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汇报》文章
原题:高铁硬件已成形 软件配套需提升
经过10多年的规划和建设,吸收和改良了欧洲、日本等国的经验和技术,内地的高铁网络逐渐成形,大大拉近城市之间的距离和地方之间的关系。以武广客运专线为例,武汉与广州分属两个省份,相距近1000公里,但武广高铁列车时速平均有300公里,最高时速更可达近400公里,只需3个多小时便可到达,大大减少了穿梭两地的时间。
预计2012年,内地42条高铁客运专线将会建成,“四纵四横”的高铁网络格局将在全国伸展,覆盖全国大部分人口。估计内地高铁会很快超越日本的新干线,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高铁网。
高铁网络的硬件设施已初步成形,但根据笔者过去两次乘搭高铁的经历,软件配套实大有改善的空间。以武广高铁线为例,现时广州南站设于尚在发展中的番禺区,远离广州市中心,但有关方面却未有完善的交通接驳,市民和旅客要乘高铁都甚为不便。
广州南站的车站大堂,无疑有广阔的空间。但大堂的标识和路牌却数量不够、指示不清,乘客易在偌大的大堂中迷失方向。此外,上层出发大堂的灯光充裕,但下层抵达大堂的灯光昏暗,长者和幼童容易因此跌倒受伤。笔者就曾有同行的团友行动不便,想找轮椅却十分困难。因此,高铁站内的照明系统有必要加强,确保站内有充足光线;站内也应多设指示牌和地图,为乘客提供清晰的指引,并加强安排服务员协助,回答乘客的咨询。
客流管理也是一大问题。一般而言,大部分旅客在列车开启前45分钟便到达车站大堂准备,轮候入闸登车。然而,笔者过去的经验是,直至开车前3分钟才允许登车,时间极为短促,且大家都有行李在手,情况混乱。到列车正式启动时,大部分旅客仍未找到自己的座位,行李也找不到适当的位置安放,也未见工作人员提供协助。旅客坐错了别人的位置而引发混乱的情况时有发生。
因此,有关部门在安排旅客登车的程序上,令旅客在足够的时间里,有秩序地、舒适地登车是非常重要的,也可减少混乱和危险的情况发生。有关部门实有检讨的必要。
相比起一般的火车,高铁在管理、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制服等方面均较优胜,但与航空公司或日本新干线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尚有一段距离。要使高铁继续积极发展,除了硬件上的投资外,软件的改进也不能忽视,在交通接驳、车站设计、客流控制、列车安排等方面都包括不容忽视的学问。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