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财经>财经动态>  正文

大宗商品走势:中国因素调节奏 美国政策定趋势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2月22日   来源:中国证券报

  

□银河期货 付鹏

最近和一些朋友聊天,他们常谈起金融危机后的商品走势让他们有一种身在其中却不知云深何处的感觉,当大家翻出图表的时候,都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来这或是商品史上最大的一波牛市,但为什么当大部分人身在其中的时候,却都有一些琢磨不透的感觉呢?

笔者认为,其实很多人并没有完全看透金融危机后大宗商品走势的秘密,危机后的商品走势从大层面说是对全球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发展各个阶段的一种反应;从小层面说就是一场以中美为代表的世界两大经济格局的博弈体现。

其实,金融危机后商品趋势的秘密就在于金融危机后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政策是趋同还是趋异。在这里,我打算以铜的走势来和大家一起来探究商品背后的秘密,为什么要选择铜呢?应该说,铜即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金融属性,并且能够最优的反映全球经济格局变化的一个特殊的品种,这里我们就用铜来作为权作衡量大宗商品的一个代表。

从金融危机后铜的走势不难看出,截至目前,铜价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08年底到2009年初的金融危机救市阶段,这个阶段是中美之间达成共识的一个阶段,美联储宽松刺激救市计划以及第一次量化宽松计划出台,并且新兴经济体中国也于2008年11月宣布了4万亿刺激计划,在这种统一的全球刺激下,经济避免了陷入衰退的同时,也催生了商品牛市的大前提——全球泛滥的流动性。

第一阶段之后的7个月内,全球补库存的脚步在刺激计划下开始发挥功效,同时由于过量强心针的辅助,此阶段以铜为首的大宗商品出现了快速补库行情。而在这个阶段中,全球政策没有任何明显变化,高度的趋同性引发的结果就是商品市场保持快速的拉升节奏,全面反映着补库存化和流动性。

而随后全球经济在各国量化宽松的紧急救市下缓慢复苏,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呈现出不同复苏趋势。到了2010年初,全球格局真正开始发生变化,其中中国经济由于相对稳健的银行体系以及良好的外部资本账户,金融危机中过量强心针的副作用开始逐步显现:2010年1季度经济出现局部过热迹象,GDP增速达11.9%,大大超出市场预期。此外,受资金面驱使,房地产市场继续延续着2009年刺激政策下的火爆行情,1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继续保持上涨态势。经济局部过热、房地产价格继续上涨进一步刺激了投资需求,进一步拉动了对大宗商品的需求,进而带来了成本推动型的通胀预期,而这种资产价格的单方面走高充满了泡沫风险,因此2010年初宏观政策主基调开始悄然变化:给经济适度降温,抑制资产价格(特别是防止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并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加强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主要依赖的仍然是传统的货币手段,而采取的是货币总量调控,比如上半年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重启3年期央票来加大回笼力度,同时央行加强窗口指导,引导信贷资金流向。尤其是4月份国务院出台了新版“国十条”的房地产调控政策。

此时商品开始真正的过渡到了第三个阶段,全球政策的一致性开始被打破,2010年上半年中国政策的转向导致全球金融危机后一直保持一致的政策开始明显分化,而铜价也跟随这种变化也发生了节奏性改变。

但为时不久,由于2010年上半年中国政策的变化速度过快,导致当年6、7月份以来经济下滑风险增加,由于当时中国经济就如同一辆高速运行的“过山车”,在转弯时必须保证一定速度才能避免因为失速而产生的“车毁人亡”。因此上半年的紧缩政策必须要做出调整,也正是基于此,7月份再次作出了政策上的调整:由2010年上半年相对紧缩的政策转入到下半年适度放松以保证经济总体平稳增长的同时加快经济转型步伐。

此次中国政策的再次调整一如既往的改变了全球商品市场节奏,随着之后美联储QE2政策再次刺激,铜价又回到全球政策保持宽松的一致性层面上,由此引发了全球流动性再次催生的第四阶段上涨。

由此不难看出,金融危机后的铜价走势完全符合了中国调配“节奏”美国控制“趋势”的框架,2011年的商品走势将继续延续这种框架:当全球政策处于一致的宽松趋同性下,2011年铜价上涨趋势将得到很好的延续;而当全球政策开始出现分化时候,中国政策将影响到上涨节奏;只有未来全球政策都出现一致的紧缩趋同性下,商品才会发生真正趋势性的转变。因此未来只要把握好:顺着中国节奏调整而调整思路,顺着全球政策的趋同性方向去判断商品趋势。