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财经>财经动态>  正文

民生布局新指向: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2月23日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2月22日电

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民生布局新指向

记者谢登科、陈芳、张宗堂

每年的全国两会,与百姓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民生话题总是牵动人心。

时逢“十二五”开局的今年全国两会,将对又一个五年的民生大计进行新的谋划和布局,因而受到更多关注和期许

“国强民富、国民共富”的梦想能否实现?社会建设的难题怎样攻克?社会保障网的编织如何更周密?民生新诉求如何满足……

让每一个中国人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成为新一轮民生布局的指向。

努力开启“国强民富、国民共富”的新时代

让每一个中国人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首要的是促进民富,让老百姓的“钱袋子”尽快鼓起来。

人们欣喜地看到,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等方面内容,已经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写进“十二五”规划建议。“这是一个重大变化,也是一个最大亮点。以前我们强调‘国富’,这次突出追求‘民富’,力争用三到五年的时间把城乡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解读说。

国富是民富的基础,民富是国富的依存。“从绝对数来看,近些年来中国居民收入增长是明显的,但从相对数来看,在社会财富这块‘蛋糕’的切分上,企业收入增长更明显,政府收入是恢复性增长,而居民收入比重的提高空间还很大。”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表示。

改革是实现民富的关键所在,通过改革让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是“十二五”期间“国民共富”的鲜明路径:居民收入增长将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将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十二五”开局伊始,从中央到地方,从东部到中西部,多策并举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成为共识。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继续从“限高、扩中、保低”的思路出发,采取措施推动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中华全国总工会:力争到2012年基本在各类已建工会的企业实行集体合同制度,全面推行工资集体协商,着力提高一线职工的工资收入水平;

重庆市:到2015年让农民人均收入翻一番,城镇居民收入增加75%;

……

“既要国强,也要民富……在一天天殷实起来的日子里,老百姓正满怀希望地奔向更加富裕的小康,我们将开启‘国强民富、国民共富’的新时代。”新华网发展论坛的这条留言引起强烈共鸣。

社会建设从增加幸福提速

让每一个中国人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关键是加强社会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办好群众的事情,解除群众的困难。中央立足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提出的新课题,在“十二五”的民生布局中举足轻重。

近年来,虽然社会事业、公共服务发展明显加快,但社会管理相对滞后,影响了社会建设的整体推进。在体制机制、基层基础和破题办法上都存在“短板”。

“发展是硬道理。但如果发展不能有效改善民生,不能给百姓带来更多幸福和尊严,那就没道理。”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如是说。

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核心内容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而公正规范的行政行为,完善平等的公共服务,对人们的幸福和尊严至关重要。“它强调的是‘底线均等’,不是给人民分一次蛋糕、发一次赠品那么简单,其根本意义在于从制度上保障,让全体人民公平公正地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郑梓桢说。

住房、看病、上学、就业……涉及广泛的民生难题常常与社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着密切联系。“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须从增加群众幸福感提速。”全国人大代表、洛阳市市长郭洪昌说。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既要正视问题不回避,更需谋求破题不懈怠,不断变革、创新、发展。

面对社会转型期的新形势、新课题、新矛盾,着眼早认识、早安排、早动手,党和政府积极加以应对。新年伊始,一个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主题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举行。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这显示了中央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更大力气破解社会建设难题的坚强决心。”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朱国仁说。

编织完整严密全民共享的社会保障网尤为迫切

让每一个中国人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重要的是要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让老百姓安居乐业。为此,政府是责任主体,起着“兜底”的作用。

两会召开在即,在众多网民关注热点话题的选项中,“社会保障”一直位居前列。这显示,人们对编织一张完整严密、全民共享的社会保障网充满期待。

“社会保障是社会稳定的‘安全网’,事关全民衣食住行和看病、养老。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十二五’时期政府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着力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指出。

按照规划建议设计的目标,“十二五”期间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将重点在农村社会保险体系、城镇职工和居民社会保险制度以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三个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取得重要突破。

春节过后,全国人均经济总量最低的地区之一贵州省铜仁地区正式确定,未来五年内用于社会保障的投入增幅将持续高于GDP和财政收入增长。“我们在这方面是下了决心的。只有建立起覆盖城乡所有居民的社保体系,才能为百姓解除后顾之忧,让百姓在物质生活改善的同时拥有更多的安全感,对未来有一个良好的预期。”全国人大代表、贵州铜仁地委书记廖国勋这样认为。

“十一五”时期,我国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连续5年提高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但与国际上一些同等收入国家比较,社会保障还有差距。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研究,“十二五”时期若保持年均8%的经济增长,我们就有可能实现人人享有义务教育、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适当住房救助和基本养老。

“在经济长期平稳快速增长和财政收入大幅增长的背景下,国家有必要也有空间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障投入,让百姓安享幸福生活。”廖国勋说。

加快促进消费结构升级为幸福和尊严注入新内涵

让每一个中国人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还需要加快促进消费结构升级,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这在“十二五”的规划建议中被着重加以强调。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经历了由温饱不足到初步小康、再到迈向全面小康的里程碑式变化,消费结构也随之由生存性向改善型、发展型转变,部分群体已迈入享受型消费阶段。

“现在,幸福的内涵丰富了,外延拓宽了,体面、尊严就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追求,意味着要尊重每一个个人的幸福感。”湖北宜昌市市长李乐成认为。

目前,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4000美元,进入世界银行划分的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国际经验表明,这正是消费需求层次上升、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时期。

“现在的消费热点主要集中在改善居住、出行等的条件上。在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民生的需求将日趋呈现多层次和多样化,满足的标准也更高、更复杂。”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汪一洋说。

一个崭新的时代正悄然来临,呼唤着与此相适应的消费供给结构。

“比如,老年人、年轻人、儿童、男女,城市人口、乡村人口,农民工,还有白领,高收入人群,需要针对各类不同群体发展旅游休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网络动漫等消费业态,拓展新的消费渠道。”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周文彰说。

改革的推进让公共文化与文化产业两大领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文化供应与消费能力得到增强,但是,文化建设还有诸多发展中的问题尚待解决:优秀的文化品牌仍稀缺;较高品质、较高水平的产品服务项目尚不完整;公共文化和文化产业还存在无效供应,等等。为此,“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未来五年要达到的两大目标:一是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二是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实现这两大目标,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可谓切中了要害。”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市市长赵建才说。

越来越多的中国老百姓“正在奔跑中寻找幸福”,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他们渴望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他们对健康方面的需求也更加旺盛;他们考虑更多的是如何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更舒适更便捷。

“但目前,这些方面的供给能力显然还不足,未来一段时期,只有充分认识、科学认识改善民生的阶段特征,才能准确把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改善民生的新期待。”全国政协委员郑新立认为。

让每一个中国人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这是中国民生的新布局,也是亿万中国人的新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