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财经>财经动态>  正文

三大力量争尝高铁蛋糕 民资期待大规模介入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3月10日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李卓 发自北京

按高铁建设中受益的时间顺序,高铁运营系统依次为基建、动车采购、电气化配置、运营和维护。

中投顾问流通行业研究员黎雪荣向《每日经济新闻(微博)》记者分析认为,毛利率比较高的主要包括电气化、信息技术、关键零部件以及核心配套设备,还有知识产权的机车、车辆、工程机械等方面。“国”字军、外资、民资在其中各有千秋。

“国”字军当头

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都表示,在过去的高铁盛宴里,毋庸置疑是“国”字军当头,尤其在基建上,这不仅出于高铁建设的资金、技术壁垒,还有安全、体制等综合因素的考虑,并且未来这种状况仍将持续。

据2009年的公开资料显示,中铁建、中铁当年新签铁路项目合同3000多亿元,中交股份亦中标21个项目,新签480亿元铁路合同。中国水利集团、中国建筑集团、中冶集团以及地方的铁路建设公司也加入竞争。最终,中铁、中铁建大约拿走了高铁项目的70%~80%,而中交、中建及其他地方建设公司则拿走了20%~30%。

从2010年的股市行情来看,中国南车、中国北车、太原重工等铁路装备企业在股价上纷纷爆发,半年时间里都已翻倍。中国南车、中国北车在动车组的整车方面也一直处于“双垄断”优势。

外资靠技术分羹

“外资在高铁建设中占据技术含量和毛利率都比较高的核心零部件和信息化技术,例如动车组,包括车轴、紧固件,控制器件还有整车等。”黎雪荣表示。

从2004年中国高铁“第一标”开始,竞标者就有日本的川崎重工、加拿大的庞巴迪、法国的阿尔斯通、德国的西门子四家世界高速铁路装备制造巨头。

黎雪荣告诉记者,在中国高铁发展建设初期,外资的产品都有一定的技术壁垒,国内没有多少企业可以做到,必须依赖进口,特别是关键控制器件占很大优势,“比如轴承,瑞典的SKF、德国FAG和日本的NTN等国际巨头就在中国占据了市场。

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同时指出,“十二五”规划明确要求国产化率要达到80%以上,2003年,铁道部和世界三大巨头签订了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8年合作协议,即将于2012年到期,这可能给国内资本带来更多的进入机会。

民资期待大规模介入

过去5年来,中国新建的合资铁路公司已达到138家,但这些合资公司基本都是铁道部和地方国资的联合,其他民营资本不能有效介入。

业内人士指出,“清算体制的公开透明”是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铁路投资建设的关键所在,而在此的前提又是必须做到“政企分开”。依照现实的制度改革路径,很难有效进展和突破。

不过,董焰表示,虽然民资分得的高铁蛋糕不大,但在一些货运线上,尤其是运煤支线,在内蒙古等地依然可以看到民资的身影,这些线路也会要求地方的煤矿企业投资进来。

黎雪荣指出,民资在高铁基建里,包括钢铁、水泥、机械、机床、电网,和一些零部件及信息技术方面,也是有很多机会的,关键在于市场和技术是否出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