾渭新区、铜川、富平、阎良一带的工业、城镇和灌溉设施。将来装机可以达到6~10万千瓦,一年发电3亿度。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