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财经>财经动态>  正文

我国制定车船税法 按排气量分7档征收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2月26日   来源:京华时报

  

  

排量不超2.0升车船税不增加

漫画/CFP

排量不超2.0升车船税不增加

本报讯昨天,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法》(以下简称车船税法)。根据车船税法,乘用车车船按照排气量划分7个档次进行征税,排气量在2.0升以上的乘用车税额大幅提高,2.0升及以下乘用车车主税负不会增加。

车船税法规定,车辆的具体适用税额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依照本法规定的税额幅度和国务院的规定确定。

车船税法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2006年12月29日公布的《车船税暂行条例》同时废止。

重点内容

超4.0升车船税最高5400元

根据车船税法,乘用车车船税按照排气量划分为7个档次(见下表)。乘用车车船税年基准税额从1.0升以下的60元至360元,到4.0升以上的3600元至5400元,最大差距将达到90倍。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解释,车船税作为财产税,与燃油税相比,功能和作用都有所不同。车船税是在财产的保有环节征收,有车就应缴税;而燃油税是在使用环节,多用多交、少用少交。

专家表示,这样占目前乘用车总数的87%左右的2.0升及以下乘用车车主税负不会增加,存量车船的车船税收入将与原来收入基本持平。

游艇税额4800元至6万元

车船税法规定,游艇的车船税以游艇长度作为计税依据,税额幅度为每米600元至2000元。

我国现行车船税条例中并没有对游艇的车船税征收作出明确规定。一些专家提出,根据税收法定原则,车船税法应对游艇的税额幅度作出规定。尽管对游艇的计税依据可以考虑长度、价值、发动机功率或者吨位等因素,但此次出台的车船税法规定,以游艇长度作为计税依据。

据了解,游艇的长度约在8米至30米,据此,游艇的税额约为每艘4800元至6万元。

“按照税收法定的原则,对游艇要征税。乘用车是代步工具,而游艇主要用于休闲娱乐。在中国目前的发展水平上,游艇还属于高档消费品,因此对游艇的税额幅度应该适当提高。”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经济法室主任黄建初说。

新能源车船可减免车船税

对节能、新能源等车船,新通过的车船税法明确,可以减征或者免征车船税。对受严重自然灾害影响纳税困难以及有其他特殊原因确需减税、免税的,可以减征或者免征车船税。具体方法由国务院规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同时,车船税法规定,捕捞、养殖渔船;军队、武装警察部队专用的车船;警用车船;依照法律规定应当予以免税的外国驻华使领馆、国际组织驻华代表机构及其有关人员的车船,免征车船税。

此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可以对公共交通车船,农村居民拥有并主要在农村地区使用的摩托车、三轮汽车和低速载货汽车定期减征或者免征车船税。

登记验车需提交缴税证明

车船税法明确规定,车主登记、定期检验车辆时应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交缴纳车船税证明。

法律规定,车船税按年申报缴纳。具体申报缴纳期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根据车船税法,从事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的保险机构为机动车车船税的扣缴义务人,应当在收取保险费时依法代收车船税,并出具代收税款凭证。

同时,车辆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在申请办理车辆相关登记、定期检验手续时,应当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交依法纳税或者免征证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核查后办理相关手续。

追访

反对票弃权票超过总数三成

昨天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财政部税政司副司长王晓华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从主持人介绍情况看,车船税法有106票赞成,36票弃权,15票反对。在税收立法的过程中,这一结果是可以理解的。

王晓华表示,目前我国机动车的保有辆已达到1.9亿辆,乘用车也有5000多万辆,车船税立法涉及千家万户和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在人大常委会审议过程中,提出了一些意见,有的认为税负高了,有的认为低了。凡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意见完全一致是很难的。至于原因,在审议过程中,存在一些争议和不同意见是正常的。

释疑

为何不按车价征收?

排量与车价基本成正比

根据财政部的测算,汽车排气量和价值之间有着正相关关系,相关性高达97%,也就是说一般排气量越大的车价值越高。因此,专家认为以排气量计征车船税能够体现它的财产税性质。英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也是按排气量征税。

有业内人士指出,车船税法出台后,对车市的影响或许并不大。北京一家豪华品牌汽车4S店销售员告诉记者,税额上涨最多的是大排量豪华车市场,但对于动辄百万元的购车款来说,车船税上涨所占的比例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本版采写除署名外 本报记者 孙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